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雨后

在接连下了三天雨后,天总算放晴。
  这也让大伙都松了口气,雨停了,赵妮也好了。
  一大早,赵妮还在睡梦中就听到院子里奶奶的声音:“老二媳妇,妮儿身体刚好,把家里的鸡蛋拿出几个来,早上做一个鸡蛋羹,放一筷子猪油进去,这样有营养。多做一些,家里就这几个孩子,让她两个哥哥和朵儿沾妮儿的光,也跟着吃点。”
  随后就听见王云带着笑的回到:“好的娘,我到时候放点水一起蒸,保准一大碗,到时候您跟爹也吃点”。大伯娘笑呵呵的说道:“哎,总算不下雨了,我家妮儿也好了,这一下子,全家都跟着高兴”。随后妯娌俩进入厨房开始准备早饭。
  杨老太太则去后院整理菜地去了。
  “妮儿,起来吃饭了”在王云轻声的呼喊中,赵妮醒了。
  “娘”原身的本能反应,赵妮还没反应过来,已经叫娘了,也没觉得不合适,毕竟现在自己就是赵妮。起来穿好衣服,出门洗漱。
  慢慢的一大早出去干活的爷爷,大伯和堂哥及自己爹和哥哥都扛着锄头,背着背篓进院。
  一进院子哥哥赵阳喊道:“妹妹,醒了”。爷爷问到:“小妮儿今天咋样了?”看着家里人回来,赵妮开心的笑着一一打过招呼,回到:爷爷,我好了,啥事都没有了”。赵老头则说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接着走去后院放干活的农具。
  赵大山放下锄头,就着自己闺女洗过脸的水,洗完手,一把抱起女儿。说道:“我闺女总算是有个笑模样了,生病这些天,家里人都跟着担心”。赵妮甜甜的笑着,心里满满的幸福感。
  赵家的厨房里有一座两眼的锅台,一边一个并排着,因着只有一口锅,另一个灶眼平时都是空着的,拿块板子盖着,平时切菜放盆啥的。
  灶台前方靠着墙一个大缸,赵家人都勤快,缸里一直都蓄满水,缸上面盖了一块盖子,防止灰尘或者东西掉入进去。
  农活忙的时候大家都是盛上杂粮饭或着粥,夹着菜放碗里,出院子要么蹲着要么坐着,稀里呼噜就吃了,只有过年过节,家里来人才会把大饭桌摆上,在桌上慢慢吃。
  今天依旧是,各自装好饭菜,都呼啦啦跑院子去了。
  早晨蒸的鸡蛋羹,大病初愈的赵妮碗里装了满满一碗,剩余的给大堂哥赵松,堂妹赵朵儿,及自家哥哥赵阳都舀了一大勺放他们碗里。
  几个孩子高兴极了,叽叽喳喳的端着碗,赵朵儿拉着赵妮和哥哥们一起去了院子,坐着长板凳,跟着大人们一起吃饭。
  碗里的杂粮饭配着鸡蛋羹,相对于前世的白米饭来说肯定是没法比的。但是在这个贫穷的年代,赵家的生活,算是很好的人家了。
  家里有余粮,每餐能吃饱,汉子勤快,伺候田地伺候得好。每年出去征收粮。剩下的余粮也能将就一大家子吃到来年新收粮食的时候。
  饭罢,赵妮放下碗筷,帮着擦桌子,奶奶杨氏把她撵出屋,说道:“出去跟朵儿玩去,生完病都瘦了一圈,这几个碗,你娘和大伯娘就收拾了”。
  赵妮无奈,本想着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拗不过奶奶,便只能作罢。说道:“奶奶,我已经没事了,不信您摸摸头,都不烫了”。
  奶奶顺着手摸了一下赵妮额头:“嗯,我们妮儿都好了呢,那今天也不用你帮着收拾了。再休息几天,养养精神”。
  说着推着赵妮儿就出门。
  随后屋里王云笑着说道:“咱家的孩子都幸福,有这么好的爷爷奶奶。赵家的孩子都是掉福窝里的”。大伯娘接话:“谁说不是呢,上次朵儿生病,娘也是天天各种鸡蛋羹,米糊糊精养着,两三天就大好了”。
  妯娌俩边说着话,就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收拾干净了。
  外面。
  赵妮出来后,哥哥赵阳,拉着妹妹,摸摸额头,看看是不是跟昨天似的头还烫。摸完后小大人般说道:“看来是好了,已经不烫了”。
  赵妮看这个十二岁的小孩,心里想着,有哥哥的感觉还不错嘛,前世自己独身一人,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来到异世有家人,有着一大家子的疼爱,弥补了前世的遗憾。
  回到:“放心吧哥,都好了,你看我中午都吃了一大碗饭呢。”边说着边用手比划那碗多大。
  赵松在一旁说道:“妹妹看精神头都好了不少,又变回那个爱说爱笑的小妹了”。
  朵儿在旁边附和:“姐姐今天好了,我们等会去村西头的小河里捞小鱼吧,今天早上小生和素梅都去捞了好多”。
  赵松说道:“刚下过雨,肯定能捞到,妮儿和朵儿在边上看着,我和你二哥捞”。
  说完跟家里大人打完招呼,带着弟弟妹妹拿着捞鱼的简易网和桶,呼啦啦的出了门。
  身后传来赵大山的声音:“都注意安全,刚下雨路滑,两个哥哥看着两个妹妹”。
  孩子们边走边回:“知道啦”
  说着呼啦啦跑没影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