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印刷书籍

第(1/2)页

安置流民并不是简单的划分完土地和农具,官府就高枕无忧了。

        为了让这些流民彻底安心,田丰让太学生将流民伍长都召集起来,给这些流民重新登记造册。

        以后他们就是日南郡的新民了,三千名太学生将作为基层官吏实际管理他们。

        为了吸引这些读书人到日南郡,刘宏为他们封赏了乡亭里三级品轶的官身。

        新民按照每两百人左右为一个村落,仿照天子皇庄建设成大农场的模式,划分了水田和草地。

        这些原本的流民身无长物,一路行来都是朝廷照料他们的吃喝,对田丰和沮授这两位大人也有了信服之意。

        有羽林军镇守,田丰将原本一地同宗同姓的流民分拆,以避免宗族势力蔓延,也没有引起什么混乱争执。

        日南郡多竹,老弱妇孺砍伐竹子做成简易的竹屋先过渡,青壮男子负责开垦荒地。

        开垦出的水田同样仿照刘宏的农庄,由少府的官员指导百姓,在水田套种养鱼虾或是鸭子。

        百姓从未听说过,水田里还可以养鱼,摇头不信。少府的官员只好细细和百姓们解释。

        可老百姓哪里听得懂他的长篇大论,没办法,少府官员只好把刘宏的名头搬出来,借用天子的名号,这些百姓倒是信服了,让这些少府官员们哭笑不得。

        “咱们说得口干舌燥,还不如天子更让百姓信服。”

        “我看以后也不必给老百姓解释太多,直接说‘天子说应如此’就完事了。”两个少府农事官一上午跑了七八个村子,也顾不得泥土,直接坐到田埂上歇脚闲聊。

        春耕关系百姓一年的生计,卢植严命农事官加快宣讲农事,务必要赶上今年春耕,田丰和沮授为此一直忙的脚不沾地。

        等到播种完成,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由于流民里,多数是老弱妇孺,青壮男子的比例并不高。

        因此田丰规定,男丁名下的田地播种两季,女子名下的土地若是不能播种两季,可以只种一季,其余时间都用来播种牧草。

        马耕的效率远超牛耕,因此有了闲余人力。再加上日南郡靠近交趾,牛羊马种不算难得。日南郡的新民几乎家家都要养牛羊。

        官府发放的牲畜也会统一收购,包销到户。

        刚刚忙完春种的田丰和沮授,又开始忙着发放牛羊,组织百姓养牲畜。好在日南郡不缺水,兴修水利的事可以暂时缓一缓。

        就这样忙忙碌碌到了七月,第一季的稻子终于成熟了。

        田地里到处都是忙着收割的农民。这些农民虽然身体劳累,可是心里却是高兴的。

        种了一辈子地,都没有见过这样高的亩产,怎么能不高兴呢?还有田里这些活蹦乱跳的大鲤鱼,要不是天子仁慈,派来大人们教导,八辈子也想不到田里还能养鱼啊。

        现在有田有地,还能吃上鱼肉,这些新民到日南郡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手里捧着的稻穗颗粒饱满,只看一株便知道亩产不会差。卢植大喜过望,天子说日南一年三熟是真的!

        “这是福地啊,若是我大汉的百姓都能种上这一年三熟的稻子,天下岂不是再无饥馑之忧?”

        “天子曾说过,日南郡的气候适宜,才能一年三熟,其他地方是不行的。”

        陪同卢植巡视的沮授知道卢植的忧国爱民之心,怕他失望又忙道:“一年三熟虽然好,但对地力消耗过大,我们要求新民一年最多只能种两季,间耕牧草以养地。不过百姓的收获不止不会少,还会多出。”

        卢植听到沮授的话也没有沮丧,反而有些好奇的询问起了畜牧牛马的事。

        沮授按照刘宏传授的知识讲解了起来,听得卢植连连点头。

        由于刘宏曾经示意卢植,日南郡的公文不必经由南宫尚书台,所以卢植的公文从驿站一路被送到刘宏手上不过十余日。

        刘宏看过公文,满意的点了点头,田丰和沮授不愧是实干的人才,在日南郡开了个好头。打下了粮食基础,这下他可以送更多的流民去日南郡了。

        对于日南郡,刘宏相当看重,日南郡的物产不仅丰富而且集中,粘土、煤矿、铁矿、石灰石这些都是让刘宏眼馋的好东西。

        有了这些矿产,刘宏一直心心念念的瓷器,玻璃和水泥都能搞起来了。

        不过,现在少府匠作署的效率是不是有点太慢了?

        他上位近一年,匠作署只是按他吩咐,制出了豆油、炒茶,纸张和瓷器。

        这几样只是将原本就有的工艺,稍加改进,不需要花费多少力气。

        他最期待的水泥和玻璃虽然有了一些突破,但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实验数据也还在记录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