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第 128 章

第(1/2)页

会武宴上的几个胆大进士,  直接来了帐子这讨要吃食,幸好苏菀这边做得多,这才让众人心满意足离开。

        茄汁面鸡蛋面,这种饭食怎么会不让人喜欢。

        后世吃到这个吃食,  都会赞叹几句的。

        也怪不得有人说,  琼林宴跟会武宴结束,  茄汁鸡蛋面的名声肯定会非常响亮。

        这可不是开玩笑,  而是真的。

        其实不等宴会结束,  茄汁面的消息已经传出去。

        几个好事的提茶瓶就在皇家园林附近,想得了有趣的消息去茶寮传话,  有新奇消息的提茶瓶们,总是能得更多赏钱。

        像琼林宴,会武宴这种大型宴会,  又是戏文话本里常常出现的地方,在很多人眼里自然有很多八卦听。

        所以茄汁面鸡蛋的消息,  很快就传来。

        只是大家都知道名字,  却不知道做法,而且茄汁?

        是青茄子还是紫茄子?还是小小的土茄子?

        这怎么弄成汁水啊。

        还是名字误导人,  什么青茄子紫茄子,  那是番茄!

        可惜外面的人只能听个一星半点,  只知道这吃食被很多人夸赞,却不知道是什么,  少不得挠心挠肺的。

        幸好在大儒们离开琼林宴之后,那边戒备更松,这才知道原来是大家俗称的红果,  可这汁水那么酸,  怎么能做的特别好吃?

        大家心里疑惑,  却也知道大儒们都带了红果鸡蛋的浇头回去,心里艳羡不已。

        不愧是琼林宴,每每都能有很多新鲜吃食。

        琼林宴里面,厨司已经开始准备晚上的吃食,晚上跟中午差不多,只不过分量更大,做好之后摆在桌子上就好,供人随意取用。

        所以晚上对厨司来说比较简单,做完饭菜基本上已经没事。

        过了今晚,琼林宴也就结束。

        越是到最后,光禄寺的官员们越是督促的紧。

        可没想到还是吃了岔子,主要是中午的茄汁鸡蛋面太过优秀,晚上宴席一开,这面就被吃得七七八八,好在后面一直有补充。

        如果说只有这个岔子,那也就算了,到了晚上的宴会,因为没有大儒们在这,也不会有时时赏赐,纯粹是新科进士们自己玩闹,所以放的也比较开,酒喝的也比较多。

        琼林宴如此。

        会武宴那边甚至已经抱着坛子喝酒,既然是庆祝人生得意事,又是为前途稍稍渺茫。

        毕竟努力那么多年,终于中了进士,终于快要做官,反而不知道要做什么。

        学子们在一起,难免议论政事,清醒的时候还好点,酒一喝多,连榜眼都忍不住评价起当朝三个皇子。

        谈到这事,这附近的十几人不由得低语。

        反正各有各的看法,光禄寺这边管也管不过来,文科三百进士,武科一百进士,但那一百人得吵闹完全抵得上前者的三百人。

        加起来五百六人没事凑一起谈论政事,等事情出来的时候,礼部尚书都惊得一身冷汗。

        这些人也未免太大胆了些!

        苏菀在琼林宴跟会武宴交界处,最先发现不对劲。

        因为两个宴席是相通的,两边能够走动,喝酒喝多了,自然会来回走。

        可嘴里的话却让人冷汗直冒。

        都是什么。

        “哪个武将不厌恶圣人。”

        “圣人做的事也好意思说。”

        “哪个皇子能比得过三殿下。”

        “就是,不过为什么其他皇子是皇子,这位是殿下啊。”

        “唯一嫡出,母亲丁家又是那样尊贵。”

        “说到丁家,不得不说武将们有多惨,长此以往,只怕边域不稳。”

        “肯定,现在哪个武将家敢真的卖力啊,丁家就是最好的例子,全家都没了,唯一的外孙还被排挤。”

        这是会武宴那群人说的。

        琼林宴这边说的更隐晦的,但内容同样大逆不道。

        “这次天悲殿的事,三个皇子里面,只有三殿下真的为百姓考虑。”

        “是啊,我家乡那边,也是被蛮横和尚欺压,不过最近来信,说重新彻查土地,还地给百姓。”

        “不止如此,那些庙宇也会被改成慈幼院。”

        “都是三殿下的主意,不愧是先皇后所出。”

        “其他两个皇子现在还在禁足,听说都跟天悲殿有勾结,虽然圣人不让说,但这事大家心知肚明。”

        “圣人?若不是他。”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别人听不懂就算了,可这里都是新科进士,此时用杜牧这句诗,何等讽刺。

        这首诗很多人都背过,后世有人分析,大诗人杜牧这句话,讽刺的就是南朝皇帝宠信僧人,建造那么多寺庙,四百八十则是虚指,是极多的意思。

        但建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是在这烟雨里面,成为过往。

        苏菀听着,只觉得来来去去的进士们似乎真的吃醉太多,等她找到光禄寺几个官员的时候,他们显然也得到消息,脸色铁青。

        “那么多烈酒,怎么运过来的?”

        “胡言乱语,不知道圣人眼线在看着吗?”

        “拉着他们好好醒醒酒!”

        苏菀见不用自己多说,刚想退出,就听又有人来报。

        “状元,状元他抱着柱子,又做了首诗!”

        又作诗,您没事吧?

        可这首诗句,不是什么夸珍馐美食的。

        而是夸赞三殿下谢沛,说唯有三殿下可被立为太子云云。

        这人抱着柱子作诗,最后还站在栏杆上振臂高呼,旁边醉酒的文武进士竟然拍手欢呼。

        若不是光禄寺的人即使赶到,估计就不是十六句诗,而是长篇大论了!

        简直要把人气死!

        原本好好的,就要结束了,出个这样不大不小的乱子。

        好在光禄寺发现得早,许多胡言乱语还没说出来。

        “查,烈酒从何而来。”

        苏菀走的时候,听的就是这句话。

        她就说,哪有那么简单。

        谢沛最近是办好不少差事,但能一直这样顺利?

        如今是把他架在火上烤,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可不少。

        那两个正在禁足的,估计早就恨得牙痒痒。

        苏菀虽未亲历其中,但也知道里面的凶险。

        好惨一谢沛,明明都没出现在宴会上,宴会却把他扯到里面。

        不过这跟苏菀关系也不大。

        因为文武进士们胡言乱语,晚上宴会也算提前结束。

        她们这些宫人们也早点回去休息,等到明天一早,四月初七,就能回各自的地方了。

        苏菀自然回尚膳监。

        原本热闹的宴会因为这件事,很多人都不敢多说话,省得牵连到自己。

        苏菀倒是可以理解,街头巷尾地摊政治,大家都爱聊这个,不过聊的地方有点不对。

        唯独让人有些不爽的是,偏偏扯到谢沛。

        那状元郎估计也被当枪用了,明早醒过来,估计会被自己吓得一身冷汗。

        虽不至于死罪,但后几年的仕途可就惨了。

        第二天醒来,紧接着又来件颇为吓人的事。

        上次卫钧说过,看管东西不利,丢东西那个,上吊抹脖了,幸好同屋发现得及时,把人给救下来,否则肯定人就没了。

        说起来他也惨,宫女们还有出宫的一天,这些内侍们却只能一辈子在宫里,等到跟柴副总管那样的年纪,才能出去。

        而他又犯了大错,在宫里实在没有指望,也不像卫钧还有家人挂念,所以一时想不开,差点上黄泉路。

        卫钧看的心有余悸,心里更加感谢师父跟苏菀。

        不是他们两个拉着自己出来,估计也要陷到这里面。

        好在没出人命,大家放心了些。

        苏菀却觉得风雨欲来,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不像是偶然发生。

        回到尚膳监,苏菀的心才安定下来,长官见她有些疲惫,就让她休息一天,之后再来做事。

        估计琼林宴会武宴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那些提前离开的大儒们都没想到,这些进士们竟然如此大胆,而且文武进士一起夸三殿下,这种情况,实在罕见。

        不过想想也是,谢沛的外祖是丁老将军家,自己本身又在天悲殿差事上做的好,而且很有仁政,眼看着像是明君。

        哪个自诩栋梁之材的,不想跟着明君做一番事业。

        不想生逢恰时,建功立业。

        特别是这些刚科考完,又有些功名的,自然放浪形骸了些。

        遇到心情好,又大度的君王也就算了。

        但圣人如今的情况不用多说,若是不恼怒,也就不是他。

        至于无妄之灾的谢沛,肯定会被牵连,讨厌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做什么都是错的,圣人会不讨厌谢沛?

        不可能。

        这种朝堂上的争斗苏菀看个乐呵,只知道谢沛根本没工夫搭理,估计另有打算。

        谁知道过了几天,就听到早朝上有人用这话故意刺谢沛,问他:“新科状元都说,你可以太子,真的可以吗?”

        谢沛答:“不可以。”

        大臣们微微失望,怎么不像谢沛回答的?

        不等别人接话,谢沛又答:“天祥国先祖有云,嫡长子十四听政,十五方能立为太子,不能坏了规矩。”

        “再等几个月。”

        再等几个月,是等到今年十一月你生日吗!

        听说圣人脸色顿时铁青。

        谢沛不是不知道说这些会带来什么,但不说就没事了吗?

        不过这人怎么那么狂啊。

        苏菀也只是在做事的时候,顺便听一耳朵而已,至于那些多嘴的新科进士们,最近老实的跟鹌鹑一样,什么话都不敢讲,只是任派官职明显迟了许多,也不知道圣人什么时候能消火。

        前庭的事跟尚食司还有点距离,尚食司现在则头疼另一件事。

        那就是宫人年龄到了,要放出宫的事,

        苏菀去琼林宴之前已经跟着统计好,可现在又有另一件事,那就是诸司又要走多少人。

        以后尚食司各个膳房要负责多少人的饭食。

        这可不是小时候,只有知道了这些,才好申请银钱,购买食材等等。

        可内宫那边迟迟不给名单,让她们下个月比较难做。

        五月份就要放人出宫,诸司多少人,她们要做多少饭食,全都没数。

        这不是一二十人的饭菜,而是整个外宫近一万人伙食。

        不过听着长官的意思,也不是内宫那边不给名册,而是诸司不给名单。

        简单来说,流程是这样的。

        各个部门统计自己这边要放多少人出去,然后把名单给到内宫,说明走多少人,留多少人,走的人什么情况。

        审核没有问题,内宫那边拨出遣散费,人就可以走了。

        但现在却迟迟没有动静,唯一按照内宫要求递上名册的,竟然只有跟姜贵妃一直“作对”的尚食司,还有换了总管的宝钞司,就连御用监那边也是支支吾吾。

        还有几个零零散散的部门交了,但人数情况对不上,还在核查。

        内宫那边没有名册,尚食司这边也没有,更不好安排五月份的伙食。

        只能说长官跟姜贵妃竟然罕见地站在统一战线,原因也简单,谁让其他各个部门都拖后腿。

        四月十六下午,尚膳监这边,几个女官坐在旁边商量事情,苏菀跟李蓉蓉,西膳房那边也带了许久不见的于淑过来。

        这些小宫女们都是过来旁听的。

        还有不到半个月就是五月份,这事必然要有个说法。

        李蓉蓉明显被南丞副交代过,知道怎么回事,于淑有些一知半解。

        为什么不给名册,这里面有什么内情?

        苏菀原本也没当是个大事,但现如今看着情况,才知道不是每个官署都跟尚食司一样,这样名目清楚,账目也清楚的。

        那些不愿意给名册的宫里,必然有猫腻。

        看女官们的表情,应当心里早就有数,可见这么做不是第一年了。

        长官看着人到齐了,南北西膳房丞副,左右执掌,杂理库的三人,还有尚膳监几个女官,再有旁边听着的小宫女们,这才道:“我同礼部协管此事的人商议,咱们五月份食材还按四月来,算是宽容一个月,等到六月,这名目必须准确,否则多出来的食材银钱,就要咱们自己出。”

        不是礼部苛刻。

        而是一个宫人的食材份额,那就是一个人的。

        名目不清楚,礼部好过,户部那边呢?

        这样也是逼迫诸司早点做决断。

        其实苏菀早就觉得不正常。

        原因简单,外宫人太多了,就算有什么瓷器厂,什么造纸的宝钞司,但林林总总,加起来一万多人。

        这数字太过夸张。

        她那个时空有些宫里倒是真有这么多人,不过那时候饿死在宫里的太监可不少。

        究其原因,就是粮食不够,人太多。

        只怕这地方再发展下去,也难免有这种事发生。

        旁的不说,御用监卫钧那丢东西可以讲是个例,那琼林宴也有看管太监库里东西不见,还因此差点自尽,这总不能说是个例了吧。

        可见这管理早就混乱。

        但这也不是苏菀那她们操心的事,如今好好做自己的活计就行了。

        不过长官却看看苏菀,问道:“你觉得诸司为什么不交名册上来。”

        苏菀并未说话,长官又道:“大胆说,这都是自己人。”

        也就是讲什么都没事。

        苏菀点头,开口道:“只怕各个宫里名册有误,又或者并不想出宫,出宫不如宫里安稳。”

        这些都是常规答案。

        苏菀又顿了顿:“或者有官署吃空饷。”

        空饷。

        有职位,有人名,却没有实际做事的人,但要每个月按时发钱。

        但这人根本不存在,那钱发给谁了?

        自然发给官署总管的腰包里。

        大概可以这么算,一个部门名册上有十个人,发工资的时候也要发十个人的工资。

        可实际上,这部门只有五个人,那多出来五个人工资,就是空饷。

        发了钱,却没实际做事的人,亏的自然是发钱的人,也就是宫中。

        但要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还要让根本不存在的人离开皇宫,这太为难人了。

        所以才会有现在的情况。

        诸司交不出名册,如果不出意外,过个十天半个月,就会说宫人们不愿意离开,继续留在宫里。

        如果强硬赶人走,那他们大可扯上御史台,说内宫掌权贵人做事刻薄,薄待宫人云云。

        赶在大皇子犯错的时候,姜贵妃多半会妥协,不去招惹御史台,也不会真让诸司记恨她,她也指望诸司帮她做事。

        所以这事吧,有点无解。

        礼部那么痛快批了五月的食材钱,估计也已经猜到里面种种。

        估计姜贵妃也想解决这件事,就看她有没有魄力。

        可这种“陈年旧疾”,一看就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她若真想彻底解决,就应该早点动手。

        不过这样一来,尚食司怎么办?

        其他诸司不裁减人,只有尚食司按照要求放人出去,那就真跟有个宫女问苏菀的一样了。

        她们尚食司人少了,可还要负责那么多人的饭食,岂不是人手不够?

        苏菀刚进宫时很多疑惑已经解开。

        为什么那会就说尚食司各个地方人手都不够,原来是这个原因。

        只有她们按照应该有的程序,该裁减人裁减人,刚送人出宫送人出宫。

        可不管她们人数多少,都要负责其他诸司越来越多的宫人。

        毕竟其他诸司人数只增不减,肯定越来越多啊。

        尚食司长官也太难了,竟然把这样的官署料理得井井有条。以前在西膳房的时候,只觉得西膳房难,原来比西膳房难的地方太多了。

        今日小会议结束,众人各有思量。

        连李蓉蓉跟于淑也是若有所思。

        其实现在的情况不是一日造成,谁着急也没用,到时候问题全都爆发,也还能处理。

        只要天祥国百姓没事,朝政没事,皇宫这点乱子虽麻烦,却也能搞定。

        会议结束,苏菀把要送到礼部的东西收拾好,又去拿了几本看完的书,她现在从东安里门到前面的礼部总部,已经走的非常熟练。

        但刚到礼部总部,迎头便看到光禄寺少卿,少卿是仅次于寺卿的官职,正经的从四品官员,看他愁容满面,苏菀以为还在为琼林宴的事恼火,但那事不都过去了吗。

        就算追究责任也不是他们的事。

        等少卿开口,苏菀才知道,那事早就过去了。

        但也跟琼林宴有关。

        “苏菀,你上次做的茄汁面,还能不能再做一次?”

        少卿从礼部出来,就是为了去找苏菀,没想到正好在门口遇上,这脸上愁容肯定没了。

        “可以啊,这是小事。”苏菀笑,“什么时候要,我尽快给你做。”

        这么简单就答应了?

        怪不得光禄寺的人都喜欢尚食司的人!

        少卿笑:“今天晚上就要送到大学士家中,是文渊阁大学士,他爱美食,爱书画,爱山水,这次听说茄汁面,他却没能吃到,让他儿子直接找到光禄寺来了。”

        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