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入宫面圣

第(1/2)页

汪长风三人在秦淮河边又逛了半天,回到客栈之时,已近亥时。

        刚一进客栈门,汪长风就发现坐在那里的郑和,正在独自喝着茶。

        郑和一见他们三人,笑道:“你们总算回来了,这茶都喝了三壶了。”

        汪长风赶紧拱手道:“实在抱歉,让大师兄久等了,有什么事让手下人跑一趟告知便是,我们明天一早去府上拜访。”

        郑和摇头道:“明天先不必去府上,今晚早点休息,明天一早随我进宫,皇上知道你到了,要见见你。你好好准备一下应答之辞,不可大意。”

        汪长风道:“多谢大师兄指教,我都记下了。”

        郑和也不再多言,便告辞而去。

        玉真儿刚要说话,汪长风拉了一下她的衣袖,轻声道:“回屋里说,这里不方便。”

        一宿无话,只是汪长风翻来覆去睡不着,到后半夜才沉沉睡去。

        一早起来洗漱完毕,还未来得及吃饭,就看到郑和已上楼来了。

        汪长风知道来不及吃了,赶紧跟着郑和出门,马车已停在客栈门口。

        上了马车,汪长风问道:“怎么这么早进宫,皇上不用上朝吗?”

        郑和道:“今天没有正式的朝会,但稍晚一些就有臣子入宫请示,咱们早些去,避开大流。”

        汪长风笑道:“原来皇帝不用天天上早朝啊,倒是比较清闲。”

        郑和正色道:“不可随口乱说。当今皇上勤勉治国,没有大朝会的时候也都早早就起来见大臣,比平时还忙些。一会儿进宫你就知道了。”

        汪长风吐了吐舌头,知道郑和是当今皇上身边的红人,对宫里的情况自然一清二楚,自己入宫后只要按他的意思行事,便不会有大差池。

        两人一路闲话,不过两三刻的功夫,马车已来到皇城外的天街之上。郑和带着汪长风下了马车,一路走到宫门口,交验了腰牌,又对汪长风简单检查了一下没有携带违禁物品,便放行了。

        走进两扇镶满铜钉的大门之后,汪长风才算真正踏进了皇宫之中。

        经过一段不算长的甬道,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宽阔的广场出现在眼前,足能站下几千人。郑和道:“正对着便是太和殿了,也是你说的皇上大朝会的地方,今日这里面无人。往后便是中和殿、保和殿,一会儿你都会看到。皇上今日在御书房见我们,不在前三殿之中。”

        汪长风点头应着,一边四处看着皇宫的景色,一边跟着郑和慢慢往宫内走。

        绕过三大殿,便来到后宫宫门之前。

        郑和低声道:“从现在开始,要注意言行,不要乱看乱动,更不要乱说话,宫里规矩多,忍忍就习惯了。”

        汪长风苦笑道:“一切听大师兄的。”

        守宫门的禁军见是郑和,也没有多问,直接放行。郑和问道:“有其他大臣进去吗?”

        守卫笑道:“您老是第一个,再没有比您更早的了。”

        郑和点了点头,带着汪长风进了后宫。

        只见殿宇陡然多了起来,回环曲折,宫殿深深,似乎一眼望不到尽头。

        汪长风心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深宫之中吧。他微微运起自然感应之功,隐约能感受到重重宫墙之后有许多人在活动,但都是脚步轻微,连说话声都几不可闻。

        郑和带着汪长风在宫中轻车熟路,直奔御书房。沿路遇到的小宫女小太监,见了郑和无不避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

        汪长风心道,听说大师兄是宫内的首领太监,权势赫赫,果然名不虚传。只是大师兄平日里待人十分随和,倒一点儿看不出来架子。

        不过片刻,两人来到一间宫殿前,御书房到了。

        守门的小太监见是郑和来了,指了指里面,悄声道:“正在用早膳呢。”

        郑和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御书房内传来声音:“是郑和吗?进来吧。”

        郑和一听,赶紧躬身推门走了进去,汪长风整了整衣衫,紧跟在后面。

        进了殿门,只见皇帝正坐在平时的软榻上,面前一张小桌子,上面摆着五六个小菜,皇帝手里正端着一小碗梗米粥,慢慢嚼着。

        郑和先跪了下去:“参见皇上。”

        汪长风有样学样:“参见皇上。”

        皇帝继续喝着粥,道:“起来吧,找凳子坐。”

        边上立刻有小太监搬来了两个锦面小凳,放在两人面前。

        坐定之后,御书房内又恢复了平静,只剩下皇帝一人吃饭的声音。

        吃了几口之后,皇帝问道:“吃了吗?”

        郑和躬身答道:“出门前扒拉了几口,算是吃过了。”

        皇帝又问道:“你呢?”

        汪长风正在紧张,一听好像是在问自己,赶紧回道:“出门太急,没来得及吃。”

        郑和颇有些无奈,没想到皇帝倒有些笑意,左手指了指他们两个,道:“给他们一人上一碗粥。”

        郑和一听,大为感动,皇上赐粥这种殊荣,自己可是好多年没享受过了,今儿莫不是沾了汪长风这小子的光不成?心里想着,赶紧说道:“奴才谢皇上恩典。”

        汪长风也反应了过来,接着说道:“谢皇上恩典。”

        说话间已有小太监端了两小碗梗米粥过来,正微微冒着热气,边上放着两个勺子,颇为精致。

        郑和和汪长风各接过一碗粥,拿着勺子吃起来。

        汪长风本来腹中有些饥饿,但看了一眼郑和,见他正在慢条斯理喝着,自己也不敢狼吞虎咽,只好耐着性子一勺一勺慢慢喝着。只是那小碗毕竟不大,喝了十几口之后,已然见到碗底了。

        皇帝此时也用完了早膳,边上早有太监过来服侍,漱口水、毛巾一应俱全,末了上了一杯暖茶,放在小桌子上。

        郑和两人一看皇帝已吃完了,也赶紧放下碗勺,边上便有小太监上来收走。

        皇帝这才扫了一眼汪长风,道:“你就是汪长风?”

        汪长风一听赶紧站起身来,道:“正是草民。”

        皇帝点了点手指,示意他坐下说话,又道:“小小年纪,便能在黑夜大雾之中突袭倭寇,勇气可嘉。”

        汪长风正色道:“倭寇凶狠狡诈,必要出其不意,一击中的,才有取胜可能。”

        皇帝有些赞许,又道:“进京便打了三架,名声远扬啊。”

        汪长风与郑和对视了一眼,心想幸好来之前碰过,就怕皇帝知道此事,现在看果然猜对了。

        汪长风忙拱手道:“皇上英明,草民初来乍到,哪敢主动惹事,实在是迫不得已。只是昨天失手伤了一位官差,还请皇上治罪。”这都是之前定好的应对之策,锦衣卫毕竟是官差,大明律对伤害官差惩罚极重,所以一旦皇帝过问此事,就要主动请罪,给皇帝个台阶下。

        果然,皇帝笑道:“敏敏也是胡闹,把锦衣卫抬出来也就罢了,竟然还把柳半水那条老狗也拉了去,结果还是没落到好。”

        汪长风赧然一笑:“草民跟敏郡主纯属偶遇,怕是之间有些误会。改日再见到郡主,草民会当面解释清楚。至于柳公公,确实是大内高手,草民自愧不如。”

        皇帝摆了摆手:“不过是小孩子游戏罢了,没什么好解释的。说说看,这次你们是怎么想的。”

        一见皇帝开始说起正事,两人立马都紧张起来。郑和斟酌着说道:“依奴才之见,此事宜快不宜迟,迟则生变。为今之计,一是人手,二是船只。人手方面,领军之人已经有了,仍须配齐随从,目前寻龙卫只有建制,尚无人手,连衙门选址、一应物资供应也要立即筹办。船只方面,江南水师有现成的战船,可以略加改造,或者如果重新建造,也应该来得及。”

        皇帝点了点头,似乎比较满意,便道:“汪长风听旨。”

        汪长风闻言赶紧起身,上前跪倒在地。

        皇帝道:“朕封你为寻龙卫指挥使,从四品,归首领太监节制,遇有紧急之事,有密匣专奏之权。务求寻的那人踪迹,并把那两样东西取回来。”

        汪长风应道:“谢皇上隆恩。臣必将克尽职责,不负皇上所托。”

        皇帝道:“平身吧。想必你已猜到那人是谁,就是你猜的那个人,朕的亲侄子。此刻他可能已身处大海之上,朕不求他回来,只是他身上有两样东西,一件是传国玉玺,一件是龙涎玉,都是皇家祖传之物,不可使之长期流落在外。你此行一是查访行踪,二是务必寻回这两样东西,切切谨记。”

        汪长风此刻才算真正明白皇帝让自己来这里的目的,原来寻访建文帝只是其中一件事,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件事,而拿回那两样东西才是皇帝真正想要的。只是大海茫茫,只有寻找到建文帝,才能知道那两样东西的下落。

        汪长风拱手应道:“请皇上放心,臣必定竭尽全力办好此事。”

        皇帝又道:“此事也不必过于着急,还是稳妥为上,做好准备,争取一次成功。涉及人力钱物,郑和要负责协调筹办。还有什么要求没有?”

        郑和道:“奴才会尽心协助汪大人准备一应物事,看汪大人是否还有什么要求。”

        汪长风思忖了一下,道:“只有一件事,还望皇上恩准。臣此次出岛,发现倭寇船上的大炮凶猛,在海上极难对付,如能在此次出海的船上安上四十门精铜大炮,把握会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