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秦淮笙歌

第(1/2)页

不说汪长风携玉真儿、月珠两人夜游秦淮风光,只说郑和离了鸿月楼,便直往宫内而去。今天不期遇到汪长风,让他一颗心终于放下来。此前他回京之后已跟皇帝详细禀明了此行经过,并对施袭之人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只是当时天黑雾大,没有找到汪长风一行的下落,所以一直在焦急地等待之中。如果九月初一之约到了,汪长风还未出现,恐怕是凶多吉少,那只能向皇帝告罪,另行物色人选。

        没想到汪长风这么快就出现在了京师,比约定时间提前了将近十天,倒是给了郑和一个大大的惊喜。眼下他急匆匆入宫,也是想把此事尽快告知皇上。

        此刻午膳时分刚过,皇帝有些倦怠,正靠在御书房的软塌之上,捧着一本奏章慢慢看着。

        郑和问了门口值班的小太监,知道里面没有其他人,便轻轻推门而入,这是皇帝给他的特权,可以不报而入。

        见皇帝正在批阅奏章,郑和并未说话,躬身走上前去,便准备下跪。

        皇帝却是已发现他进来了,眼睛仍在看着奏章,说道:“免了吧。有消息了?”

        郑和躬身到:“禀皇上,刚刚收到的消息,派去的人把当日的海域翻了个遍,也没找到那些舰炮的下落,连船板都没找到几块。船可以烧掉,大炮却绝对不会被烧掉,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人后来专门去打捞了。不过对方越是如此谨慎,越说明对方想要掩饰什么,越说明这些大炮来路可疑。洪武大炮前前后后造了几百门,几个水师都有,守备京师的火器营也有几十门,如果能确定是哪一年的炮,范围会缩小很多,如今之计只能从头慢慢去查找。但奴才似乎总有个预感。”说到此处,郑和顿了一下。

        皇帝边看着奏章边道:“说下去。”

        郑和思忖了一下,道:“水师的人直接跟倭寇勾结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很容易走漏风声。从偷袭汪长风的杀手来看,也不是一般的士兵,倒像是某个王府里的家将。”

        “哦,家将?”皇帝放下奏章,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道:“可能是哪个府上的?”

        郑和拱手道:“目前还无法判断,但按照派人登岛偷袭的容易程度来看,沿海省份的几个王爷可能性大一些。”

        皇帝淡淡得道:“朕追查建文的下落,怕是触动了某些人的心思了,也是兔死狐悲之意罢了。汪长风那边有消息了吗?”

        郑和赶紧说道:“奴才正要禀报此事,汪长风今日入京了,奴才已在鸿月楼跟他见过面。只是有几个锦衣卫跑到鸿月楼闹事,像是有人指使,故意去找汪长风的麻烦。”

        皇帝奇道:“怎么锦衣卫还掺合进来了?难道还敢在京城动手不成?”

        郑和摇头道:“似乎跟之前的偷袭案无关,不是同一拨人,倒像是寻衅闹事的意思。奴才正好撞见,把他们骂走了,回头奴才去问问纪老二便知。”

        皇帝点了点头,脸上有了笑意:“不过此人能大破倭寇,死里逃生,确实有些本事。明日你带他一起进宫,让朕见见。”

        郑和应道:“是。”

        秦淮河畔,夜色渐浓,华灯初上,似乎突然换了一个世界,别有一番温柔与繁华。

        汪长风三人沿着夫子庙一带慢慢走着,街上游人极多,各种店铺、杂耍、小吃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走了几步,看见路边一大群人围在一起,只听一阵洪亮的声音传来:“列位,今儿咱说一段新鲜出炉的故事。列位且听我慢慢讲来。”原来是一个说书的先生。

        玉真儿觉得好奇,便拉着汪长风驻足倾听。

        只听那说书先生道:“今儿讲的是美娇龙独战锦衣卫,青衫客力敌柳公公。”

        汪长风笑道:“好像讲的是今天咱们的事,只是才不过半天时间,不知道这说书人从哪里知道的消息。”玉真儿也觉奇怪,但又十分好奇,想听听这说书先生如何编排自己。

        只听那说书人添油加醋,将玉真儿夸得美若天仙,无比神秘,说是玉真儿只动了动小手指,那锦衣卫头领已伤了一只左眼,又动了动小手指,七八个锦衣卫直接被击倒在地。众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