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立足之战

第(2/2)页

不敢想信自己的耳朵。

        “既然朝廷要征东,某自然是要多多了解敌情的。”对此张煌并不愿多加解释,留一些神秘感也好,毕竟自己还没有跟汪、唐二人摊牌呢,有些机密还是不要让他们知道的为好。“尔等各部也辛苦了,除了警戒的各部不得懈怠以外,各部立刻休整。”张煌想了想,命令自己身边的林津。“给你们半个时辰休整,随后你和一元接手各部万户的警戒,务必不得让日军小队深入我军纵深侧后。”

        日军连夜赶路,元军连夜输运,双方都在极力的积攒自己的力量以备可能的大战,不过,相当于日本人,张煌头疼的是自己身边没有一个懂得日语的,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跟在对方的主场作战可是极度忌讳的事情。

        “给杨副万户捎一个口信,让他派人询问李雄和崔平。”思来想去张煌只能把主意打到日本人的邻居身上。“丽军中可否有即精通日语,又精通汉语的,多找几个来,本官有大用。慢!”张煌叫住侍卫。“告诉他两人,所来之人可授从七品征东行省通事之职,因此,务必慎重其事,不可滥竽充数。”

        大元世祖至元十八年、日本后宇多天皇弘安四年,闰七月初五的下午,从九州各地云集的近四万日军云集全数开到了桃川之边,而经过紧张的输运,除了极少数的丽军以外的元军全部也终于在同一天的晚间从鹰岛转移到了大陆之上,从而双方开始了武装对峙。

        “加上新近收获的稻谷,我军目前尚有食粮四千八百一十二石五升一斗,可供全军食用五天至六天。”管粮千户谢纲向张煌,也是向在场的人报告着,由于运载粮食、兵械的船只非毁即逃,所以摆在元军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了。“若是不能在五天之内打败当前之敌,我军就将面临断粮的危险。”

        “各部抛掷短矛的制作和练习进展如何?”张煌马上得到了他要的答案。“那对于队形整顿和调配呢?”也有了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结果。“关于黑川以西的地形打探呢?”张煌要做好日军不战的准备,这个也很快有了答复。“传令下去,有谁愿意为本官去桃川之北向日人下战书?”

        事实上军中是不乏勇士的,当下就有四五个百户来到堂下愿意过河,张煌看到这一幕心中不禁感叹,范文虎真是害人不浅,若非自己这个蝴蝶,恐怕这些好男儿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让藤芳和曹敏进来。”张煌选了选,最终选出了两名部伍被抽调一空的百户。“有胆色,尹通事,战书写好了嘛?”丽军来的通译奉上文书,亲卫转手交给两人。“本官本应以酒壮两位行色,然而可惜没有酒,就满饮此碗清水。”亲卫又端上两碗水。“本官祝你们马到功成,活着回来!”

        “元寇这是缓兵之计!”

        “不,他们打得是虚晃一枪的主意。”

        “也许,元寇准备半渡而击。”

        “还是等宇都宫大人的后队到了再予以雷霆一击为上。”

        日军中下级军官的各种各样的议论随着元军使者送来的战书而变得喧嚣起来。

        “元寇给我军下战书,若是不应恐怕会使众军士气受挫啊,若是应了,恐怕又为几位大人说中,到时候中了元寇的计谋反而不美。”少贰经资把目光投向堂下所坐的大友赖泰、大友贞亲、北条宗政、安达成宗、岛津久经、岛津忠宗、涩谷重乡、菊池武房、赤星有隆等人。“几位大人以为呢?”

        “经我多番观察,元寇的军力应该与我军相仿。”

        仗已经打到这个份上了,双方还是没有摸清楚彼此的实力到底是多少,说出去简直有些可笑,不过事实也是这样,元军主力一直在海上,日本人就从来没有搞清楚元军有多少人过。

        “诸位大人,志贺岛一战告诉我等,元寇也不过是依仗人数而已,如今神风天降,已经铸就我军不败之机,若此时不高歌猛进,恐怕无法向相模守和幕府交代吧。”

        “高歌猛进不差,但是元寇狡猾,”对于岛津忠宗的话,大友贞亲表示反对。“若是真的趁我军兵进涉川之时突击,岂不是正中了敌人之计了。”

        “这又怎么可能。”忠宗年轻气盛。“若是我军以一部先行,大部后行之法,即便元寇突击,我军最多损失一部而已,若是等过了三、五国之军后,元寇再动,我前军也有力纠缠住敌寇,而我后军乘势越河掩杀,岂不是一举破敌了。”

        “元寇岂是你想象的如此简单,否则大宋如此大国,又岂会被一举灭绝。”赤星有隆也表示反对。“还是慎重稳妥为好。”

        “若是真元寇,我等倒是应该小心,然而郎党几次南下,遇到的据说都是新附军。”事实上日军内部有不少是宋僧,有这些一意弘扬佛法的大德高僧在,日军对元军的了解远胜于元军对日军的理解。“彼乃是失国之人军心本就不稳,现在又遭遇神风,更是人心惶惶,不趁此时,难道还待元军整顿恢复士气之后嘛?”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