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立足之战

第(1/2)页

张煌坐在船上闭目养神,虽然已经一天一夜没有睡觉了,虽然肉体上感到极度的疲倦,但他的精神却非常的活跃。

        在离开鹰岛之前,他已经先后向几位留守的万户许诺过,特别是沈鸿,他私下里保证自己是把其和赵彬当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这一番私下交心下来,别的不敢说,至少张煌心里有底,只要杨伯玉的船还在手中,自己就暂时用不着担心其他几个人反水。

        当然,一旦在九州立足之后,怎么操弄,张煌还要深思熟虑一番的。

        “元帅,已经到了河口。”作为两名亲军千户之一的赵百川赵一元和林津不一样,他是张煌从海宁千户所带出来的嫡系,因此也更加受到信任。“郭大人所部汉军已经开始上岸了。”

        “走,咱们也上去。”张煌当然不放心郭天,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将汉军和色目军视作自己的主力部队。“等一下你给郭天传一道命令,只要赶到望海城。”望海城是张煌给国见台山砦起的新名字。“唯一的任务就是安排睡觉,没有我的命令,天塌不管!”

        “大帅!”、“元帅!”、“大人!”

        战马都留在鹰岛上等最后几批运输,张煌也得步行,当他出现在得到消息出来迎候的几位万户、千户的面前的时候,这才发现各自的称谓根据彼此的关系远近有着不同。

        叫大帅的自是是吹捧自己,按照元廷的体制,副都元帅这个正四品的武官还当不得大帅的名头,而叫元帅的自是中规中矩有着一定的疏离感,只有新近有如赵彬者才报之以大人的称呼。

        “情况怎么样了?”虽然品砸出不同的味道,可是张煌根本无暇在此刻把重心关注在这件事上,他摆摆手,示意施礼的几个人站起来,随即直奔主题。

        “我军之前已经对两河之间的地域进行了梳理,”赵彬回应着。“一共破了三个村子,抓捕了二百多名妇孺儿童,其余的尽数斩杀了。”赵彬用眼睛的余光扫了扫张煌,只见张煌并无其他的表示,于是继续着。“还获得了八百三十余石的粮食、马料(注:糠麸是此时普通日本农奴的食物,赵彬这是误会了)。”

        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收获,恰是因为北九州已经迎来了水稻的收获季节,而在商品流通尚不完全发达的镰仓时期,收获多数都囤积在庄园的粮仓里。

        “以及上百件的农具,现在人和东西已经押解进望海城了。”

        “已经基本建好了可供四部万户进驻的营地。”汪涵接过赵彬的话。“此外还有三座已经在动工,现在唯一缺乏的就是建材。”

        虽然已经发动兵丁砍伐树木和竹林了,但是由于还要兼顾抛掷短矛的制作,再加上人手和工具也处于全面缺乏的状态,所以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四处大营的建筑,已经算负责的汪涵能力非凡了。

        “此外还在西面河畔建立了二十处哨楼,可以遥观对岸确保不让日军抄了咱们的后路。”

        “日军在未时初刻曾开来一支部队,大约万人,不过他们不辨我军虚实,且北面的河流宽阔不利在我军视线内涉渡,因此转头向西北开去。”唐峥补充着。“不过酉时以后,日军有多股小队突过河川,和我军探马侦哨多有交手,我军死伤甚重。”

        “日军乃是由武士部队组成,所谓武士就是如我朝探马赤军一般整日以习武征战为事。”张煌摆摆手对小股前哨的损失并不看得很重,战争本来就要死人的,虽然元军目前打一点就少一点,但他们的付出能让剩下的军士安全的从鹰岛转移上岸,那他们的付出就值了。“日军的基础是守、介和地头(庄头制)。任守、介、地头各职的武士,多为有功于历代将军或执权的家臣,其号御家人。”

        张煌向几位副万户讲述着他对日本军制的理解。

        “守,是掌握某一地方兵马大权的最高行政长官,但从其品秩看,也不过是从五位上到正六位下的中下级官员。地头,是具体管理公私土地进行征税的官吏,并对其管理的土地拥有生杀之权,其职位更低,几为不入流,且隶属于守。守和地头按其管理的土地面积大小,蓄养私兵。某一守率队出征,其一族的家人、族人即成为该守部队的骨干随同出阵,守所辖的地头,亦率其家人、郎党自成一队,归守指挥。这种主从关系构成的部队,组织巩固,不易溃散,散而可以重聚。家臣以死于君主马前为荣,因此单打独斗时的战斗力颇强。”

        这么一说,众人有些了然了。

        “不过所谓战力强,只是指的其单兵,一旦其大军作战,弊端就显现了。守和地头之间,守和守之间,地头和地头之间彼此并无联系,习惯各自为战,指挥不统一,因此大规模战斗时非常的混乱、无组织、无纪律的,其领军即无法轻易指挥,也素无战术可言,由此整体战力相当孱弱。”

        “元帅,对日人尽然如此了然。”赵彬还好,汪涵、唐峥两人和在场的千户们一个个瞠目结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