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三年

第(1/2)页

这天晚上,结束了饭后散步的宁真逸打发走弟弟妹妹们之后,独自来到了晏懿轩的房间,问他可有强身健体之法,他想跟着晏懿轩习武。相处了一年多,他早看出晏懿轩是装失忆了,鉴于晏懿轩这一年来没有给宁家带来什么麻烦,甚至还替宁家抓了不少活物,丰富了肉类的品种。宁真逸就睁只眼闭只眼,假装没看出来某人是装的失忆。

        晏懿轩闻言有些犹豫:他自己本是刺客出身,学的都是偷袭那一套,正面对敌不一定好用,对宁真逸则是完全没用——人家好端端一个秀才,无缘无故为什么要改行去做刺客?再说年龄也偏大了。

        宁真逸看出他的犹豫,补充说自己只是想要让自己身体更强壮,力气更大,跑得更快。

        晏懿轩听完倒是给了个方案:每天早晨不要进山挖草药了,跟自己练功吧。

        ……宁真逸不听,宁真逸选择晚上练功。

        这一年半以来,宁真逸在后山挖到不少好东西,除了刚开始挖到的灵芝和百年何首乌以外,后面又陆陆续续获得了乌灵参、鹿茸等珍贵药材,还有各种各样的美味山货。

        在宁真逸的带领下,村中不少小孩子学到了山中有很多能吃的东西,还跟着宁真逸挖过新认识的野菜呢。

        那一片板栗林,现在每天都有村中孩子三天两头去盯着等成熟了。幸好宁真逸从板栗林中挑了结的果最大最香甜的那一棵树,剪了一些树枝。宁真逸用灵泉水泡过这些树枝后,它们全都生根了,如今被种在院子里。

        总之,宁真逸不会拒绝进山可能带来的小惊喜,野采活动,是不能停止的。

        晏懿轩听到宁真逸拒绝,倒没多说别的话,只叫宁真逸每天晚饭后跟着自己练功。他知道自己的饲主看起来温温和和的,实际上心里主意可多了,决定了的事也不会轻易更改。

        晏懿轩练功挺变态的,他每天往小腿上绑几十斤重的沙袋,高抬腿跑。据说这样练久了,把沙袋解开后,会觉得整个人都特别轻盈。还有一些练胳膊练身体的招数,反正看起来眼花缭乱的。

        宁真逸才不在意什么眼花不眼花,只要能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让自己在需要的时候能把买来的功夫好好使用出来,就够了。

        于是宁真逸本就忙碌的守孝生涯更加忙碌。以前他晚上还能休息,现在彻底是除了睡觉以外,就没有能休息的时间了。上午他要采草药、教书,下午他要学习原主记忆里熟读的书,以及盯着小鬼们练字,晚上还要跟着晏懿轩习武。

        就这样,宁真逸忙忙碌碌地度过了来到大昭的第三年。

        又是一年丰收季。

        第三年的秋季,整个两堰县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玉米、土豆、红薯惊人的亩产量让所有人都不担心自己会挨饿。王县令在向上汇报了农事之后,得到了州牧“预备全府推广,运送种子到府城”的答复。当然,州牧不是黑心人,他自掏腰包买下了所有送来的种子、块茎。

        宁真逸的名声也因此越传越广。

        宁真逸终于能如愿在升级后的空间里给家中的牲畜都做一个升级,并偷偷在空间放牧区养了一批鸡、牛、羊、兔子、鹿……

        牛是第二年年春耕前买的,王县令为了让城南三村好好耕种新作物,特意给城南三村留了三十头。可牛这样的大型家畜价格也不低,尽管大家生活都过得不错,仍然有不少人家买不起牛,于是宁真逸把剩下的牛包圆了,二公四母共有六头。

        两头公牛都是四岁的健壮公牛,四头母牛买来之后不久就被发现怀孕了。第三年初春之时分别生了一头小牛犊,从此宁家再也没有缺过乳制品。

        鹿是晏懿轩抓的,他知道自家饲主喜欢养活物,一直都是抓活的。刚开始是抓了一只雄鹿,宁真逸还想多养几天,等休沐了再取鹿茸。谁知没过几天晏懿轩又抓了一只怀孕的母鹿。宁真逸只好让晏懿轩把宁宅后方的林子圈了一大片没什么野菜的地方,用木头打了一整圈确保鹿跳不过去的栅栏,让雄鹿在里面爱怎么跑怎么跑,反正别吓到母鹿就行。自从晏懿轩知道宁真逸打算养雄鹿取鹿角以后,后山的鹿群真是遭了难,隔三差五就被晏懿轩抓一只回去。要不是宁真逸及时喝止,只怕山上的鹿全都要被宁家圈养起来。如今无论是公是母,家中都有五六只了,加起来共十一只。

        宁家根本没那么大的地方养这么多动物,宁真逸只好找村长又买了一大块后山的地,把所有动物都圈养在里面。当然,不同种类,棚舍的位置和大小都不一样。

        ……

        宁真逸喜欢秋收后坐在正屋旁的紫藤花架下,喝新采的莲子熬的莲子羹,但总有人凑巧在他喝莲子羹时忽然出现,打断他的小乐趣。

        这一次,来的人是常博宁氏的人。

        十九年前宁老爷子带着妻儿逃难时,宁天良已经十二岁,宁氏一族自然知道本家嫡长房的长孙叫什么名字。因为三种新粮的缘故,宁真逸名声传播得很广了,自然也有人顺嘴提起了“父子两秀才”的事情。有心人一问就问出来了。

        宁真逸根本不打算跟本家那些人相认,现代人有几个愿意被家族束缚的?谁知道自己名声太大,宁氏族人找过来了!

        倒不是宁氏族人多喜欢把嫡长房找回来,嫡长房在家族中占了不少家族产业呢,若不找回来,族人不就可以瓜分掉这些产业了吗?

        架不住当初原主的曾祖父是带着家传宝玉和族谱逃难的。原主的曾祖父当时是宁氏族长,逃难之前也跟族人约好了等旱灾过去,就各自回乡。

        可是原主的曾祖父死在逃难的路上了,啥也没交代,以至于宁老爷子也不知道家传宝玉的玄机。没过多久宁老爷子也病逝了,宁天良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儿,根本没摸过家传宝玉,自然就更加啥也不知道了。

        这个时代的人啊,人丢了都不能弄丢族谱,宁氏族人找嫡长房的后人找了十几年了,一直到如今才有了些线索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