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此物名踏碓

第(1/2)页

成介是马服君赵奢的御夫,曾与马服君上过战场,只因为追随时间久而脾气暴躁,在马服君离世后也没有离开,因此成为了马服子门下最年长的门客。

        马服子尊敬他,却也惧怕他,他是唯一一个大声斥骂马服子,而马服子不敢发怒的人。

        他与赵屹倒是有个共同点,就是劝谏的时候都喜欢直言不讳,该骂就骂,从不绕弯子,而且谁要是与他犟嘴,他就会举起马鞭抽打对方,马服君在世时就是如此。

        也正因为这样的脾气,众人都不敢招惹他,每每他的胡子一抖,周围的人都会纷纷远离。

        如果赵母能说服他,那么他的话与鞭子说不定真的能劝动马服子。

        说完了正事,赵母看着赵屹,良久之后不无失望道:“你与我马服赵氏本来就是同宗,五年前你来到括的身边,我是对你寄予厚望的,可是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到现在还没有属于自己的侍剑吗?”

        赵屹哑口无言,只得低头道:“都是我的罪过。”

        赵母摆摆手,似乎有很多话想说,但最终只是叹息了一声,道:“公室的门客大多因为敬佩家主的贤德才来到家主的身边,因此他们觉得追求功利是耻辱,难道你也觉得这是耻辱吗?括没有给予你宝剑,你就甘愿令自己的剑术埋没,做一个落魄的文士吗?你能看破秦人的计策却没有应对的办法,这就是你赵屹的实力吗?珍怀着身孕离开故土陪你奔赴赵国,你对得起她与赵澹吗?”

        赵母连发四问,顿时令赵屹无地自容,眼眶有些酸涩起来,然而赵屹知道,赵母的质问不是为了羞辱他,而是以长辈的身份来警醒他。

        赵屹的赵氏也是公室,虽然是远去赵国的公室,但身份却不是一般的平民所能比的,如果赵屹以平民门客的要求来追求自己的志向,那么他恐怕永远难以有所作为。

        不过赵母并不是想一味地给赵屹施压,她又道:“赵奢年轻的时候也只是乡里一个收赋的小吏,当时谁也没有料想他会成为赵国的封君。你之后到邯郸走一趟,看一看罢,括会与你同去的。”

        “唯。”赵屹恭敬地应下。

        赵母不再多说什么,她从客厅朝外看去,却没有看到赵澹,有些担心地找来家仆,问道:“澹儿在哪里?”

        家仆:“回夫人,小君子正在偏室看书。”

        赵母微微惊讶,转头看向赵屹,“澹儿已经读书识字了?”

        赵屹点头,“从前顽皮,最近好似长大了,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字还没有认全,不过格外爱找书看,近日在读《春秋》,”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庄子》也读了一些。”

        听到赵屹的话,赵母便满意地叹息道:“澹儿就如同美玉。你是澹儿的父亲,请你好好地雕琢他,令他增长学识的同时也要修习高尚的品德,使他成为真正的君子。”

        “唯。”

        看得出,赵母确实非常喜爱赵澹,除却赵澹机灵可爱的缘故,还大概因为赵屹与赵括年龄相仿,于是赵母看到赵澹,便有一种看待孙辈的亲近感。

        再说赵澹这边,他原本是想边看书边等父亲的,心想他们谈完了总归会来叫他的嘛,可是等啊等,却迟迟不见有人来叫他,于是捧着一卷书,看着看着就看入迷了。

        他手上拿的是一卷马服君赵奢手抄的兵书,没有书名,只有誊抄的日期,当时可让他激动了一把,两千前名人的手书啊,感动!

        书上的内容对于现在的赵澹看起来还有些吃力,但自从他来到这个世界后就多了一个技能,那就是只要是他看过的东西,都能一字不落的记住,所以尽管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参透,却全部记在脑子里了。

        “兵之用者为国家利,故或斩馘之数不为胜与败[1]。”赵澹合上书简时,仍有些意犹未尽。

        他不敢自诩是多么好学的人,却始终对知识怀着敬畏之心,如今的时代知识又是十分珍贵的东西,能看一看古人智慧的结晶的确是一件荣幸的事。

        赵澹放回书返回客厅时,忽然感觉大家好像都在等他。

        赵屹咳了咳,脸色尴尬,“赵澹,太失礼了,你看看都什么时辰了。”

        赵澹扭头看了一眼壶漏,哎呀,忘了时间了。

        不过还没等他说什么,赵母便笑着道:“没有妨碍的,赵括小时候也常常因为读书而忘记吃饭睡觉,不过他能坐下来安静读书的时候可比澹儿大多了,澹儿是个好孩子。”说着向赵澹招招手。

        赵澹走过去依偎在赵母身边,朝父亲赵屹扬了扬眉毛。

        然后便听到赵母说:“既然澹儿喜爱读书,那不如常来大母这里,你大父的书房里有许多他留下的书卷,可以读许久了。”

        话音刚落,赵澹惊喜地转头,眼睛睁得圆圆的,有些不敢相信。

        赵屹在旁边提醒道:“快谢谢你大母呀。”

        “大母爱澹儿,澹儿亦爱大母。”赵澹跪坐在赵母身边,认真地说道。

        这可比谢更得赵母欢心了,只见赵母开怀地笑了起来,慈爱地抚摸赵澹的小脑袋。

        离开的时候,赵屹拿着一只锦盒,赵澹更是满载而归,手里抱着剩余几卷《春秋》和一篮子桃,并答应赵母过几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