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冤家路窄

第(1/2)页

习凿齿、孙兴公未相识,同在桓公坐。桓语孙:“可与习参军共语。”孙云:“‘蠢尔蛮荆’,敢与大邦为仇?”习云:“‘薄伐猃狁’,至于太原。”

        ——《世说新语·排调》

        王珣竟声称用几个乐伎就可以劝服谢安出山,桓温对此大为怀疑。

        桓温知道谢安并非贪恋美色之人,否则他又怎会这么多年不纳一妾?若说是因为那刘夫人乃一妒妇,谢安是碍于她才不敢纳妾,那也未免有失偏颇。

        毕竟若说彪悍善妒,本朝之中谁人能比得过前司徒王导家的曹淑曹夫人?

        那曹夫人乃晋元帝军府司马曹韶之女,她生性便极好妒忌,嫁给王导之后,一双眼睛便无时无刻不紧盯着王导,别说是女人,就是连王导身边的男仆都不肯放过。

        偶见王导男仆中有长得俊俏的,必定如临大敌,定要将他们大骂一通赶出家门心里才能舒坦。

        可即便如此,王导依旧在外面密营别馆,养着三妻四妾。

        对于王珣的提议,桓温本想再细细追问,可王珣却偏不肯细说,仿佛是碍着郗超在场,生怕被他听了去,会抢了他的功劳。

        郗超对此倒是颇不屑,因为他心里压根不信王珣这个如意算盘真能打得响。

        若不是桓温怕王珣闯祸,非让他在王珣后面跟着,郗超才没那个兴趣跑去谢安家里看王珣如何出丑。

        是日,正当九月初九重阳节,刘夫人和谢万带着谢玄和小谢琰去登山,采茱萸去了。谢安身体不适,便与翠珠二人留守家中。

        王珣带着几名乐伎来到谢宅时,谢安正与翠珠在后院里照料花圃。

        谢宅的后院里此时开满了各式各样的秋菊,景致清雅。

        翠珠手捧一个小小的竹筐跟在谢安身后,谢安则拿着一把小银剪修剪花枝,不时将剪下的枝叶放进翠珠的竹筐里,二人之间始终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后院的栅栏门敞开着,王珣独自站在院外看了片刻,转而自说自话的信步走进院中,笑道:

        “明公好雅兴啊。”

        谢安闻声转过身,见来人是王珣,心下讶异:“王主簿?……桓大将军前不久刚自北境旋师,听闻军府之中事务颇繁,主簿怎么有空上我这来?”

        王珣一笑:“珣自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了。”

        谢安眸光微转,

        “谢某一届散人,不预朝政、不谙军机,主簿找我何事?”

        王珣也不立即回答,指了指不远处的石凳石桌:“我们坐下聊?”

        谢安顿了顿:“也好。”

        二人就坐,谢安本以为王珣会聊起朝事,于是吩咐翠珠回屋。

        不料王珣却道:“让翠珠姑娘留下无妨。”

        王珣说着,不怀好意的冲翠珠一笑:“何况此事本就和翠珠姑娘有关。”

        “与翠珠有关?”谢安惑然。

        “明公别紧张,不过是大将军一时起兴,想与明公做个交换。”

        谢安不动声色,心中已然警惕起来。

        王珣随即对身后的两名乐伎使了眼色,让她们站得近一些:

        “这两个,换翠珠姑娘一个。”

        见谢安不说话,王珣继续道:

        “这二位无论是姿色还是琴技都是大将军府中最一流的,旁人就是想向大将军求,都求不来呢。我听闻明公颇好伎乐,可是每日都听同一个人弹琴也该听腻了吧……如何?这对于明公来说可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啊。”

        翠珠一听王珣这话,生怕谢安会答应,不由惶惶看向谢安,脸色一片煞白,

        谢安未回应翠珠的眼神,默然片刻,道:

        “大将军府佳丽甚众,翠珠凡俗,大将军要去何益?”

        王珣笑笑,

        “明公这般贬低翠珠姑娘可不公道,翠珠姑娘琴技超绝,聪颖过人,世人皆知,岂是庸脂俗粉可比?大将军仰慕姑娘许久,这次点了名非翠珠姑娘不要,明公若吝惜着不肯给,怕是……要拂了大将军的意啊……”

        王珣说着,默默打量谢安,旋即话锋一转,

        “不过君子不夺人所好。大将军也说了,明公若实在不愿割爱也无妨,我这儿还有一个办法……若是明公愿意入幕辅佐大将军,翠珠姑娘的事倒也好说……”

        谢安听罢莞尔,半晌不置可否。

        翠珠此时心里打鼓似的,却又担心谢安会因为自己而得罪了桓温,遂一咬牙,

        “明公,奴婢愿意跟王主簿回去!”

        谢安诧异间抬头,正看见翠珠眼中隐隐的泪光。

        翠珠说罢便向王珣那边走,

        谢安忙道:

        “此事还请主簿容我再考虑考虑。”

        王珣见状,得意而笑,转而道:

        “明公自是可以考虑,不过我这人性急。所以我只能给明公一盏茶的功夫,一盏茶之后,若还是听不到明公的答案,那么她们……”

        王珣说着,脑袋向身后那两名乐伎的方向偏了偏:“就会没命。”

        谢安不由蹙眉,

        “这是什么道理?此事与她们何干?卿怎可如此轻贱人命?”

        “明公,现不是我要不要杀她们,而是明公要不要杀她们,她们的命可都握在明公的手里啊。”

        短短一盏茶的功夫很快就到了,王珣一刻也不肯拖延,

        “明公可考虑好了?”

        王珣话音刚落,还未待谢安答话,只见空中寒光一闪,一抹鲜红已挥洒一地。眼睁睁的看着同伴在眼前倒下,剩下那名乐伎大惊失色,尖叫一声,瘫倒在地。

        翠珠见状,瞪大的眼睛里写满了恐惧。

        “怎么样?明公这下可考虑得清楚些了?”

        谢安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王主簿这是在威胁我?”

        “明公此言差矣,我怎敢威胁明公?我不过是想让明公快些做出决定罢了。明公是聪明人,就是不为自己考虑,也当为谢家好好考虑。若是因为区区小事得罪了大将军,今后对谁都没有好处。就好像前朝石崇,本有大好前途,就因区区一名伎女,最后被夷了三族。明公该不会是想重蹈他的覆辙吧?”

        王珣说着,顿了顿,

        “这么多年,明公因一己之志,屡违朝命,若非会稽王殿下欣赏明公,为明公压着朝议,依律早该将明公收付廷尉,禁锢终身。可明公别忘了,会稽王殿下之所以有底气压下此事,也全是因桓大将军对此从未持有异议。明公想想,此番明公若忤逆了大将军,来日大将军一份奏疏呈到陛下那,那殿下到时……还保得住明公吗?”

        说罢,问谢安:

        “明公现在心里可有答案了?还是……需要再考虑考虑?”

        王珣说着,举剑,作势要向那另一乐伎劈去。

        “住手!”

        王珣放下剑,

        “明公终于想清楚了?”

        谢安不置可否,转而道:“我的答案只有四个字。”

        王珣:“洗耳恭听。”

        谢安:“无、稽、之、谈!”

        谢安一字一顿道。

        王珣闻言,面色顿时变得难看得骇人。

        谢安耽王珣一眼,

        “我非石崇……想必王主簿也不想做那奸贼孙秀吧?”

        王珣胸口一睹,瞬间气血上涌,握着剑柄的手抑制不住的乱颤。

        原本一直躲在不远处一棵大树后偷听的郗超此时见势不好,忙闪身出来挡在王珣和谢安中间。

        对于郗超的突然出现,谢安并未表现出多少惊讶,只默然撇他一眼。

        郗超自知理亏,遂向谢安赔笑:

        “某等不请自来,扰了明公雅兴,得罪之处敢请明公见谅。”

        谢安不言,

        郗超又继续解释:

        “大将军向来器重明公,明公不愿做的事,大将军绝不会勉强。今日之事,非大将军本意,定是王主簿对大将军之意多有曲解,无意冒犯明公,还望明公不要误会大将军才好。”

        谢安冷着脸,并不搭理郗超,

        郗超局促的干笑两声,转而道:

        “打扰明公许久,某等这就告辞了……”

        被王珣和郗超这么一闹,谢安全然没了摆弄花草的兴致,看着地上那滩未干的血迹,心里左右不舒服。

        遂拿一把铲子来,准备把那带血的土全都铲出去。

        翠珠见状,忙去夺谢安的铲子,

        “这种粗活还是奴婢来做吧。”

        谢安无言打量翠珠片刻,又自她手中拿过铲子,

        “我来吧。”

        说罢,默默铲起了土。

        翠珠站在一旁看着,半晌,嗫嚅道:

        “明公……”

        “今日之事与卿无关,卿不必多想。”

        翠珠一怔,滑到嘴边的话又吞回了肚子。

        过了会,谢安忽然道:

        “在我这住了这么久,想不想……回仁祖那看看?”语气透着几分古怪,

        原本,翠珠被谢尚救回一命,那之后便一直跟在谢尚身边,寸步未离。奈何谢尚身在军旅,居无定所,日夜漂泊。谢尚不忍翠珠跟着自己颠簸受苦,这才将翠珠暂时安置在谢安这。

        许久不见,翠珠自是想念谢尚,但又不知谢安为何忽有此问,便不敢随便回答。

        见翠珠好半天不说话,谢安只好直言,

        “仁祖他……病了……”

        “使君病了?!”翠珠闻言大惊,“如何病的?严不严重?”

        谢安摇摇头,

        “具体情形他信里也没细说……我打算过几天去历阳看他,卿愿不愿随我……”

        “奴婢要去!”

        还没待谢安说完,翠珠便斩钉截铁道。

        --------------------------------------

        近来,桓温从友人那里得来一把上好的金丝楠木弓,整日把玩,爱不释手。总寻思着能得机会带上这弓,去野外游猎,试试身手。

        奈何秋雨绵绵,数日不止,今日又是个雨天。

        霜寒渐重,木叶尽脱。肃杀的秋意总会勾起心中莫名的感伤。

        桓温独坐窗前听雨,用棉布缓缓擦拭弓弦,心中不由思念起了故友袁耽。

        桓温记得,袁耽曾也有一把这样的弓,虽说材质不同,但颜色、样式都与这把极为相似。

        年少时,桓温曾很憧憬能拥有一把袁耽那样的弓,只不过桓温少时贫寒,衣食尚不能温饱,想拥有一把自己的弓更是奢望。

        好在那时,袁耽从不吝啬将自己的弓借给桓温玩,对此,桓温一直感念在心。

        袁耽字彦道,陈郡阳夏人。少负才气,倜傥不群,长于博戏,在赌友之间颇有声名。

        桓温少时好赌,常流连赌坊,奈何不得其中要领,时常输得凄惨。可桓温生性要强,即便输得精光,依旧不肯认输,总想着有朝一日反败为胜,来个咸鱼翻身、扬眉吐气一把。

        但是自己一个人穷琢磨,怎么也琢磨不出个门道来。桓温于是灵光一闪,想到了袁耽。

        那个时候桓温与袁耽还不相识,只不过对于袁耽“赌神”的大名,桓温早有耳闻。

        桓温于是硬着头皮去找袁耽,想求他传授些博戏的技巧。于时,袁耽正在草庐居丧,二人又素不相识,桓温本已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

        哪想袁耽听桓温说罢情况,二话不说,立刻脱了丧服,摘下麻布帽来随便往怀里一揣,带着桓温便往赌坊走。桓温当时真是又惊又喜。

        彼时,二人来到赌坊,赌坊老板见桓温又来,不禁讥笑他,

        “怎么?卿这穷小子还没输怕啊?卿若再赌,怕是连裈衣都要输给我咯!到时候光腚回去,可别怪我丑话没说在前头啊!”

        桓温不忿,

        “卿莫嚣张,这次我可搬了救兵来!”

        老板眉头一扬,

        “哟!还搬救兵呢?好啊,我倒要看看卿能搬来什么奇兵,总不会是袁彦道吧?啊?哈哈哈哈……”

        常年浸身赌坊的人虽都听说过袁耽的大名,但是真正见过他的却没几个,这老板显然也没见过袁耽的真容。

        桓温却也不说破,只抿着嘴在心里偷笑。

        袁耽转而在一旁笑着问老板,

        “这小子欠了卿多少?”

        老板扳着指头数了数,伸出三根手指头,

        “上次他输给我三百斛米,三百斛!至今未还!怎么着,卿有本事替他还?”

        “我还以为多少呢,不过三百斛。”袁耽不屑意的一勾嘴角,

        “我代他跟卿来一局,卿敢不敢接招?”

        老板忍不住用鼻孔出气,

        “哟,卿好大的口气!我不敢?笑话!”

        老板说罢即起局,

        袁耽下注极大,手气难挡,一路下注一路赢,很快便赢回了桓温欠数的数十倍不止,吓得老板的下巴差点脱了臼。

        连赢数局之后,老板见袁耽还不肯收手,情急之下连忙跌软,

        “大仙饶命大仙饶命!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大仙手下留情,给小人留一条活路吧!大仙若再这么赢下去,小人的棺材本都要被大仙赢去了!”

        袁耽转而将怀中的麻布帽扯出来狠狠掷在地上,大笑,

        “怎么样?今日总算亲眼见识到我袁耽的厉害了吧!”

        这一赌,袁耽名气更盛,而桓温从此也和袁耽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

        桓温的父亲桓彝在早年苏俊之乱时为叛将韩晃所害,于时泾县县令江播也预谋其中,替韩晃出了不少坏主意。桓温时年刚刚十五岁,父亲遇害后,桓温枕戈泣血,誓报父仇。

        然而,桓温当时虽年幼,却很清楚如若硬碰硬,自己绝不是江播的对手,于是咬紧牙关,隐忍了整整三年。

        桓温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