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修筑海东城

第(2/2)页

要求。

        “此外,抚军司建议从十五个马步军中轮流选择六个军,每个军各抽调一个旅连同原本黑旗军的一千丽军混编,以便执行对各队倭奴劳工队的监督。”

        “孤原则上同意。”

        虽说是从抚军司下属的十五个马步军中抽调人手,但事实上两个马军应该是不会选入的,而六个旅四千二百人的预算,也没有超过大都督府最低保持三万人的用兵极限,想来沈鸿、孙昂他们也不会过于反对。

        “内阁和大都督府再仔细核算一下,若是没有问题,就这么定下来。”谢纲点头应了一声,中书这边也下笔记录下来张煌的意旨,这件事就算基本上定下来了。“藤卿,关于海东城的改建,百工司有什么方案。”

        “回禀主上,根据主上的要求,百工司做了一定的规划。”藤芳掏出一张纸来,纸上画着新海东城的布局。“第一是暂时把城内的官衙和民居全部迁出城去。”

        事实上张煌并不准备把居城永久性的放在海东,他已经命令在控制区内寻找勘测合适的位置,一待彻底平定了九州之后,就重新建筑一座可以窥视本州、四国,控制高丽的新首都,所以对于海东城的改建,张煌是抱着一种为将来做尝试的心态进行的。

        “今后城东主要是作为主上的寝殿,在寝殿之外建立白虎和玄武、朱雀大道,其中白虎大道自寝殿之前的青龙广场出发,直抵城西观海门。玄武和朱雀大道则分别连同城北持山门、城南定原门。寝殿之外,玄武、朱雀大道之西分别为日湖和月湖两处液池,而白虎大道两侧则是新建后的有司官衙。至于内阁和大都督府则位于青龙广场的左右两侧。”

        “不错。”张煌知道,按这个计划来修改城市的话,东海城的面积就要扩大,而且城墙还要重新修葺加筑,工程十分的浩大,不过因为所用的都是倭奴,张煌倒是不担心因此产生民变。“另外在靠近观海门处是不是应该设立殿前司的军营。”

        “已经考虑了。”藤芳把殿前司兵营和供给公室与百官的官仓的位置指给张煌和谢纲看。“位置在这,主上,”藤芳想了想,还是开口道。“由于百官的家要搬迁至海东城外,是不是能够在城外,再加筑一道城墙。”

        加筑城墙?

        张煌眼眉一跳,不过随即就释然了,中国人的习惯是住在笼子里的,就算只是一道矮墙,也能够给自己这些左膀右臂们带来一丝安全感。

        “可以,原本海东城就要拉长,可以顺便再筑一道单墙。”说着,张煌用手在图上摩挲了一会。“既然做了,就干脆一点,再挖一条护城河,护城河内连同日月两湖,外连通御笠川,由此构成活水。此外再将北门持山门改为水门,名字也改掉,就叫海宁门。”

        海宁门的名字也许是为了纪念张煌曾经在海宁千户所的生活,藤芳自然不会反对,但是把北门改建成水门之后,这路就不通了。

        “如此玄武大道就成了断头路。”藤芳还没有学会如何讳言,因此两个在所有宫廷里都颇为忌讳的字就一下子冒了出来。“主上,在风水堪舆上来说,这怕是不太吉利吧。”

        “不吉利?”张煌轻笑一声,他自是不会因为藤芳的一语不慎而对他另眼相看。“所谓祖宗不足法,天变不足谓,日本这个地方不是台风就是地震,要按照旧例说起来,那是人主失德所致,孤有这么无德无行嘛?要是孤真是如此的无德无行,尔等又怎么会拥立孤来当这个东海国主呢?”

        仿佛是验证张煌的话一样,屋子微微的颤抖了一下,不用说,这又是不知道哪地震了,这种隔三差五的轻微地震,自从新征东军踏上九州之后就已经前前后后遇到过十几次了,一开始还大惊小怪,然而到现在所有人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所以说,不要忌讳什么吉利不吉利,一切都是靠双手打出来的。”

        “是,臣下愚钝,臣下这就按照主上的意思去办。”

        藤芳脸上通红一片,显然是羞的,不过这边的报告还没有结束,他自是不能回去对自己扇上七八个耳光。

        “另外,西面的朝岳门要改建成瓮城,城墙要加高,”张煌又说了几个自己的建议,而谢纲也发表了一些关于林木的观点。“可惜海东的格局已定,否则,你们还有准备把下水道也建起来······”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