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三伐前燕(下)

第(1/2)页

桓温这次北伐的目的不简单,郗超早有察觉,只是一直看不透彻,直至今日看见袁真的回笺,听见桓温那句:“京口酒可饮,兵可用。”郗超才一下子恍然大悟。

        对于桓温来说,这次北伐,建功立威、收取人望只是其中一步,夺取徐、兗二州和豫州的全部节制权才是更为关键的另一步。

        现在,上游荆州和中游江州已分别由桓豁和桓冲分督,入主建康的障碍只剩下驻扎寿春和合肥的豫州军以及驻扎京口的徐、兗二州军。

        豫州暂时放在袁真手里,虽大大削弱了谢氏的实力,但袁真姓袁,与桓温这个姓桓的之间毕竟隔着一层,桓温渐渐不再满足于对豫州的间接节制,而欲取得豫州军的全部控制权。

        至于军于京口的徐、兗二州州兵,则更是桓温一直志在必得,却又最难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东晋初年,京口为北来流民在江左的避难所。

        此地地理位置特殊,因之流民云集,人口结构极为复杂。

        夹缝之中,流民们艰难求生,为求活命自保,不得不相互抱团,京口也因此变得派系林立,极难管理,建康朝廷对此也是束手无策。

        以流民帅为首的各大流民集团或互相争夺地盘,或与追杀而来的北方胡人搏命厮杀,每天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过活,长此以往,京口自然形成了悍勇善战的民风。

        晋成帝咸和元年,郗鉴任徐州刺史,出镇京口,由于郗鉴本身便是流民帅出身,所以对管理流民很有一套。

        如此,京口天然的武力优势才逐渐受到朝廷节制,为屏护建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郗氏的势力也在京口深深扎根,任是位高权重如桓温,亦无法将之轻易拔除。

        自郗鉴始至郗愔止,京口镇将凡历十名,非与郗氏沾亲带故者必不能久居其任。

        桓温亦于建元年间短镇京口,却因郗氏势力太强,未几又奉旨转任荆州刺史,终未能在此有所施为。

        郗昙死后,桓温废范汪,罢庾希,紧接着又以郗愔代庾希任徐、兗二州刺史。郗超看得出桓温想要什么,只不过郗愔镇京口至今不过将将两年,郗超没想到桓温这次竟会如此心急。

        那头主帐里,桓温得“郗愔”回笺果然心花怒放,他怎么也没想到郗愔这个老顽固竟能如此识趣的成全他,让他不费一兵一卒,便顺理成章的将徐、兖二州收入囊中。惊喜之余,桓温立刻下令转郗愔为会稽内史、冠军将军以示优抚。

        郗超在帐外闻此讯,不由长舒一口气,暗自庆幸父亲躲过一劫。

        一直在旁暗中观察的谢玄,看着郗超忽惊忽怒,忽忧忽叹,虽无法完全知悉各个情由,却也多少咀嚼出了一些别样的意味来。

        顺利兼并了郗愔的徐、兗二州兵力,桓温意气风发,帅领步骑五万自姑孰出发,取道兖州北上伐燕。

        大军出发当日,上至满朝文武,下至黎民百姓皆云集南州祖道相送,都邑为之一空。

        虽也说不出个眉目,但桓温这次北伐,郗超总有不太好的预感。

        为保证漕运畅通,大军出发之日原定于四月中旬,可桓温却忽然将出发时间提前了十来日,郗超担心汴水水位可能影响漕运,反对桓温提前发兵,可桓温却罕见的未予采纳。

        隶属高平郡的湖陆县,是桓温伐燕的第一站。

        桓温以建威将军檀玄为前锋攻打燕国宁东将军慕容忠部,哪知未废多少力气,便活捉了慕容忠,拿下了湖陆。

        未几,燕主慕容暐又派下邳王慕容厉为征讨大都督,帅步骑二万于黄墟迎战桓温,结果二万燕军又全军尽墨,只剩慕容厉一个骑单马狼狈奔还。

        慕容暐只好再命乐安王慕容臧统领诸军再战,慕容臧畏惧桓温声势,两军未及交锋,慕容臧已然仓惶遁逃。

        西线,东晋前锋邓遐、朱序与燕国将领傅颜大战于林渚,燕军再次大败。燕国高平太守徐翻更是举郡降晋,燕廷实在无力招架,只得急派散骑常侍李凤奔赴长安向秦国苻坚求援。

        桓温大军则乘胜猛进,继续进攻金乡。

        时已至六月,北方迎来旱季,水道尽绝,无法行船,桓温于是派冠军将军毛虎生凿巨野三百里,引汶水会于清水,其后,自率舟师从清水入河,舳舻数百里。

        虽说引了汶水,暂时行船无碍,可是此去邺城道阻且长,桓温又不愿速战,只是沿途逡巡,虽小胜不断,但郗超却十分担心后续辎重补给的问题,于是私下里对桓温建议:

        “北方天旱,清水随时可能再次断流,宜速战,不宜拖延,大司马与其走水路逆流而上,不如率精锐走陆路直趋燕都邺城。届时,燕主慕容暐惮于大司马威名,必望风逃遁。他便是敢出来一战,我们也可速战速决。就是慕容暐不逃也不战,只婴城固守,他们也必定来不及坚壁清野,到时邺城周围的百姓和大片的庄稼便可全部为我晋军所有,不怕没本钱跟他耗。如若不然,便只有屯兵河、济,控引漕运,储备粮草,待明年夏天再战,如此耗时虽久,可胜算亦大。若舍此两策,继续连兵缓进,只是徒耗补给,等到了邺城,慕容暐如果坚壁不战,战事便要拖延到秋冬,到时水道更塞,我们既无法因敌为资,又无法通过漕运运粮。再加之此行三军皆未携带御寒冬衣,将士们无粮可吃,无衣可穿,这仗要怎么打?”

        可桓温却以为第一策太过冒险,恐孤军深入,胜负难料。第二策太过费时,怕在北方迁延太久,后方江左的局势会生变化。因而两策皆不愿采纳,仍照原计划推进。

        桓温少有如此固执,不听人劝的时候,这次北伐对于桓温来说意义非同寻常,所以桓温有些谨慎过头了。

        郗超知道桓温的为难,他无法左右他的决定,能做的只剩叹息。

        七月,桓温进屯武阳,燕国兗州刺史孙元又率领其族党起兵响应桓温。桓温一路未受什么阻碍,大军已然开至枋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