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新武器

第(1/2)页

“这就是那件武器。”

        藤芳指着眼前的一具小型石砲向张煌解说着,此时他的身边除了张煌以外还有兼任抚军司郎中的参议高天一、员外郎董岳、水军司的郎中程唐、员外郎何春华以及大都督府的三位佥事和三位同佥在内的十余人,至于轮值的参议谢纲和其他几名参议,不好意思,军事机密,就适当限制知情的人员了。

        “兴师动众从海东跑来就看个石砲嘛?”

        杨伯玉有些悻悻的低声跟身边的赵彬交流着,石砲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水军方面就有三架搁在大型海舟上,不过总体来说并不好用,因此他颇是有些不以为然的样子。

        “是啊,要是能仿制出回回炮也就算了。”

        赵彬也想起了当年在襄阳听到、见到的骇人利器,巨大的石弹、超远的射程以及由此而来的巨大的破坏力、杀伤力,与之相比起来,眼前的这个小型石砲的确有些小儿科的意思。

        “就这东西,还要瑞之兄从宁州(注:即筑后州)赶来却是有些不值当了。”

        两个人在那边窃窃私语着,藤芳却毫无知觉的向几人继续介绍着:“这是根据主上的建议造出的小型石砲。”

        这个石砲主要由一根长达一丈五尺的粗实青竹构成主体,竹鞘处连着着一个巨大的兜状物,兜状物用厚达十余层的棉布缝合足以承受将五十斤上下的石块而不致破裂。

        青竹穿过位于其总长三分之一处的两根用于固定位置的实心横木后斜指向天。

        青竹的尾部被紧紧钉合在一块密实的木桩之内。

        木桩上刻出深浅不一的凹痕,其中一道凹痕内系着一道十几股兽筋组成的弹索。弹索的另一头连在石砲的底座上,一看就让人了然它至少能吃上百石的份量。

        “接下来,臣就为主上和几位大人演示一下。”

        石砲很快被拖了出来,几十个工匠先是用木楔将石砲固定在地面上,随后用力的拉动大兜两边垂下的绳索。

        在吱吱呀呀的弹索的吃力声中,竹鞘部分被拉向了地面。这个时候工匠抱来一块大石放进大兜,说时迟,那时快,两边的工匠齐齐放手,一瞬间,兽筋带来的扭力迫使竹鞘回到最初的位置,而带着大兜上的石块也随之飞了出去。

        “乖乖,比七捎炮打的都远。”

        这下轮到杨伯玉和赵彬大吃一惊了,要知道大宋官定的《武经总要》中记载最强大的七捎炮,需要二百五十个人拉绳子,性能却最多只是把不到百斤的石头抛到一百步之外的地方。

        “这个石砲最多能打多远,最多能吃多少的份量。”张煌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须如是问道。

        “最多能装一百斤的石弹。”藤芳指着布兜回答道。“如果还能在软布兜上钉上皮子,那么可能吃更多的力。”

        藤芳的话并不能让张煌满意,要知道回回炮发生的那可是二三百斤以上的巨石,当年一击摧垮樊城城楼的巨石更是不下五百斤的重量。

        但不知道张煌心中思想的藤芳却依旧洋洋得意的说道:“像刚才一样二十斤的石弹,最远可以打二百五十步,若是百斤的石弹,目下最远可以打到一百八十步。”

        距离倒是不短,但是弹道过于弯曲,其实并不适合于水军使用,但是杨伯玉却顾不得了,谁让这个石砲够小呢,哪怕是三百石的轻快船上也能有足够的空间在甲板上安上一具,更不要说大型海舟上可以安装更多了。

        所以,杨伯玉迫不及待的问道:“眼下,兵工处的产量是多少,水军至少要一百具。”

        “只要能解决兽筋的来源,那么一个月至少能生产十具。”

        这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其实整个设计和生产并不具有很高的难度,只要人手够得上,兽筋能足够供应,那么一天一具也并非不可能的事,但关键就在兽筋上。

        既要满足各军新制长弓的生产,又要应用于新型石砲,仅凭九州现在的兽筋供应,恐怕难度还是有一点的。

        “杨卿这个急不来的。”张煌看着双眼露着祈求神色的杨伯玉,展颜一笑。“先看看兵工处的另一个新东西,至于石砲嘛,等一会再说。”

        还有新东西?

        在场的人显得有些兴奋,只见还是刚才的动作,石砲又被拉了起来,不过这次放在兜里的不是石头,而是一个瓦罐。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藤芳这边在搞什么鬼,只见藤芳从陶罐里掏出引信,用火折子点燃了,三步并作两步的逃回张煌他们的所在地,这个时候,两边的工匠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