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此物名踏碓

第(2/2)页

日便再来探望她。

        回去还是蹦蹦跳跳地回去,赵屹因为心事解决,看着儿子快乐的背影,脚步也跟着轻快了不少。

        两人回到了家,珍疑惑地看着父子俩,早上他们说要去拜访主母,可如今带着这么多东西回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去逛了一晌的集市。

        赵屹把东西放下,对珍道:“这是主母让我转交给您的。”说着还不等珍问什么,便又带着赵澹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赵屹扛着一套造型奇特的木架回来,费也跟着他们慢慢地向这边走。

        “这是什么?”珍看到横在院子里的木架,好奇地问道。

        赵澹笑着说:“母亲,这是给您准备的,等父亲把它装好,您一看就明白了。”

        珍点点头,拉着儿子询问道:“今日与你父亲去办的事怎么样了?”

        她方才打开锦盒看过了,里面是两盒女子用的手油,珍猜想事情应该是顺利的,但还是有些担心地问。

        赵澹道:“父亲已经说服了大母,大母愿意帮父亲劝成介公说服马服子。大母对我很好,赠我桃,还邀我常去她的府邸读书。”

        珍听到赵澹喊赵母“大母”,便知赵母很喜欢赵澹,儿子在与人交际上远胜他父亲那个愣头青,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这边赵屹根据木片上的图示已经把东西组装好了。

        只见此物类似放大版的桔槔,一般人小臂高处有两根木条作为扶手,木条正下方有一根长木安在固定木架上,木头顶端连接着石锤,锤头正对着臼。

        赵屹绕着这东西打量了两圈,问赵澹:“澹儿,此物是舂米用的?”

        “然。”赵澹歪头,对珍道,“母亲,您可以站上去试一试,用脚踩踏中间的木条就可以了。”

        这东西组装好了一看就知道怎么用,珍听儿子的踩了上去,只见寻常用双手抱住才能做到的舂米动作,此时只需要动动脚叫行了,珍明显感到省力了许多。

        “这个物件确实可以省不少力,而且一只脚踩累了可以换只脚继续,不会因为力竭而耽误事。就以我的脚力,半个时辰应该能舂米六斗,要比原来多出起码两斗米。”珍道。

        珍是在场最有发言权的,因为家中舂米的活一直是她在干,而通常舂米也都是各家女眷的工作,所以究竟省不省力得珍试验过才能定论。

        如今珍说好,费也捋着胡须笑道:“果然如此,老夫当时在制作的时候就发觉了此物利民之广,这都是澹的奇思啊!”

        是啊,如果这个器具能够推广出去代替如今的舂米工具,那么各乡邑在舂米上就能大大提高效率。

        这乍一听似乎没什么,不就是舂个米嘛,快慢无所谓啊。

        其实不然。

        因为律例规定,百姓用来交赋税的米都是要舂好的,而这些米除了用来养王公贵族,最大一部分便是充作军粮,因此舂米这个环节直接关系到了军粮应缴得是否及时。

        总不能带到战场上的粮食还是带壳的,前面打着仗呢,士兵要吃饭了,还得拉出来自己舂米吧。

        赵国还有专门负责舂米的隶妾,她们从朝至夕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舂米,不过一般都效率低下,常有舂米数量不达标而遭受鞭挞的情况。

        总之,这一小小的改良实则是利国利民的一大步。

        赵屹看向儿子的目光透着明显的赞许与惊疑,实在是儿子给他的惊喜太多了,他忽然觉得自己生的儿子简直就是神童。

        “澹儿,你快来说说,你是如何想出这件器具的?”

        赵澹摸摸鼻子,然后又扬起小脸奶声奶气道:“我前几天在庭院中玩耍的时候看见母亲在舂米,腊月到了,母亲却因为舂米忙得满头大汗,这样如果寒风一吹是很容易生病的,我很想为母亲分担,然后看到了井边的桔槔,便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说着,他看向了费公,道,“我画的不好,多亏了费公,如果换作别人恐怕不能照着我的画把东西做出来。”

        小孩子学东西一天一个进度,赵澹这几天话说的比以往多,故越说越流畅了,在场的大人没有怀疑,只觉得这孩子天生神思敏捷,说什么都令人马上幡然领悟。

        最感动的自然是珍了,她忍不住搂过赵澹,自己的儿子有这样的孝心,她心里说不出的欣慰,几乎都要落泪了。

        赵澹也没有完全说谎,他当时确实是因为看到母亲劳累的样子才想到要改良石臼,至于改良出来的东西嘛,他记得历史记载汉代就有了,因为舂米的效率上去了,所以从秦朝传下来的刑罚舂米也被废除了。

        这时赵屹问:“给这件器具取个什么名字呢?”

        费道:“澹似乎向我提过一次,说是叫‘踏碓’?”

        “踏碓……”赵屹喃喃道,“善,就叫这个名字!”

        “屹!我来给您送两条鱼,不请自来请恕罪!”

        默洪亮的声音忽然从院门外传来,只见他手里提着两尾肥美的鲤鱼,走到门口便一愣,“咦?这么多人都在?”

        在场的大人们都是怔了怔,唯有小小的赵澹看到默手里的鱼,率先反应过来,眸光闪闪地迎了上去,道:“仲父来了,快请进呀!”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