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章扬名一战

第(2/2)页

      另一人在台下戏谑道:“宋掌门可别趁机欺负小孩子。”

        若说萧家剑法为冠,这桑岺山宋家的刀法便是唯一拥有可以与之匹敌的能力。宋家宋易之的寒血刀,刀法刚劲有力,气势磅礴,若以力量抗衡,江湖中能抵之人寥寥无几。

        且不说萧长兮武功剑法如何,只是这纤弱少年怎能与力量相较?这刚猛的几招下来,手臂若是直面相迎,怕是要伤骨,养上百日也未可知。

        宋易之不以为然,气壮理直,道:“萧大公子,老夫记得三年前,你也是这般年纪,在台上便是横扫群雄。其弟既是师从居灵散人,那武功更不会在你之下。再说,切磋而已,众人在此,还怕我一堂堂掌门为难一少年?”

        萧凤焉转过身望着萧长兮,稚气未脱的脸上却是平静如水,他在等萧长兮自己决定。

        “修逸,你若不愿,便让你兄长代替你吧!”萧玄清缓步走到萧长兮面前,道,“你第一次参加武林大会,不懂之处甚多。”

        萧长兮拱手一礼,少年坚定的声音缓缓道出:“修逸不才,愿一试。”

        萧玄清心中甚是欣慰,却也是不得不提醒萧长兮多加小心,刀剑无眼。

        “切莫硬撑,安全第一。”萧凤焉劲步走到萧长兮面前道。

        萧长兮点点头,不敢直视面前之人,怕自己再对上那人明澈的目光,又会乱了心神。他信步上前,对着宋易之正雅一鞠,道:“晚辈萧长兮,恭请宋前辈赐教。”

        宋易之从大会初始就注意到这名少年,气质清雅,颇得他意,甚入他心,此少年虽是似敌非友的萧玄清的儿子,却也无法不让他宋易之对此人欣赏有加。

        “萧二公子,宋某人得罪了。”

        宋易之话音刚落,寒血刀提在其手,刀刃当头,凌光闪闪。众人皆是一惊,想起刚刚萧长兮迎战之前手中并无武器,这该如何应战。

        一声刺耳脆响,刀剑相撞。只见萧长兮足尖轻点,后退几步缓冲寒血刀的蓄势狂劲,其招式看似如柳枝清风摇曳,却是柔中带刚,以守为攻。随风扬起的衣摆不惹尘埃,众人定睛一看,萧长兮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柄长剑。

        话说萧长兮虽从小在居灵山长大,但是萧玄清从未忽略他的这个小儿子,每年都会抽出一点时间带着萧凤焉去居灵山小住。萧凤焉虽比萧长兮长了三岁,二人性格迥异,但从小到大,关系却是极好的。

        而当初萧家送萧长兮去居灵散人那儿的初衷也并不是修习剑术,只为他那个自打出生以来就体弱多病的小儿子,希望他可以远离世间喧嚣,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居灵散人破例收此子为徒,也是因后来慢慢发现他的天资聪颖,不忍浪费百年难遇一奇才。

        剑术造诣曾被师父肯定,曰,虽不能为一,却难有其二。

        宋易之目光凝视萧长兮手中藏于腰间的长剑,剑刃锋芒,削薄如纸。遇此对手,他宋易之更不可掉以轻心。

        只见宋易之刀法霸气凛然,内力瞬发,压下一刀周身便是震起一阵狂风,萧长兮未遇过如此内力深厚之人,竟凭一招生生将他振飞悬空退后了好几步,就在众人以为萧家二公子即将跌落会台之际,只见他身形如轻燕飞转,一个旋身稳稳落下,白衣飞扬而后缓缓轻落,毫发无损。若换成其他人,没有几个能接住他宋易之的招数。就算勉强接住,也会被震得心肺半伤。

        这是力量与技巧的相博。

        宋易之难免心中大惊,小小年纪轻功如此了得,举刀便又是气势磅礴迎面一击。

        寒光掠影,刀剑相撞,那柔韧的剑刃在他人眼中宛如拂柳,毫无威力可言。然而眼下却在萧长兮手中变得刚硬无比,纵然宋易之步步紧逼,不管是压刀,劈刀还是劲风横扫,萧长兮应对自如,众人只觉二人交手所过之处周身肃风乍起,却无半点杀气。

        宋易之以力相搏,却不主伤。萧长兮以柔力克制其刚力,步步为营。

        萧凤焉看到台上二人相较如火如荼,父亲却露出莫名的笑意,不解道:“父亲,您在笑什么?”

        “你觉得二人是相斗,输赢难分是不是?”萧玄清反问道。

        “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没有以往武林众人相斗的杀气”萧凤焉道。

        萧玄清不禁叹道:“想这宋掌门也是纵横江湖几十年,这宋家也是武林世家之一,想想刚刚我也是有点‘小人之心’了。”

        宋易之刀刃相向,萧长兮手腕轻转,剑刃柔韧拂风却亦是森然相迎,就在众人以为他以卵击石之时,萧长兮足尖轻点,迅速后退,侧身回转,右手所持长剑犹如细蛇缠绕于对方刀刃上,手臂轻扬,宋易之手中佩刀居然从掌中脱手,直直飞出,众人一声惊呼,那寒血刀的刀身尽是一半没入了观摩台外围的石壁之中。

        众人目瞪口呆。

        “我宋某人领教了,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实在是佩服。”宋易之心惊,却依旧表现的淡然,拱手道,“宋某人心服口服,敢问萧二公子配剑何名?”

        “此剑名为惊鸿,”萧长兮手持剑柄,剑刃笔直朝下,拱手一鞠,道,“宋掌门承让。”

        台上,长孙宏宇目光凛冽,斜睨一眼萧玄清缓缓道:“不以正面相博,想方设法夺取对方手中之刃,便是胜算大半。玄清,你这庶子小小年纪,果真是深藏不露啊!”

        想当初长孙宏宇千挑万选为自己女儿择了萧家这门亲事,看中的不仅仅是萧家的势力,更是因为当时还是前任掌门之子的萧玄清的贵重人品。只是唯一不满他这贤婿的,便是十几年前从外面弄来一不明女子,还生了一个儿子,是想与他长孙家亲外孙争夺家业么?

        虽从小萧长兮不在家中长大,虽是在居灵山长到十四岁才下山归家。可就从那年开始,其父萧玄清身体却每况愈下,然萧家大小事物一切便交于当时只有十七岁的长子萧凤焉打理,其母长孙闻玉协助。今日却看到此子盖过了他长孙宏宇亲外孙的风头,他怎能不气?

        “岳父大人谬赞了,长兮初涉江湖,过于张扬,不懂规矩,回去之后玄清定会好生管教。”

        萧玄清怎能不知道他这个岳父话中有话,只是从萧长兮出生,长孙宏宇便不待见这孩子。而且萧家掌门萧玄清的正妻正是这长孙家掌门长孙宏宇的嫡女,背后便是有百年基业且颇有威望的长孙家鼎力相助,若要这盟主之位在手,迟早而已。可如今长子被庶子抢了风头,是要翻了天么?

        话说这长孙闻玉也不愧是他长孙世家的嫡女,外人看来她温婉贤淑,可是其处事却饱谙世故、雷厉风行。当初萧长兮母亲嫁入萧家的时候,众人皆以为她这个烈性子的正妻地位不保,肯定会心怀不满。谁知人家风轻云淡,对待妾室并无贵贱之分,甚至也是关怀备至。自然,自萧长兮下山归家起对他这位嫡母也是恭敬有加,虽然不曾喊过她一声母亲,但是长孙闻玉也对这位庶子的“大夫人”称呼了然无谓。

        皆为观大局者,大家各退一步,相安无事。

        启光二十一年,盟主之争一如既往的毫无定论。

        胜负可分,人心难定。

        然萧长兮却是一战扬名。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