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以牙还牙

第(1/2)页

天气渐冷,已需要开始换上秋衣。

        汪长风这几日更忙了起来。大船已经下水舾装完成,汪长风拉着郑和去视察了一番,都赞不绝口。大船长约三十丈,宽近十丈,四十门大炮分列船舷两侧,上下两排,蔚为壮观。平时大炮隐在船舱之内,开口处皆以铰链带动木板盖住,从外面看浑然一体。

        舟山那边的水师已训练完毕,一共一百五十人,在余家兄弟的带领下星夜赶到京师,正好大船交付,可以开始实际的操船训练。汪长风在《海天异域志》中读到不少海上的战阵之法,以前看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以为是屠龙之术,没有用武之地,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

        连续几天,汪长风都带领舟山水师操着大船在长江中演练攻防之术,竟是从早忙到晚,差点都睡到船上了。

        郑和那边下西洋的准备也已基本就绪,便特意入宫请了旨,皇帝让钦天监选了日子,定于十二月十五日出发。

        日子临近,汪长风越发连轴忙了起来。锦衣卫木剑那边带了八十人上船,郑和又安排了五十名护卫供汪长风指挥,加上舟山水师以及伙夫、医官、匠人等,总共三百人的规模,汪长风花了三天时间,才算把这些人基本安排上船完毕。

        第二天就是要启程的日子,晚上汪长风跟玉真儿交代了几句,让她好好在京师呆着,安心等自己回来。只是这几天也没见到朱敏敏,恐怕没机会跟她告别了。

        玉真儿虽然有些伤心,倒也没有要死要活,反而安慰汪长风早点上床睡觉,别耽误了明天早晨的行程。

        汪长风心里虽然有些异样,但也想不出来哪里奇怪,总之玉真儿身体已经康复,在京师只要不乱跑,安全上应该没有问题,再说还有鲁王府照应着,更没问题。

        汪长风早早上床熄了灯,安稳地睡去了。

        玉真儿本来还想跟他再说说话,看他熄灯睡了,只好也回房去了。

        夜色渐深,初冬的夜里已颇为寒冷,人们都早早关上门,钻进了被窝里,只有秦淮河边的画舫上还在不停地传出丝乐之声,仿佛从来都是如此。

        突然,只见一道黑影掠过街道两旁的屋顶,向着聚春坊摸了过去。

        黑影一闪,已消失在聚春坊的屋檐后面,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

        汪长风穿着寻龙卫特制的夜行衣,正蹲在聚春坊的屋顶上,观察着坊里的动静。

        聚春坊本来包括八坊十二阁,后来李小宛突然不知所踪,她的春荫坊便空了下来,再也没有别的头牌入驻。

        不过其他几个画舫和阁楼却都没有闲着,此刻仍是灯火阑珊,到处弥漫着丝竹之声和低吟轻唱。

        汪长风略作停留,向着其中一个画舫摸去,正是春月舫。

        这几天汪长风虽然都在忙碌,却暗中交代刘致远那边调动一切情报渠道,查清了纪纲的行动习惯。

        原来纪纲自李小宛走后,确实消沉了一段日子,不过近日又故态复萌,开始流连于聚春坊,基本上隔个两三天便会来一次,每次来都是直奔春月舫,而春月舫的主人正是名列李小宛之后第二红的姑娘,名叫林小荷。那林姑娘并非教坊司出身,却也是琴棋书画俱佳,之前被李小宛的光芒罩着,并不显得如何,如今却是大放异彩,惹得纪纲恨不得天天住在舫上。

        此刻纪纲正在独自品着美酒,桌上放着几样精致的小菜,林小荷在边上弹着琵琶,歌声哀婉,如泣如诉。

        只听房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人低头走了进来。

        纪纲看都没看那人,斥道:“没吩咐不许进来,新来的不懂规矩吗?你们这聚春坊越来越不像话了,怎么找这些青瓜蛋子来服侍客人。”

        那人低声说道:“纪大人,在下是旧人,不是新人。”

        纪纲闻言大吃一惊,转头一看,只见一个黑衣人站在面前,笑意盈盈地看着自己。

        林小荷也吃了一惊,歌声倏然挺住,呆呆看着那个黑衣人。那黑衣人转过头来对自己笑了一笑,示意不要作声。林小荷突然发现这人笑起来还挺好看,越看越有些喜欢。

        纪纲此刻却没有林小荷的那种心情,强忍恐惧道:“原来是汪大人,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