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养虎遗患(上)

第(1/2)页

(袁宏)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桓)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温疑不实,乃曰:“君欲为何辞?”宏即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温泫然而止。

        ——《晋书·袁宏传·列传第六十二》

        永和十一年,公元三五五年春,二月。

        以襄阳流民郭斁为首的千余人忽然发难,虏获东晋堂邑内史刘仕,向依旧屯兵盱眙的姚襄请降,姚襄即吸收之充为部曲,其在盱眙的势力日益壮大。

        风声传至建康,朝廷震恐。

        司马昱下令以吏部尚书周闵为中军将军缘江备守,以防姚襄趁机渡江。

        姚襄部众皆北来流民,见势以为非计,咸劝姚襄切勿流连江左,应当保存实力,立即北还,开拓大业。姚襄亦以为然,即从盱眙撤兵,率众北上,自称大将军、大单于,继而进攻外黄。

        姚襄初战不利,为东晋边将所败,后收集散卒,再战,五月,姚襄率部曲打算再次攻打外黄,当时恰逢东晋冠军将军高季去世,姚襄于是得以顺利进军,成功占据了许昌。

        到了七月,会稽王司马昱得到密报,称武陵王司马晞在府中大修器械,屯兵演武,或阴图谋反。

        如此外患未除,又生内忧,让司马昱顿感泰山压顶。

        自姚襄叛晋占据盱眙迄今为止已阅一年。姚襄用这一年的时间修整、壮大,直到现在才再次发难,而且并未南下威胁建康,而是北上占据了许昌。

        许昌毕竟与盱眙不同,姚襄在盱眙,对建康来说是患在肘腋,他如今既去了许昌,且大有继进河东以图关右之势,就这一点,对于建康朝廷来说,算得是不幸中的万幸。

        所以目前最叫司马昱烦心的,反倒是武陵王司马晞之事。

        ---------------------------------------------------------

        武陵王司马晞乃晋元帝司马睿第四子,司马昱同父异母的兄弟,比司马昱年长四岁。

        成帝司马衍临终前,司马晞曾与司马昱、中书监庾冰、中书令何充、尚书令诸葛恢并受顾命。

        其后康帝即位,加司马晞为侍中,康帝之后,当今圣上司马聃继承大统,又转封司马晞为太宰,领镇军大将军。

        太和初年,赐其羽葆鼓吹,特许司马晞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可谓极尽殊荣。

        司马晞生无文才,唯好武事,颇为桓温所忌惮。司马昱早劝过这位四哥要低调收敛,以免落人口实,没想到越是提醒,他越是变本加厉。等这谣言真从别人口中传进耳朵,连司马昱都难分真假,看不清自己这王兄究竟是何居心。

        先前殷浩一事,王彪之料事如神,一言即中,司马昱也曾不止一次的内疚、自责。

        司马昱心道若自己那时没有犹豫不决,若能听取王彪之的意见果断阻止殷浩进军的话,朝中形势也不至变成如今这般,自己也不至于落得个如此被动的下场。

        所以这次司马晞之事一出,司马昱第一个就想到去找王彪之商议对策。

        王彪之如今已升任为太常,领崇德卫尉一职。

        前些日子王彪之偶感风寒,又因公事缠身拖延了医治,随后病势竟一发不可收,整个人给病熬得瘦脱了形。

        王彪之本就须发早白,看着显老,这么一病,整个人更是变得干瘦干瘦,活像一个耄耋的老头子。

        好在司马昱得知王彪之的病情之后立即为他延请了宫中最好的太医去他府中为他诊治,太医几副猛药,妙手回春,如今王彪之的气色竟已恢复如常。

        得了司马昱的召见,王彪之不敢怠慢,立即收拾行装坐马车赶到会稽王府。

        王府之中此时秋意正浓,几颗粗壮的老银杏满树灿烂。

        司马昱独坐在半敞的窗前发呆,等着王彪之,心里想的确是徐夫人的事。

        四月的时候,徐夫人曾被太医诊出了喜脉,司马昱当时得知这消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司马昱膝下子嗣寡薄,先前几位夫人生的那些公子不是横死就是早夭,没一个平安长大的。

        对徐夫人,司马昱打心底里喜欢,一直对她抱有厚望,总盼着她能为自己再添上个一儿半女的,好绵延王府的香火。

        此番徐夫人有孕,司马昱笃信她肚子里怀的定是个男孩,越这么想,便越是期待着孩子的降生,还打算孩子一出生就立即封他做世子。便是连小世子的一身小衣裳都命人备好了。

        可谁知,徐夫人怀胎刚满两个月的时候,一日晨起去花园散步,在园中不慎淋了些雨,当时本不觉得什么,结果回去之后没过多久竟发起了高烧,连日不退。

        宫里的太医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可徐夫人的病情却仍旧不见好转,腹中的胎儿自然也未能保住。

        这一病,叫徐夫人烙下了病根,一到阴雨天便会四肢酸痛,头痛难忍。

        且腹中的胎儿没了,徐夫人既舍不得孩子,又觉得愧对司马昱。常日悲戚,终于伤及心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好在司马昱常去探望,又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只会唱歌会说话的赤羽鹦鹉,收在金丝笼里送给徐夫人解闷。那鹦鹉机灵活泼又通人性,时常逗得徐夫人“咯咯”笑。渐渐的,徐夫人才终于从丧子的悲痛中走出来。

        -----------------------------------------------

        王彪之来的时候正好是午膳时间。

        司马昱将王彪之请进屋,让婢女先送上一碗热腾腾的蜜枣血燕粥请他吃。

        王彪之吃了几口,赞叹不已,直道会稽王府的血燕比自家的好吃许多。司马昱遂下令赏了他几十片风干的血燕。

        王彪之本不肯收,拗不过司马昱的再三坚持,便收下了。

        二人吃完,侍女进来收拾碗筷。

        司马昱顺口问:

        “这燕窝给徐夫人那边送了吗?”

        侍女道:“回殿下,早些时候送过一次。”

        “夫人可爱吃?”

        “夫人只吃了几口,说是有些甜腻……”

        司马昱想了想,

        “那……她最近喜吃什么口味?”

        “夫人最近总说口中寡淡,喜食些酸物。”

        “酸物……”司马昱念叨着,兀自思索,转而随口问王彪之:

        “王大人可知有什么合口的酸物?”

        王彪之正巧喜酸,立即回道:

        “殿下,据臣所知南疆那边产一种果子,名叫罗旺子。味道酸甜,不腻口,且对肝、脏、脾、胃皆大有益处,拿来给夫人开胃那是再合适不过的!”

        “罗旺子?我怎么从未听说过?这三个字怎么写?”

        王彪之随手拿过纸笔,写下:罗、旺、子三个字。

        司马昱拿过来看罢,连连称叹:“旺子,旺子,好啊!这个名字好吉利!”

        可一转眼却又发起了愁:“可是南疆偏远,如何才能弄到这罗旺子?”

        王彪之一笑:“殿下勿忧,臣府中正好藏了不少,殿下若不嫌弃,臣明日便让人送些过来。”

        司马昱大喜,忙道:“如此甚好,那就有劳大人了。”

        待婢女离开,王彪之问司马昱:“不知夫人身体近来可有好转?”

        司马昱:“好是好了些,只是时有反复,还未大好。”

        王彪之兀自点头,心说既闲聊了便索性多一句嘴,于是道:

        “徐夫人这次小产元气大伤,身子一时半刻怕是难以复原……殿下如今春秋正盛,何不……再纳几房侧室?”

        一提起孩子的事,司马昱立刻垂头丧气起来。默然良久,方喃喃道:“许是我政务不勤,德行有亏,没有子嗣都是老天对我的惩罚。”

        王彪之一惊,忙道:“殿下这是什么话?”

        司马昱沮丧的叹了口气:“生儿生女也讲个缘分,哪是能强求的,还是随缘吧……”

        王彪之:“那纳妾的事……”

        司马昱:“朝中事我都顾不周全,哪还有闲功夫再纳几个新人进来?新人再好毕竟是新人,总不比旧人贴心……”

        “可是殿下……”

        “叔虎,我暂且没这个打算,此事莫再提了。”

        “……”

        因为子嗣的事,气氛有些明显的僵滞。

        见王彪之不言,司马昱于是作势清了清嗓子,顺势将话题引到正题上:“叔虎,这次我请卿来其实是想问问有关武陵王的事。”

        “武陵王?”王彪之即刻正色:“武陵王出什么事了?”

        司马昱小心看了看四周,几步走去关上窗,压低声音:“我前日接到密报,说武陵王意图谋反。”

        “武陵王谋反?”

        王彪之闻言一时间又惊又怒,片刻,道:“殿下,武陵王是殿下的兄长,自幼与殿下一起长大,他心性如何,殿下应当清楚,他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谋反呢?!”

        司马昱亦走回座前坐下,叹了一声:

        “王兄性格直率,逊退有礼,记忆中,从未有过僭越之举,密报说他窥觎非望,刚开始的时候我也绝不相信……可是前些天去了武陵王府之后,现在我也不敢肯定了……”

        王彪之听罢面色凝重,缄默半晌,转而问:“殿下可是去武陵王府的军械库和演武场看过?”

        司马昱点头。

        王彪之道:“不瞒殿下,其实前不久,武陵王曾邀臣一道去郊外游猎。出发前,他特意请臣去演武场看了一场演兵……”

        司马昱蹙了蹙眉,示意王彪之说下去,

        王彪之遂接着道:“依臣之见,武陵王之志,尽于驰骋田猎而己。”

        司马昱:“卿何能如此笃定?”

        “殿下想,武陵王天生好武,他在府中养兵并非朝夕之事。这么多年,上至陛下,下至臣工对他非没有规劝,可他依旧我行我素、毫无收敛之意,这说明他心思坦荡,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就是退一万步,倘若他真有反意,以他的实力,早已成事,何需等到现在?”

        司马昱听罢先是点头,继而沉吟不语。片刻,道:

        “王兄光明正大的养兵,不遮不掩,看上去确是坦坦荡荡,可也在不知不觉间让周遭的人对他放松了警惕,倘若他哪天当真突然发难,以现在建康城中的兵力……简直是螳臂当车啊……”

        司马昱这般想着,越发觉得心慌,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王彪之听罢,神色亦变得复杂:

        “殿下说的也并非没有这种可能,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

        “只不过这也只是一种可能罢了,殿下绝不能因为有这种可能就与武陵王反目。武陵王与殿下同受显宗成皇帝顾命,地位非比寻常,有他在京坐镇,朝中奸佞宵小之辈至少不敢轻举妄动,且……”

        王彪之说着,深深看了司马昱一眼,

        “殿下勿忘中朝八王之乱的教训,殿下若因此事与武陵王生出嫌隙,则朝廷在无形之中便又多了一肘腋之患,到时若是被有心人利用,那情况便不堪设想了!”

        即便时隔这么多年,八王之乱这四个字带着的浓重血腥味依旧让司马昱不寒而栗。

        八王之乱的教训实在太过惨痛,太过沉重,沉重到生生压垮了一个王朝。若再重蹈一次覆辙,那么等待建康朝廷的便将是一次无可挽救的覆灭。

        司马昱不由一个颤栗,随即问王彪之:“那叔虎以为这事该当如何处理?”

        王彪之抚着白须,

        “想要一池浑水变得清澈,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去搅动它……臣以为殿下只需把这件事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