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市集(一)

翌日。
  天刚蒙蒙亮,沉寂一晚的落云村随着天边泛起的一丝红霞慢慢的苏醒。
  赵家院里,赵老头每天早晨起来都会咳嗽一阵,好似一晚上的浊气堆积在肺部,要全都咳出来才顺畅似的。
  这也无形中成为了赵家人的人形闹钟,陆陆续续的大家都起床了。
  落云村五里开外是云霞镇,每隔十天一次赶集。大家都约定成俗十天一次的市集会聚集各地方走街串巷的商贩,各个村里大娘大嫂们累积的鸡蛋或者自家种的蔬菜都会在赶集这天售卖,换取一些铜钱,给家里添置所需的物品。
  由于接连的大雨,上次的集市都没去,家里的盐以及炒菜的油都需要添置了。
  早饭后,全家商量着去集市卖掉最近攒下来的三十个鸡蛋,再买一些盐和油回来。
  这次赶集的重任交给了赵妮的爹,几个孩子一听赶集都很激动。平时在村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除了帮家里人干活,其余时间都是小伙伴们一起上山爬树,下河摸鱼。
  赶集应该是每个小孩童年最向往的事吧,前世的赵妮在镇上孤儿院,赶集的时候只有偶尔院里的阿姨组织大一些的孩子们一起去镇上买买菜和孩子们的需要的一些洗漱用品,才会跟着去逛逛市集,主要是帮忙拿东西,基本上阿姨走哪就跟去哪儿,不能自由活动。
  即便什么都买不到,跟着逛逛也开心。
  听到今天要去赶集,四个孩子都向爷爷投去希冀的目光,仿佛在说:“爷爷爷爷,我也想去,让我跟着去吧”
  看着四个可爱的孩子,加上现在农活基本上也没有了,孩子们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去过。
  于是笑着说道:“老大一家和老二一家都去吧,两个儿媳妇带着孩子都去逛逛,只有一点,市集人多,千万注意拍花子。”
  奶奶看着孩子们欢呼雀跃哪有不应的道理:“都去吧都去吧,收拾一下早去还能多逛一逛,早点回来就是了”。
  两个儿媳满脸喜色,各自带着孩子回屋换衣服去了。
  平时的衣服都是在家干活时穿的,出门赶集走亲访友都会换一身干净体面的衣服,回来后再及时换下,平时不穿的好衣服大家都很爱惜。
  一刻钟后,大家收拾妥当,孩子们跟着自家爹娘出了门。
  看着孩子们去市集,赵老头扛着锄头下地,杨老太则去后院整理菜地。
  在去市集的路上,聚集了不少村里人,一看都是去市集的,因为很久没去,家里累积鸡蛋和菜地里的蔬菜,都想着这次赶集去卖掉,给家里添置所需的东西。
  在这个出行靠走的年代,村里大部分人都是走着去的,村口有牛车,一文钱一个人,但是大部分人家都三四个一起,一家人太多了坐牛车一是一辆车坐不下,再有就是人太多花的钱也多。
  所以大部分人家都是走路,只有着急去镇上或者一家去一个两个,手里也不差这点钱的人家会坐着牛车。
  赵家这一大家子出行自然也是走着去了,路上赶集的人多,大人聊天,小孩一路打打闹闹。
  走着时间过的也快,赵妮没去过市集,心里激动,也很期待。一路上拉着朵儿跟着两个哥哥,跑跑跳跳好不快乐。
  一路上都是孩子们嬉笑追逐的声音,走了大概半个时辰,总算来到了云霞镇。
  刚到镇口,就有摆摊卖包子还有水,以及各种货郎的售卖声,好不热闹。
  由于大家都有需要售卖的东西,第一时间都是去市场抢占最佳摆摊位置,跟前世的农贸市场似的,各种鸡鸭家禽,青菜鸡蛋等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售卖。
  赵妮的娘王云和大伯娘找了个位置,把家里带来的鸡蛋,和整理菜地摘出来的青菜都整理摆放好,慢慢等着雇主的光临。
  摊位上,留下赵大山和赵大年看着,妯娌俩则带着孩子去市集逛逛买需要用的油和盐。
  四个孩子难得来趟镇上,对什么都稀奇,这也想去看看,那也想去瞧瞧。
  不一会儿,一人一串糖葫芦手里拿着,路过的小孩都投来羡慕的眼光。赵家虽说不是多富有,但是一文一串的糖葫芦还是舍得给孩子买的。
  要问为啥这么便宜,虽然糖很贵,但是哪能跟后市那裹得厚厚的糖葫芦比呢,现在手里拿的糖葫芦只有很薄一层,有一些甚至都没裹上。
  但这也不影响售卖,虽然很酸,在这零食稀少很少能吃到甜食的这个世界,这只能勉为其难称之为“糖”葫芦的零食也是孩子们心中的最爱。
  赵妮本来不爱吃这东西,因为很酸,架不住稀奇没吃过古代的糖葫芦,加之两位大人对孩子的爱,一人一串也尝个稀奇。
  随后便到了卖油盐的调料铺,这里的种类还算可以,油盐以及在菜园子里看到的辣椒都有售卖。这让赵妮更加确定了,辣椒,在这个世界是很常见的调味品了。
  但是为什么没看到关于辣椒制作的吃食呢?
  这让赵妮心中充满疑惑。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