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一天上课

第(2/2)页

上课。李老汉也发现了,儿孙们刚睡醒的时候个个都是犯困迷糊的,等蹦哒完,就个个都是精神百倍的样子,感觉宁真逸教学方法很靠谱,对大外孙更是信心百倍。他离开宁家,跟自己的老兄弟们吹外孙去了。

        宁真逸给李家五人组布置了个复习上午的功课的任务,就让他们自己学去了。光顾着教五人组,真琦今天的课还没开始上呢。

        上午,宁真逸检查了真琦最后一次的《千字文》功课,确认了真琦已经完全学懂《千字文》了。真琦既然学完了《千字文》,接下来自然应该开始学《论语》。

        宁真逸不想打扰那边抓耳挠腮五人组,搬了个椅子坐在真琦旁边,小声给她讲课。

        《论语》第一篇嘛,是学而。学而共有十六小节,第一节正文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就是今天要给真琦讲的内容。真琦毕竟才六岁多,一次讲太多,她也记不住。不用考科举的她,可以慢悠悠地学,不用急。

        其实之前给真泽讲解学而的时候,真琦已经听过一遍,只是真琦的记性毕竟没有真泽那么逆天,记不了那么快。如今宁真逸用正常速度单独又给她讲了一遍,她就明白了,后续就是背诵练字一条龙。真琦拿着她的功课也回屋了。

        自家崽崽都走了,宁真逸一看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分钟,就五人组按年龄大小一一叫起来背书。

        他上午一共也就讲了四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又解释过这几句的意思。五人组年纪最小的也已经五岁了,只要不是太笨,任谁都能背出来的。

        宁真逸本来是这么想的,谁知第三个站起来的李承志就背不完,卡在了“日月盈昃”这里。最后还是李五土小声提醒了一下,李承志才背出来。结果“辰宿列张”又不记得了。

        万幸另外四个人都背得很流利。

        背完书,该写字了。宁真逸在“黑板”上钉了一张白纸,给五人组讲解每个字要怎么写。

        练字嘛,要往手腕上绑沙袋。李五土和李建柏才五六岁,绑二两重的沙袋,并不很重,只是让他们先适应一下沙袋,大的那三个就可以绑半斤重的了。

        给五人组发好纸笔,宁真逸坐到“讲台”后面,终于有闲工夫复习自己的功课。

        然而没过多久,宁家开始有人敲门了。原来李老汉往宁家送孩子的事已经传遍全村了。

        在宁天良进柳怀书院前,李家村的儿童都是宁天良在启蒙,后来宁天良进了柳怀书院,自然也就没法继续给村里的小孩教书了。如今宁真逸在自己家里给外公家的孩子“开小灶”,村民们自然也激动,大家都很想把自家的孩子也塞过来。

        宁真逸沉吟一番,道:“大家都知道,小子如今在家守孝,不好开私塾的。外公把孩子送来,也只是想让孩子们认认字。若谁家的孩子已经认字了,就不要再送过来浪费时间了。小子只收五岁以上的孩子,若孩子不满五岁,就不要送过来了。另外,若是孩子坐不住,也不要送过来了吧,呆在这里一整天都要念书,若孩子坐不住,对他对旁人都不好。”

        众人觉得很有道理,七嘴八舌地答应。待众人都说完话,宁真逸又补充道:“我们这里每天辰时开始上课,上到午时下学。午饭之后,最好让孩子们睡个觉,然后让孩子们未时之前到这里就行。”

        有人问:“那束脩如何收啊?”

        宁真逸笑道:“小子在家也不是开私塾,乡亲们给些菜蔬或果子便好。大家回去跟家里人商量一下,若要把孩子送来习字,晚饭前来登记。”

        村民们纷纷对宁真逸道谢,夸宁真逸心善,然后三三俩俩地散去了。

        宁真逸挠了挠头,让玉骨监督五人组写字,自己去找李老汉。

        早先宁天良的私塾关了以后,在村里留的课桌和席子都放哪里去了,还得问问李老汉呢。

        给人开蒙这是好事,李老汉自然没有不应的,组织村民帮忙搬桌子去了。

        宁真逸回家安排了一番,最后决定把授课的位置安排在正屋前。

        早先宁真逸找人改造家中房子的时候,曾经犹豫过正屋和东西厢房中间这一大块空地到底是只加盖回廊,还是干脆整个围起来加盖成另外一间屋子。只盖回廊的好处是正中间会有天光照下来,不会显得昏暗。整个围起来的好处是夏天可以遮阴,冬天只要把外侧用木板挡住,内部就都很暖和。

        宁真逸把自己犹豫的事情跟工匠们一说,谁知工匠们告诉他——可以在回廊正中间的顶上安装琉璃屋顶。

        琉璃!琉璃不就是玻璃吗!换个名字而已!

        宁真逸跟工匠们细问,才知道制造玻璃的技法早在雍太/祖登基后不久就出现了,到现在,玻璃工艺已经发展了三百多年,浮法玻璃早就有了!

        宁真逸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作为穿越者,又居住在乡下,没见识过大昭的科技水平,惯性认为古代科技落后。可光是自己已经确认的穿越者皇帝就有两个了,早该有很多好东西传播开了。

        然后宁真逸就跑去镇上的工坊按照尺寸定做了个玻璃屋顶,虽然挺贵,但是值。夏天玻璃屋顶不隔热,也不是问题,只要盖连廊的时候,在玻璃屋顶下方弄一个可以放木板的架子就行。天一热,就把木板放上去,等天冷了再取下来,当回廊的挡板用。

        柳怀州的秋天不冷不热,在玻璃屋顶下方设置课堂再合适不过了。那个玻璃顶和放木板的架子之间缝隙不小,即使是夏天用木板遮了光,光线依然会从缝隙里透进来。

        宁真逸指挥帮忙搬桌子的村民把桌子一一摆好,又把“黑板”架在正屋前光线照得到的地方,还给五人组在最前方安排了座位,五人组看起来适应良好。

        这一天太阳不大,秋天的下午光线特别温柔,透过玻璃屋顶折射下来的光让整个回廊都显得特别亮。

        村民们带着娃儿到达的时候,看见李家几个小子坐在那里念书,连说话的音量都不由自主地低了些。

        宁真逸一一看过这些孩子,收了年纪略大些,明显想念书的。那些年龄小的,或者看站姿就是坐不住的孩子就让家长带回去,等孩子大一些再送来。

        但是谁都觉得自己孩子是好的,你说他坐不住?谁认?

        宁真逸干脆把这帮孩子都拉上来上了个公开课,家长就坐在回廊后面听。

        座位让小孩自己选,趁机看看孩子们都是什么性格。

        于是一堂课上得异常艰难,总是有小孩子时不时蹦来蹦去,或者在底下说话,影响或打断宁真逸讲课。一堂课下来,宁真逸只教了“天地玄黄四个字。”

        结束的时候,宁真逸把课上那几个屁股老是扭来扭去的,还有老是发出声音的小孩拒收了,让家长等孩子再大一些再让孩子认字好了。这一回即使那几个孩子的家里人有意见,也不需要宁真逸说话了,其他村民先怼了过去。

        毕竟,把孩子送过来是想让孩子认字,他们怎么会乐意有人在课堂上妨碍别人听讲呢?

        被拒的孩子被他们家里人带着走了,留下来的孩子则被宁真逸一一登记下来:姓名、年龄等,登记完又按身高还有方才上课时专注的程度安排了座位,告知大家明天孩子们来,就按现在这个座位坐了。

        村民带着孩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宁真逸又回头检查五人组的功课。

        上公开课时,五人组在旁边练字呢,一堂课下来,怎么也该写了几个字了。

        宁真逸看了一圈,沉默了。

        每个人的字都写得跟狗啃似的。

        虽然他们都是刚开始学写字,但宁真逸是真没想到他们连天字都能写歪。

        宁真逸不能骂他们,五人组不是表弟就是舅舅,没一个是晚辈,骂不出口,但是对着这样的字,宁真逸也是在没法昧着良心夸他们。好在五人组自己心里有数,知道自己写的什么鬼东西。

        宁真逸缓了两口气,幸好只是在沙盘上比划,若让他们在纸上涂这些“符”,宁真逸怕是当场就能心梗。

        五人组讪讪地收拾了自己的东西,下课回家去了。

        已是黄昏时分,宁真逸被村里熊孩子折磨了一下午,头昏脑胀的,需要好吃的安慰自己的心灵,于是找吴氏点了几个菜。

        被宁真逸指导了一阵子,吴氏再也不是刚来之时的厨艺水平了,她如今做菜超级好吃!以前做菜口味平平也不能怪她。她在娘家的时候从来也不受重视,去了夫家又是个做牛做马的。这么多年了,吴氏做菜的时候连盐都不舍得放,这种做法,宁真逸哪里吃得惯?

        现代人炒菜,第一时间下锅的就是油了。炒青菜不放油已经是惨剧,连盐都不放,那吃起来干巴巴的,跟吃草有什么区别?

        幸好吴氏只是不舍得放调料,等宁真逸示范了几次之后,习惯已经改过来了,而且宁真逸没事就弄个食谱出来让吴氏各种做点心,如今四舍五入一下,也算是大昭小当家呢。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