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41章

第(2/2)页

  长长的沉默里,谢彦能猜到她的心思,她的心墙太坚固,不过想要赢得美人的芳心,还要什么脸皮。夫妻就应该坦诚相待,她不掩饰自己的凉薄,他又为何要在乎那点面子。

        谢彦亲吻她的发顶,话里有浓浓的失落,“罢了,让你为难了,睡吧。”

        赵濯月眼前仿佛能看到幼犬躲在墙角呜呜咽咽的低泣。

        这就是欲擒故纵吧,果然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人,无师自通般拿着兵法来对付她。

        就心软这一次,就这一次,她对自己说道。

        黑暗里风雨声格外清晰,身边窸窸窣窣的声响被轻轻掩盖,下一瞬,怀里凑过来温香软玉,纤细的手臂环住了他的腰身。

        谢彦心满意足的闭上眼睛。

        数天前,秦王从泉州开始返京,长史将消息递回王府,禀告秦王妃郑氏。

        郑氏面色平静,坐在桌前修剪用来插瓶的一捧鲜花,抬了抬眸子,叫长史去跟后院那位妾侍说,不必来告诉她。

        身边的嬷嬷见她全然不在意,劝道,“王妃何必跟她生气,她再怎么得宠也只是个姨娘,不能因为这个就与王爷生分。”

        郑氏冷笑,自顾自修剪花枝,“我跟一个妾生什么气,王爷要抬举她便抬举,与我何干?”

        嬷嬷叹气,知道这门婚事两方都不如意,夫妻二人都不把对方放在心上,只好讲些大道理,“毕竟已经嫁过来了,人总得往前看,王妃总是这样冷着王爷,只会把人越推越远,叫那小妇得意。好在前头那位没留下子嗣,王妃总得快些诞下嫡子来,到时候任由小妇蹦哒,王府还不是您说了算。”

        郑氏却不这样以为,没有孩子最好,免得将来牵连无辜。

        嬷嬷只知道后宅的争斗,却不知朝堂上的局势,人人都觉得太子和秦王分庭抗礼,她嫁到秦王府就是赌上了一半未来皇后的运气。可这样风险的赌注是成王败寇,她没有半分对秦王的情分,打心底里不愿意招惹这样的灾祸。

        凭什么这条命就需要依附在一个男人身上,枯荣都由不得自己。

        她有时候在想,东宫的太子妃愿不愿意。大概是愿意的吧,殷氏百年世族,把家族荣辱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即便是这样的风险,他们也是愿意牺牲一个女儿的。

        门口女使过来传话,说是城阳公主从圣上那里讨来授意,上巳节要在金明池设宴,到时候满京的贵女命妇都少不了去捧场。

        城阳公主与秦王赵濂兄妹关系亲近,特意送来拜帖,是亲手写的花笺。

        嬷嬷喜笑颜开,接过拜帖来,叫人去跟公主道谢。

        "王妃瞧,公主亲自派人送来拜帖,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待遇。"言外之意是说如今的身份尊贵,叫她安下心来做秦王妃。

        郑氏自幼丧父,随母亲在江南生活,两年前祖父母将她接回京城,是为了方便给她说亲,可谁知被圣上指婚给了秦王。她对城阳公主并不熟悉,祖父年迈,只担着资政殿大学士的虚职,这几年萌生致仕之意,却被圣上一再挽留。

        原先她在京中贵女们面前鲜少露面,虽没有与城阳公主打过交道,却对她的行事风格早有耳闻。

        郑氏把拜帖放在一边,“请我做什么,不如请后院那个,那才是她哥哥心尖上的人。”

        赵濂虽没有城阳那般张扬的性子,但在郑氏眼里,内宅里宠妾过甚,嫡庶尊卑颠倒,又纵容妹妹飞扬跋扈,修身齐家都做不到,何谈什么治国平天下。

        她不愿意认命,赵濂并非良人,她不甘心把自己的性命和赵濂绑在一起。

        嬷嬷见她对着梅瓶里的花出神,叹道,“王妃,这世道哪能由得自己任性,天下女子都是要嫁人的,谁不是出嫁从夫,不说咱们这样的人家,就是那位道纯公主,生来金枝玉叶,难道就过得如意吗?”

        郑氏茫然地看着嬷嬷,“嬷嬷,女子为何非要嫁人,为何非要盲婚哑嫁,既不能与心上人长厢厮守,嫁人又有什么意义?孟将军死后,那位升平长公主便一生未嫁……”

        嬷嬷急忙打断她的话,“哎哟我的小娘子,可不是什么话都能说的。”想起从前在江南的旧事来,嬷嬷红了眼眶,“王妃,有缘无份,便把他忘了吧,就算您心中再委屈,也要为老大人和老夫人着想啊。”

        郑氏放下手中的银剪,把梅瓶摆到窗前,抬眼见王府中树木葱郁,鲜花争妍,淡淡道,“怎么能忘呢……嬷嬷,去给我备金明池赴宴的衣裳吧,再怎么样,也需得让祖母放心。”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