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修水坝

第(2/2)页

绰有余,甚至还有地方安置一些牲畜。

        洞外不远处就是宁真逸家附近那条小河的源头,河水清澈见底,非常干净。

        真是完美的避难所。

        回程的路是下山,虽然天黑,但有功夫在身的宁真逸和晏懿轩都走得很轻松,紧赶慢赶,终于在子时之前到了家。

        前来开门的是吴妈。真琦真泽坐在正屋的前厅等宁真逸,可是他们年纪小,熬不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宁真逸也困得不行,赶紧让人把弟弟妹妹分别抱回房间,自己回屋洗洗睡了。

        第二天早上差点没爬起来。有了挂念的事情,宁真逸也没心情上课了,临时让晏懿轩挨家挨户通知停课一天,自己跑去找李老汉说山洞的事情。

        李老汉听完,果然很感兴趣,喊上李一金和几个青壮,跟着宁真逸一起去看山洞。

        进入山洞以后,所有人都很高兴。

        昨夜黑灯瞎火,看得还不够清晰,今天再看就发现一些墙壁上刻着字。宁真逸仔细分辨后,判断是秦朝的百姓偷偷挖的避难所,只是不知为何废弃了。

        这个山洞的入口十分隐蔽,洞内却修整得十分整齐,只要里里外外打扫一番,再好好给石室安装上门。等水灾一来,全村老小往里一藏,害怕什么大水、暴雨?

        李老汉嘀咕了一句:“这样的山洞不止能防水灾,还能防兵祸。”

        李老汉提到了兵祸,宁真逸就反应过来了。

        他自己是在和平国家长大的,根本没经历过战争,自然也没什么敏感性。

        但李老汉人老成精,已经预见到未来可能爆发的斗争了。

        建元帝本事不高,却很能生。大婚后连续十年,宫中年年都有两三个子嗣出生,如今大皇子已经十七岁,宫中叫得出名字的皇子、公主共有二十四个!这还没算上夭折的孩子。

        如今诸位皇子年岁渐长,眼看着就要开始划拉地盘。

        柳怀州是鱼米之乡,历朝历代皇子争位都喜欢在柳怀州、海宁州做文章,只怕没几年又要乱起来。远的不说,昭太/祖驾崩后,四王争位之时,不就在柳怀州闹过两年吗?

        以前是没得跑,如今有了这个山洞,只要不是旱灾、大火这种情况,就可以全村躲进山洞里,到时候用巨石往洞口一堵,从外面看,根本发现不了。

        清理山洞这种事情,李老汉组织人手就好了,一家至少要出一个人,负责打扫卫生以及占地盘。宁真逸派出了晏懿轩,作为宁家的代表。

        李家村人开始为水灾做准备,宁真逸则去县衙找王县令讨论可能会有的旱灾。

        一番通报后,宁真逸终于见到了王县令,正欲说话,却无意中瞄到他脖子上的牡丹花玉坠……

        那块牡丹花玉坠,花纹和牡丹花集团的纹样一模一样,就是个头只有平安扣的大小。

        殷华清,有点东西啊。

        宁真逸试探着拿出殷华清给的那块牡丹花玉佩,在王县令面前晃了一下,王县令面色果然变了。

        他放下茶杯走到宁真逸面前低声问道:“主子有何指示?”

        宁真逸:“不,不是主子的命令。是我自己来找你商议的。两堰县该建水坝了。”

        王县令有些纳闷,道:“两堰县已有泗中、浦门两堰,不够吗?”

        宁真逸问:“泗中、浦门两堰,乃是防洪所用,若有旱灾,该当如何?”

        王县令沉默了。他当然还记得先帝在时的事情,当时全大昭今年南涝北旱,明年南旱北涝。百姓为了躲避天灾,不得不搬来搬去。农田全都荒废了,无家可归的百姓淹死、渴死、饿死。

        沉默许久,王县令道:“宁秀才所虑,确有几分道理。既然如此,便一起来探讨一番,这水库该如何修建吧。”

        于是王县令喊来师爷、账房,各自坐下。

        师爷听说要建水坝,倒没说什么,账房却先开始哭穷。

        宁真逸无语,看了王县令一眼,却见他又老神在在端着茶碗慢悠悠啜饮,好像是在喝仙露一般,只好自己打断账房道:“水利之事,当然要上报朝廷。何处适合建水库,何处建不了水库,这是需要专人勘察后才能定下来的,不是你一拍脑袋就能随便说说的。费用自然也是朝廷出,喊你来,只是需要你们配合前期准备工作罢了。”

        账房的哭穷声戛然而止,尴尬地清了清嗓子,沉默下来。

        王县令总结道:“今天喊你们来,就是知会你们一声。你们回去考虑考虑,若朝廷派人来修水库,你们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行了,散了吧。”

        宁真逸今天只是来给王县令出主意的,既然王县令表示会上报,后续也轮不到宁真逸操心。

        大昭地方行政单位共有三级,分别是州、郡、县。

        王县令上报到源宁郡郡守处,郡守批过了才会上报至柳怀州州府。府君批过了才会上报朝廷。然后朝廷那帮人吵完才会决定要不要派人来,派谁来。

        然后还要看派来的人是谁,这里面会牵扯到党争。如果来的人齐心协力做事,即使不是来的同一派系的人,问题也不大。可若来的人会互相扯后腿,或者更糟糕,来的是一帮不干实事,只会趁机中饱私囊的人,那完蛋了,这种工程做了还不如不做呢。

        水库的堤坝若是不够结实,那可是会塌的啊!到时候一整个水库的水倾倒下来,居住在周围的百姓……

        一个都跑不掉。

        宁真逸想都不敢想,赶紧溜去竹静斋,说要见掌柜。

        这种事情,要赶紧跟殷华清通个气。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办法。

        掌柜很快出来,领着宁真逸进了一件雅室。宁真逸亮出牡丹花佩,把事情如此这般一说,掌柜点头应道:“明白了,老朽这就把宁公子的话上报。请宁公子莫要心焦。”

        ……

        朝廷那边宁真逸管不了,城南三村这里,宁真逸说的话却很好使。

        他与三个村的村长以及里正沟通后,召集三村的村民开了个会,说了要在附近修水库之事,理由他都想好了:

        先说先帝是如何累死的,当今圣上上位后,倒是极幸运地风调雨顺了近二十年,可人生在世,哪能时时顺利,事事幸运?若哪天不幸运了,该当如何?

        再说两堰县已有泗中、浦门两堰,倒是不惧发大水,但不能防大旱,故此需要在三村附近修水库。

        今日召集大家来,就是共同商议此事。

        这种时候,威望高的好处就显出来了。大部分人都觉得宁真逸说得对,少部分心有疑虑之人,也不敢开口反驳。大家很快达成了要修水库的共识。

        接下来是怎么修水库。

        修水库是个大工程,何时修、谁来修、修多大、修哪里、工人们的衣食住如何解决……都是问题。

        第一个问题当然是修在哪里。

        众所周知,不是什么地方的地质都适合修水库的。可是三个村联合起来修水库,水库的位置必然不能与三个村距离太远,否则那水库到底为谁而修?

        众人七嘴八舌说了半天,最后是白家村的一个村老提到,三个村子的地底都是极厚的岩层,所以三个村都没有办法在家里打水井。可是赵家村和李家村之间的那个小山包却不是岩石山,而是普普通通的土层。只要把那个小山包铲平,再在村子和农田之间筑个堤坝,水库就好了。

        宁真逸听完有些意动,遂喊人预备去赵家村那边看看土层到底有多厚。

        李家村和那个山包之间,是那条河,山包不高,却很宽。若事情真的如那位村老所说,那等于大家只要铲掉山包,把河岸拓宽就能获得一个不小的水库。

        一大群人拿着铲子等农具浩浩荡荡地去了赵家村。

        宁真逸选了山包下五个地点,每个点安排十个人往下挖,周围的人则帮忙把挖出来的土安置好,看看到底要挖多深才能挖到村老所说的岩石层。

        大家热火朝天地挖了半天,终于挖到了岩石层。村民们分别下去测量过深度,发现最深处才四十五尺,最浅处不过十五尺。宁真逸换算了一下,四十五尺就是十五米,十五尺就是五米。五米深的是村尾,十五米深的是村口。

        既然如此,那只要依照村老给出的方案,把山包铲平即可。

        宁真逸让大家散了,回家跟家人说说修水库之事,自己则拉着三位村长和里正说堤坝要修成什么样。

        赵家村那边,是铲平山包后,挖出斜坡形堤坝。李家村这边,是原本的河道,没有堤坝,需要用挖下来的土筑成上窄下宽的梯形堤坝。

        山包虽然不大,但要靠人力把它铲平依然费劲。三个村子的村民,前期工作基本上都是铲山了。

        吃食方面,大家商议,三个村每个人家出一点。出人干活的人家,正常交,没人干活的人家,就多交一倍。

        反正今年三个村子全都种了三种新粮,谁家也不会拿不出粮食。要是不乐意交粮食,也可以交银子每个村子出两个妇人做饭。为了避免有人反复打饭,三位村长家的媳妇就负责给自己村子的村民打饭。

        所有干活的人,包括做饭的媳妇,都包饭。

        第二天,大家在赵家村山包底下垒了三个大灶,就热火朝天地开始铲山。宁真逸在工地现场蹦来跳去、大呼小叫:“这是甘草、那是地黄,别铲断了,整块地挖下来!”

        ……

        大家很快就习惯了宁秀才的大呼小叫,并且看见植物就尽量避开,挖整块的土让人搬下去。宁真逸则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学生、家仆们,在现场开展草药课……

        还有别村的小孩也来围观呢。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