第3章 捞鱼

赵妮跟着哥哥拉着妹妹在村里走着。
  看到村里的大伯大娘,爷爷奶奶,兄妹四人都一一打过招呼。
  遇到隔壁邻居牛大婶:“小妮儿这是好了啊,跟着出来撒欢儿”。
  赵妮回到:我已经好了,婶子”
  说着被朵儿拉着去追走远的两个哥哥。
  来到村西头,聚集了不少小伙伴,大家叽叽喳喳的,有在水里捞鱼的,有在河边拿桶接的,好不热闹。
  看的赵妮开心,跃跃欲试,也想下河捞鱼。还没挽起裤腿,就被眼疾手快的赵阳制止了。
  “说了让你和朵儿边上看着别下水,生病刚好,不能下去,朵儿看着你姐”说罢脱掉鞋子,挽起裤腿跟赵松俩人下河去了。
  赵妮只能作罢,看着浅浅的小河沟,聚集了不少人。平时这个地方是村里人浣洗衣物的地方,有几块大的石板子,搓衣服或者晾晒衣服的时候都在这几块石板子上搓洗晾晒,久而久之,这几块石板子跟包浆过一样光滑。
  此刻,赵妮和朵儿坐在石板上看着大家伙捞鱼。
  没一会儿,听见赵松喊道:“捞着了,捞着了”赵妮让朵儿坐好,提着木桶去边上等着赵松拿着捞到的小鱼过来。
  网兜子里有三四条拇指大的小鱼,还有三两只小虾米。虽然少,至少有收获。看到小鱼进桶里,周围的孩子围过来叽叽喳喳的说话,同时也催促自家的哥哥捞快点,大有一种要比谁捞的多的架势。
  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接着赵阳也捞到了,赶紧拿过来放在桶里。朵儿乖乖的坐着看哥哥们捞鱼。
  赵妮守着桶,倒不是怕别人拿走,主要是扶着桶,免得桶倒了。
  慢慢的,桶里的小鱼多了起来,赵妮看着去掉内脏清理干净,油炸过后应该有大半碗,也算给家里添一碗菜。
  半个时辰后,捞半天都累了,三三俩俩的坐在岸边,有的躺在石板上。听着河水流过的声音,吹着风,中午的炎热也散去不少。
  赵妮看着哥哥们都在休息,拉着无聊的朵儿在河边边走边看。
  赵妮小时候虽说在福利院长大,但因着福利院是乡镇上。所以不少农作物都识得。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一眼望去都是山,地里有刚插上的秧苗,旱地里则是刚发芽的玉米。
  目前是五月初,小时候赵妮生活在南方,一年四季春节过后就种土豆,开春种玉米,清明节过后开始育秧苗,差不多五月端午节期间插秧种水稻。
  目前地里只看到水稻和玉米,其他的土豆没有看到,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朝代还没有。但是目前来看,这里的农作时间跟小时候的农村很像。
  秧苗和玉米肯定是没法跟前世的杂交品种比的。但好在大家都勤快,地里的庄稼长的绿油油的,天然的保护屏,映入眼帘眼睛都很放松。
  逛了一圈,返回到捞鱼的地方,小伙伴们三三两两的走了不少。
  赵松和赵阳等着她们,看着两个妹妹回来,便提着桶回家。
  到家是下午刚申时,是现代时间三点左右,放下水桶,赵松和赵阳,跟着家里的三个男人背着背篓下地。虽说秧苗也插完了,地里暂时没有多少活。但农家人都是闲不住的,除了吃饭睡觉,基本时间都在地里。
  除除草,拢拢地,总之不能闲着。不然心里不踏实。
  赵妮和朵儿来到后院,奶奶和大伯娘和自家娘在菜园子给菜地除草施肥。
  赵妮和朵儿跟着蹲地上扯夹杂在小白菜里的杂草。
  赵家菜园子里有小白菜,小葱、还有茄子苗,赵妮看了一下,居然有辣椒苗,真是太惊喜了。最爱的辣椒,这让无辣不欢赵妮心里想到了各种辣椒做的美食。
  估摸着最近赵妮生病的原因,家里饭菜清淡,赵妮也没注意到有没有辣椒这回事。
  还有黄瓜苗和四季豆,小南瓜苗等,这里的农作物和小时候福利院的菜地里长的都差不多,看来没有什么不一样的,这也让赵妮开心了不少,很多都是一样的。
  跟着干了一会,杨氏让两个孙女回去院子里休息,赵妮想着也不累,就让朵儿回去,朵儿看姐姐也不走,自己也跟着一块扯地里的杂草。
  杨氏看两个孩子都不回去,勤快的模样扯着嘴角笑。自家的孩子都是好的,都勤快,叫了俩孩子好几次都不回去,俩孩子娘就劝道:“娘您就别管她俩了,不回去就慢慢扯草,边玩边干”。
  约摸到了酉时,太阳落山,干活的汉子也回来了,王氏和沈氏早些时候就回去做饭了。这时杨氏和赵妮赵朵儿也回到前院。
  洗完手,厨房飘来饭菜香,这让劳作一天的人肚子一下子就有了饥饿感。
  中午捞的小鱼,洗干净炸干后,加入水放了一些地里除草时整理的多余的青菜苗。再炒了一碗冬天腌的咸菜。
  晚上烙的粗面饼子,吃着饼子就着咸菜,再喝口鱼汤。对于农家人来说,这晚饭也相当丰盛了。
  大部分的鱼都被大人夹到了四个孩子碗里,孩子又互相谦让给爷爷奶奶,然后又相互夹给自己父母。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因着小青菜和小鱼干的原因,赵妮觉得这顿饭尤其好吃,纯天然无污染的食材。调料只有盐,煮出来的青菜都带着回甘。
  晚上这顿饭吃得很饱,饭后妯娌俩收拾厨房,孩子和大人们在院子里消食。慢慢的日沉西落,天也渐渐黑了。
  农村没有夜生活,晚上的鸡鸣狗吠也消失了,一切那么安静,静谧。
  躺在床上的赵妮听着田地里蛙鸣声,渐渐进入了梦乡。
  一夜好梦。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