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李嘉茂

第(1/2)页

从此宁真逸就过上了带孩子的生活(bushi)。

        每天早上五点爬起来带着钱大晏懿轩进山觅食,六点半赶回来吃早饭,七点开始上语文课,教《千字文》。中午十一点放学,各回各家。下午一点上体育课,带孩子们跳广播体操。两点继续上课,先把《千字文》通读一遍,再把早上教的字复习一遍,然后让大家练字,有沙盘的用沙盘,没沙盘就拿着清水在黑色石板上面比划。

        练上一个时辰的字,差不多就到放学时间了。

        依照惯例,每月逢十休沐。那些小泥猴,十天不洗人都臭了,宁真逸才不要挨熏,都让小孩回去把自己刷刷干净,没刷干净或者干脆没刷的小萝卜头,休沐后回来,就会被宁真逸安排用体育课洗澡,让照顾真泽的叶氏负责刷他们。

        那些小鬼,年龄小一些的也就嘻嘻哈哈让叶氏刷了,年纪大一些的,脸皮薄,要自己洗,但是就算是自己洗,叶氏总还是在场的。后来大家渐渐就会老老实实在休沐时回家洗澡,再也不上山下河地疯跑了。

        宁真逸则趁着休沐的时候炮制药材。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理,如今空间里已经没有采集来的药材了。他把自己遇见的药材都收集了种子,在空间里种下了,用稀释过的灵泉水浇,药效比自然生长的药材好很多。可惜能这么干的只有草药,像什么蝉蜕、夜明砂、乌灵参之类的东西,只能自然获得。毕竟空间里目前还不能养活物……

        时间过得飞快,冬天到了。柳怀州的冬天雪下得不大,纷纷扬扬颇有美感。宁家附近的那条小河甚至没有结冰,在寒冷的冬日里兀自哗啦啦流动得欢快。

        不过下雪了,天自然还是冷的,万一谁家孩子上学路上挨了冻,回头病了才叫亏。他干脆让钱大和晏懿轩挨家挨户的通知学生们不用上课了。不过李老汉觉得与其让臭小子待在家里闹腾,还不如塞到宁真逸家里学字。于是交了几十斤粮食,把五人组放在宁真逸家里了,只允许过年前后回家待几天。

        真泽乐坏了,平常上课,因为宁真逸不想打击到那群村民家的娃,根本不让真泽出来跟大家一起上课,让真泽待在自己屋子里,只晚上单独给真泽开小灶。真泽开始学《论语》了,内容比《千字文》深奥得多,虽然背诵的速度一样快,可要理解《论语》在说什么,对一个未满四岁的孩子来说是有些难度的,真泽终于没法像以前那样翘尾巴了,而且宁真逸要求真泽教真琦念书,可把真泽愁坏了。

        现在好了,大家都不在,只有表哥和舅舅五个人。宁真逸给五人组上课,真泽就坐在旁边写《论语》。从功课的内容到背诵默写,全方位打击五人组。看着五人组大受打击然后拼命念书的样子,真泽就在旁边偷笑,坏得很。

        已经年满十岁的表弟李泰河和六岁半的小舅舅李五土念得最好。九岁的李四火和五岁的李建柏念书就平平,宁真逸教多少,他们学多少,好像也能游刃有余。可宁真逸教学进度是顾及着李承志,刻意放慢了的。只有八岁的李承志最惨,他总是跟不上进度,尽管宁真逸已经为了他,把教学速度从第一天的十六个字变成八个字,又从八个字变成四个字,但李承志总也跟不上。

        五个人中,李泰河是占着年龄优势的,年纪略大一些的孩子坐得住,理解能力也好一些。李四火属于普通孩子,正常学习也能把该念的书都念下来,但是在念书上没啥太大天分,而且他自己明显也对念书没兴趣,家庭条件若是好的话,多念几年也能考个秀才啥的,再多就不要想了。李建柏才五岁,不太坐得住,宁真逸觉得他是聪明的,就是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或许等他再大一点,这种情况会改善吧。只有李承志,他是明显的笨拙,完全不适合念书,这辈子能把常用字认个七七八八,不做睁眼瞎就很不错了,指望他考科举那绝对要完蛋。

        李五土跟另外四人比,就聪明得有些突出。他跟真琦同龄,理解能力也和真琦差不多,学习进度一骑绝尘地远远把自己的四哥和三个侄子甩在后面。他自己也刻苦,大约是因为身体不好,知道自己以后种不了地,所以要给自己找个出路。如今他已经赶上了真琦的学习进度,天天在小外甥真泽的课堂上当学生呢,和真琦一起学《论语》。

        真泽的小课堂并没有特意照顾这个小舅舅,按真琦的进度教的。李五土愣是一边跟着真琦的进度学,一边课后找宁真逸开小灶。虽然是囫囵念下来的,意思还不怎么理解,但背得很熟而且怎么写都记下来了。

        真琦念书不是为了考科举,按一天一节的进度在学,剩余的时间都在跟玉骨学刺绣、看宁老太太留下的医书以及学习如何打理一个家。

        宁真逸估计,等明年开春,李五土的进度就要赶超真琦了。

        这位小舅舅是个好苗子,自己又肯努力,宁真逸觉得,是时候跟李老汉好好谈谈了。

        小舅舅打小就体弱,早些年还老爱生病,几次差点活不下来。李家现在穷成这样,一部分原因就是李五土药钱贼贵,李老汉估计对这个小儿子也愁得很。

        宁真逸是这么跟李老汉说的:“小舅舅这身子骨,干别的也悬。哪怕是做账房呢,身体不好也遭雇主嫌弃,还不如考个秀才举人的,回来买它百来亩地,再找个书院、私塾的教书,这辈子不就有着落了吗?秀才免税三十亩地,那举人可是免税一百亩啊!”

        李老汉听着也心动啊,唯一的问题是念书费钱。

        宁真逸继续忽悠:“柳怀州文风鼎盛,好些大书院都会给念书好的学子发补贴,而且秀才举人每年都可以领官府的补贴。小舅舅天分这么高,好好念几年就可以试着下场考试了。外公你让小舅舅跟我两年,说不定没几年,小舅舅就能考个童生回来呢!”

        李老汉疯狂心动,但幺儿早些年老生病,老大老二出了不少诊金药钱,老大老二媳妇早就不乐意了,尤其是老大媳妇,看幺儿的眼神都不对呢,如今又要送幺儿念书,实在是没钱啊……

        宁真逸看到李老汉的表情了,也猜到李老汉犹豫的原因,再接再厉道:“外孙念书考科举,也需要人脉,若小舅舅能考出来,嫡亲的舅舅不比外人可靠吗?外孙知道外公为难什么,外孙想让小舅舅念书,也是培养自己的亲信,小舅舅念书的费用,外孙来掏,只要小舅舅以后能向着外孙就行。只是,这事您不要告诉旁人,只说是您老掏棺材本供小舅舅念的书就好,除了咱们俩,就只让外婆和小舅舅知道,这事知道的人多了,并不好。”

        要想搞事呢,现在就要开始培养自己的人手了,不然等哪天自己真的站在朝堂上了才想着人脉的问题,到时候凑过来的可全都是为了利益了。至于说自己以后的同窗,接受儒家思想长大的男人嘛,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直男癌的。宁真逸自己开课教书,也有潜移默化给小孩洗脑的打算。

        李老汉听明白了,便也点头同意了。倒不是他想占外孙便宜,主要是这个小儿子身子骨真的不好,估计除了念书别的事也干不了。若真的如外孙所说的,能考出来,一来小儿子以后的生活有着落了,二来外孙也多个助力。

        穷人家的孩子懂事得早,李五土对自己的情况心知肚明,听说自己能够念书,自然是乐意的。至于外甥所说的向着外甥……自己是亲舅舅,不向着自己的外甥,还能向着外人吗?逸哥儿实在多虑了。

        从这天起,李五土整个冬天只有过年才回家,开春后更是只有休沐才回家了,平常跟着真泽同吃同住,在《论语》学完之前,真泽都教得了他。

        李五土这个体质确实是个大问题,宁真逸对此也担心,不管要做什么事,身体都是最大的本钱。身体不好,怎么考得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