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第172章

第(2/2)页

  林小风看着这些焦虑的家长,心中不禁感到有些好笑。他挥了挥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大家别急,这个尖子班的事情啊,我们还得再商量商量。不过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公平、公正地选拔学生进入尖子班。”

    洪城的话音刚落,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然而,林小风却不为所动,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洪大人所言极是,但请听我一言。”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们靖江现在接触的这些国家既不向我们称臣也不向我们纳贡。而且海外文化和我们靖江的文化完全不同,加上路途遥远。所以我们向他们称臣纳贡并没有什么意义,老规矩在他们身上并不适用。”

    这场激烈的讨论并没有持续太久。人们虽然口头上说着不读了,但心中却充满了无奈和不舍。他们看着孩子们在爱靖小学取得的进步,又怎能轻易放弃呢?

    没过多久,一顶轿子晃晃悠悠地出现在午门前。轿帘轻轻掀开,露出林小风那张带着些许慵懒的脸庞。他打了个哈欠,跨出轿子,刚一伸脚,就有几个人快步走到他身旁,谦卑而恭敬地问好:“林大人来了?”

    就在这时,陈曙光站了出来,他递上一张表格说道:“陛下,我们今天确实有重要的事情要向您汇报。”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接着说:“爱靖小学曾经给每个学生留了家庭作业,内容是数学统计。但是他们使用的方法却是前所未见的。”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和骄傲仿佛他已经看到了这种新方法给靖江带来的美好未来。

    随着陈曙光的话语落下,朝堂上的人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感染,他们纷纷站起身来,争相表达自己对林小风的敬仰之情。这些大臣们,平日里都是高傲自负,但此刻却都放下了身段,用最真挚的语言赞美着林小风。虽然他们心中或许并不完全认同林小风的做法,但在这个时刻,他们都选择了附和和赞美。

    林小风,这位年轻的改革者,站在朝堂的一角,他身穿一袭青衫,气质儒雅而不失威严。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心中那幅宏伟蓝图变为现实的那一刻。林小风深知,他的计划太过伟大,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然而,他从未退缩,因为他知道,这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科举的格局能够迎来新的生机。

    林小风从容不迫地回答:“陈大人,你有所不知。其实爱靖小学是六年制的小学。这个计划是为了在学生毕业前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顺利地考上举人。当然,我们也不能百分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秀才或举人,但是我们可以保证的是,只要你们的孩子能够配合学校的教育,他们的成绩就一定会有显著的提升。”

    然而,林小风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他继续说道:“陛下、各位大人,我们应该把他们视为商业伙伴才对。我们是去和他们做生意的而不是去施舍他们的。如果我们继续慷慨解囊的话,恐怕他们会变得更加贪婪。‘升米恩斗米仇’啊!将来他们可能会以此为借口向我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最终给我们带来麻烦!”

    林小风神秘一笑,他的双眼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仿佛一个掌握着秘密的智者:“问得好!这是我们爱靖学校根据上学期学生的进步情况制定的全面教育计划。我称之为‘五年秀才三年举人计划’!”

    林小风抬起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他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声音洪亮而坚定:“大家不要着急,我们开设这个尖子班,完全是为了学生着想。有些学生进步神速,他们渴望更深层次的学习,而尖子班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

    “当然会读了,虽然花费不菲,但是看到孙子的进步和成长,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陈曙光回答道,脸上满是坚定和期待。

    声音在朝堂上回荡,仿佛是一曲和谐的交响乐。靖江帝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个决定将会给朝廷带来深远的影响。而林小风则站在朝堂上,目光坚定而自信。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努力推动改革的成果——一个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强大的靖江王朝正在向他招手。

    靖江帝坐在龙椅上,环视着殿下群臣。他的目光深邃而锐利,仿佛能够看穿每个人的内心。他注意到,许多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丝心不在焉的神色。于是,他好奇地问道:“诸位爱卿,昨晚都未曾安睡吗?”

    靖江帝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林小风的身上,他看到了那个羞涩而腼腆的年轻人。林小风身穿一袭青衫,面容清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站在那里,仿佛一棵挺拔的青松,无论风吹雨打都屹立不倒。他的羞涩和腼腆与朝堂上的气氛格格不入,但却让人感到一种别样的清新与纯真。他微微一笑,露出了两个浅浅的酒窝,那笑容如同初升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然而,大臣们的脸色却由赞赏转为鄙夷。他们在心中暗自腹诽:你在阳曲县的时候,就已经想着做驸马了吗?陛下称赞你也就罢了,你竟然还顺着杆子往上爬,想在朝会中与君王联络感情?

    靖江帝却只是含笑不语,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他深深地看了林小风一眼,那眼神里充满了信任与期待。

    “有,爱靖小学第一学期不是结束了吗?我们来给孩子报名了!”看着几双期待的眼睛,林小风抬头望了望不远处还在观望的一群人。他笑了笑,提高声音说:“好说,好说。你们的孩子我都记得很清楚,学习成绩都很好,脑袋也聪明。下学期我们准备分班,他们正好可以分在尖子班。”

    此时,朝堂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大臣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仿佛每个人都看到了靖江朝廷的美好未来。林小风也趁机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准备向皇帝禀报自己的事情。

    听到靖江帝的话,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惶恐和不安。他们知道,自己的谎言已经被皇帝看穿了。他们开始为自己的失误和谎言寻找各种借口和解释,但是话语中却透露出一丝无力和心虚。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海外贸易的期待和重视。靖江国虽然地处内陆,但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发展海外贸易。这次派遣船队出海,就是为了与远方的国家建立贸易关系,为靖江国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机会。

    听到这个解释,虽然有些人感到有些失望,但依然对林小风的计划充满了期待。毕竟,在他们心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优秀的。他们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努力,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林小风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内心的波动。他继续说道:“今日朝会,我本打算将表格法献上,供陛下御览。没想到我的同僚们目光如炬,一眼便看出了它的妙处。不过,我还有些东西,想请诸位一观。”

    靖江皇帝闻言,微微皱起了眉头,目光转向了户部尚书书文旭:“书大人,这是怎么回事?”他的声音中带着些许询问和不满。显然,他对户部的拖延感到不满。

    然而,当他们看到靖江帝那冷冽的目光时,他们的心中不禁一颤。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小聪明和虚伪在皇帝面前是如此的拙劣和可笑。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尴尬和不安的神情,仿佛已经被靖江帝看穿了心中的秘密。

    “那好你们回去商议后尽快给我一个章程。”靖江皇帝挥了挥手示意退朝,“今天就到这里吧。”

    靖江帝凝视着那些新颖的表格,眼中闪烁着深思的光芒。他示意林小风向众人展示这一成果。林小风点点头,开始详细解释那些表格的奥妙。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自信与热情,仿佛要将这一切都刻印在众人的心中。

    “太妙了!”靖江帝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仿佛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他抬起头,望向站在下方的林小风,眼中闪烁着欣赏与赞许的光芒,“林卿,你用图形来代替文字,竟然能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朕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陈曙光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着皇帝。他大声说:“陛下可知爱靖小学?这所学校在林小风校长的带领下,短短时间内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教学方法新颖独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林校长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专注让老臣叹为观止。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育人更是在为国家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

    然而,在这片欢呼声中,也有一个人保持着冷静。那就是一直在人群中默默观察的白永元。他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林校长!请等一下。你的想法虽然很好,但科举不是儿戏。别的不说,你让一群记者来押题,这恐怕会让天下读书人耻笑吧?”

    听到皇帝的话,林小风心中一阵激动。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陛下英明!”他躬身说道,“为了更好地培养皇孙的能力,我斗胆邀请他来我的学校就读。”

    皇帝的问话如同惊雷一般,让大臣们立刻振作起来。他们纷纷整理衣冠,调整呼吸,准备回答皇帝的问题。陈曙光,这位忠诚耿直的大臣,第一个站出来。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内心的激动,然后回答说:“陛下,昨晚同僚们确实有些心绪不宁。”

    “书大人此言差矣。”洪城反驳道,“这些钱本来就是从他们身上赚来的。如果我们怠慢了他们,那我们靖江的面子往哪里放呢?”他的声音中带着坚定和执着。他心中清楚,这次海外贸易对于靖江国来说意义重大。如果因为吝啬一些小钱而得罪了远方的国家,那将会给靖江国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他已经整整两日未曾上朝,更别提见到那位平日里与他关系颇为密切的太子了。这种异常的沉默,让林小风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与不安。他深知,皇宫之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牵动着无数的神经,而他,作为一个忠诚于皇室、心系天下的臣子,更是不能有任何的疏忽。

    朝堂之上,大臣们的讨论声此起彼伏。他们的话题围绕着北廊大学的学者们展开。虽然这些学者目前还没有官职品阶,但他们的学识和才华却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林小风深知,改革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他心中暗暗发誓,将来如果北廊大学的学者们有出色的表现,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为他们拓宽升迁的途径。

    “嗨,老了老了,能花多少钱呢?来,看看你的。”陈曙光有些尴尬地回应道同时递出了自己的表格。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无奈与自嘲仿佛已经习惯了李秋炎的揶揄与玩笑。二人相视而笑,默契地收好表格,仿佛一切都在不言中。

    “其实,这事情并不难办。”林小风心中默念,他的声音虽然低微,却充满了坚定和自信,“只需要按照朝廷的规矩,制定一个固定的流程,稍微训练一下,大家按照流程办事就行了。”他想象着不久的将来,靖江朝廷的政治环境焕然一新,官员们各司其职,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靖江皇帝听了林小风的话,微微颔首,挥了挥衣袖道:“既然爱靖小学如此出类拔萃,那就让皇孙去那里就读吧。”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林小风的信任和期待。

    靖江帝的心中,犹如翻涌的江水,激荡不已。他一直在寻找能够改变国家现状的良策,而这份表格,似乎为他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他想象着,如果这份表格上的记录是真实的,那么整个国家将会迎来怎样的变革和繁荣。他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美好的未来。

    他身材修长,面容俊朗,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虽然年纪尚轻,但他的言行举止却透出一股沉稳和从容。此刻,他正静静地站在人群中,目光在朝堂上扫过,心中暗自盘算着未来的计划。

    林小风的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和憧憬的神情,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孩子未来的辉煌。

    李秋炎看着陈曙光的表情变化,似乎也察觉到了他的内心挣扎。他严肃地点头道:“我家孩子也不念了。在哪里学不是学呢?不能白白让人占了便宜!”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林小风的不满,以及对昂贵学费的抵制。

    大臣们听罢,恍然大悟。原来这表格法竟是这样诞生的,真是费了不少心思啊。他们纷纷对林小风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此时,夕阳已经完全落下,天空逐渐染上了深邃的蓝色。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洒下银白色的光芒。林小风站在月光下,身影显得格外高大。他的话语充满了自信和力量,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靖江朝廷的辉煌殿堂之中,阳光透过精致的琉璃窗,洒落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上。朝堂之上,大臣们身着朝服,肃然站立,每个人脸上都映着对皇权的敬畏和对国家的忠诚。然而,在这庄严的气氛中,一位年轻的官员,林小风,却显得与众不同。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被林小风的表现所震撼了,他们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然能够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下保持如此镇定和自信。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林小风的看法,也许他们之前真的低估了这个年轻人。

    靖江皇帝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皇孙的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命运,不能轻率决定。然而,看到林小风坚定的眼神和自信的笑容,他心中也稍微安定了一些。

    靖江皇帝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知道林小风的建议既考虑了节省开支的需要又考虑了展示靖江国力的需要。同时他也相信林小风能够与洪城商议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来确保建议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我想从阳曲县挑选一些特产然后向户部报备,”林小风回答道,“我们与老外交流需要找到共同点,带他们四处参观,展示我们靖江的国力。具体的内容可以与洪大人商议。”

    “各位爱卿,你们对爱靖小学的教育有何看法?”靖江皇帝终于开口问道。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会继续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聘请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少年天才来讲学。同时,我们还会联合整个阳曲县以及北廊日报的记者们,共同编写专门的考试教材。我们会对童试和乡试涉及的所有经典著作进行详细的剖析和解读,用学生们能够理解的方式重新编写教材,并附上最权威的注解。”

    听完林小风的解释,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他们开始琢磨自己的孩子是否能进尖子班,也开始在心里盘算着如何才能让孩子脱颖而出。

    “林校长,你继续讲讲这个计划吧。”有人好奇地问道,“听起来确实让人振奋。但是真的会有那么多十来岁的孩子能考上秀才吗?”

    陈曙光平静地看着李秋炎,双眼如深邃的湖水,波澜不惊。他轻轻地吐出三个字:“不读了。”话语虽轻,却仿佛重锤般落在李秋炎的心头。陈曙光的决定似乎很坚定,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他眼中闪过一丝不舍,那是对孙子未来的担忧与无奈。

    靖江帝将表格拢成一叠,然后面无表情地在桌上摔了两下。他的声音冰冷而威严,仿佛能够穿透每个人的心灵:“说说吧,这是怎么回事?朝中的大员们,我看你们都快吃不起饭了。就算这个表格很重要,你们也不必拿假的来糊弄我。”

    听完林小风的话后,那些官员们纷纷点头表示理解和支持,并期待着能够听到更多关于尖子班的消息。而林小风也趁机向他们宣传了爱靖小学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让这些家长们更加信任和认可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现场的氛围也变得更加融洽和活跃起来。

    “陛下,据我所知,爱靖小学的教育方法确实有独到之处。”一位大臣躬身回答道,“我的孙子在那里学到的知识远远超过了同龄人,而且非常懂得孝道。”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林小风的肯定和赞赏。

    看到这一幕,林小风的心头不禁一紧。他急忙走过去,一把抱住了还在大哭的李凌珏。那小小的身体在他的怀里颤抖着,仿佛要将所有的委屈都倾诉出来。林小风轻轻地拍着皇孙的后背,温柔地安抚着他。

    李秋炎接过表格一看,脸上露出了惊讶与赞许的表情。他仔细地端详着这张表格,仿佛要从中找出什么秘诀一般。过了片刻他抬起头来对陈曙光似笑非笑地说:“没想到,你家的生活还挺节俭的。”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揶揄与玩笑。显然他已经从表格中看出了什么端倪。

    书文旭连忙上前一步,躬身施礼道:“陛下,大理寺提交的礼单总价高达五十万两。臣认为这个价格太高了。”他的声音中带着对礼单价格的不满和质疑。他心中清楚,这些海外小国虽然与靖江国有着贸易往来,但毕竟没有向靖江国称臣纳贡。因此,他觉得没有必要对他们如此慷慨。

    林小风从之前的恍惚中回过神来,他的眼神变得认真而坚定,仿佛已经下定了某种决心。他微微一拱手,声音清朗而有力:“陛下,这表格正是我创造的,我称它为‘表格法’。”

    朝堂上的秩序恢复了正常,靖江皇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议题讨论。他微微皱眉道:“我昨天接到兵部的报告,说海船已经准备妥当,水军也招募整备完毕。海外的使团也在京都逗留了一段时间了。等我们的船队启航后,他们也会随船回国。”

    在靖江皇宫的宽敞议事殿内,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斑驳地洒在金丝楠木制成的地板上,映出一片片金黄色的光影。殿内的空气似乎因为这阳光而显得清新而明亮,但此刻,气氛却有些紧张。

    林小风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件事情的自信和决心。他身穿一袭青色长袍,腰间系着白玉带,整个人显得温文尔雅。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仿佛已经成竹在胸。

    朝堂之上,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斑驳地洒在金色的地砖上,给这庄严而肃穆的殿堂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生机。陈曙光的声音,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田。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轻轻吹过,让朝堂上的人们仿佛看到了林小风那坚毅而执着的身影。

    书文旭听到这里,眼中闪烁着期待与赞许的光芒,他立即表示赞同:“林大人的建议很有道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户部未来的繁荣景象,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没错!”不远处,另一波还在声讨林小风的人,也谈到了退学的话题。他们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对林小风的怨恨也越来越深。然而,在这些激烈的言辞背后,却隐藏着他们对孩子未来的深深忧虑。

    两个人争论不休,各执己见。朝堂上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靖江皇帝的决定。靖江皇帝微微闭上了眼睛,似乎在思考着这件事情的利弊得失。他的心中清楚,这件事情关系到靖江国的未来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因此,他必须慎重考虑每一个细节和可能性。

    “对!!!”众人齐声高呼,他们的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孩子未来的锦绣前程。林小风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就在这时,不远处观望的一群官员中突然窜出十几个人,飞快地跑到林小风面前。他们一脸谄媚地问道:“林大人,能不能详细讲讲这个尖子班啊?”这些人显然对尖子班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关于尖子班的信息,好为自己的孩子提前做好准备。

    听到张师傅的解释,靖江帝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些。他知道张师傅是一位忠诚耿直的大臣,他所说的话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他仍然对这份表格上的内容心存疑虑。

    书房的门前,林小风停下了脚步。他深吸了一口气,轻轻敲了敲门。门内传来了太子李德贤的声音,那声音严厉而急切,仿佛连空气都为之凝固。林小风的心头不禁一紧,他知道,里面正在发生着什么。

    书文旭,一个年长的官员,此刻也开口了。他捋着胡须,缓缓说道:“嗯,一千两银子确实有点少了…”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透露出对林小风观点的认同。

    靖江帝也忍不住拍手称赞:“小风,你真是用心良苦。”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赞赏与欣慰。

    听到这里,在场的人都惊呼起来。他们都被林小风的宏伟计划所震撼,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孩子身着秀才服、头戴方巾、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的场景。

    哎,这些有孩子的人太容易拿捏了,真没意思!林小风强忍笑意看着这些焦急而期待的官员们。他心中虽然这样想着,但脸上却依然保持着微笑和耐心。他挥了挥手说:“大家先别急,这个尖子班的事情啊,我们还在深入研究中。不过我可以透露一点的是,能够进入尖子班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天赋和学习能力。而且我们也会对尖子班的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培养。”

    靖江帝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细细打量着林小风,仿佛要将他整个人都看透一般。他开口问道:“很好,林卿,你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这方法你是如何想到的?详细说说。既是你所创,想必你对此法了解甚深。既有此法,为何不早早献上?”

    靖江帝看着手中新的清廉指数表格,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成果,整个国家也在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感慨道:“太好了!真没想到我靖江的官员们能够如此清廉!

    而此时的林小风被人群簇拥着,如同一位备受瞩目的明星。他环顾四周,看到了那些急切而期待的面孔,知道他们都想从自己的口中掏出关于尖子班的所有秘密。他深吸一口气,准备开始他的演讲。

    靖江帝也被林小风的表现所打动了,他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爱靖小学的看法,也许这所小学真的能够给靖江带来一些新的希望和改变。

    午后的阳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在两人身上。陈曙光抬头望向远方,心中却是五味杂陈。他明白,孙子的进步并非因为繁重的作业,而是因为他真心愿意去做,去努力。林小风的教学方法,无疑是成功的。孙子不仅学识有所增加,更重要的是,他变得更加自信、独立。如果此时放弃,岂不是前功尽弃?

    而且,林小风还私下送了怀表给孙子,这是别人都不知道的。这块怀表,不仅代表了林小风对孙子的认可,更是他教学用心的体现。爱靖小学的规模大,上学的人越少,师资力量就越强。最好能一对一教学,这样的优势,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

    “你有什么想法吗?”靖江皇帝终于开口问道。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透露出对林小风观点的认可。

    林小风愣了一下,点头道:“嗯?几位有事吗?”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疑惑和好奇。当他看到这些人手中的报名表时,顿时明白了他们的来意。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而爱靖小学是首批试点,我想,若是五六岁的孩童都能学会,那我靖江的官员们,自然更不在话下。”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期待与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美好景象。

    然而,也有人对林小风的计划表示疑惑。陈曙光皱着眉头问道:“林校长,请等一下。据我所知,爱靖小学不是八年制的学校吗?那这个五年秀才三年举人的计划该怎么实施呢?”

    然而,时代在变,对百姓有利的事物,不应该被藏匿。更何况,随着县里技术的日益提高,他们掌握着核心科技,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靖江皇帝听了林小风的话后,不禁陷入了沉思。他深知靖江朝廷的财力有限,无法像过去那样对海外使团慷慨解囊。同时,他也明白林小风的话有道理。这些海外使团并不是靖江朝廷的臣子,而是商业伙伴。他们应该通过商业活动来建立关系而非政治交流。

    林小风露出自信的微笑,他从容地回答道:“问得好!上学期的教学成果大家已经看到了,学生们的识字率远超常人,甚至已经有人可以开始作诗写文章了。这足以证明我们爱靖学校的教育实力。而我们的‘五年秀才三年举人计划’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制定的。”

    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了一阵骚动。人们纷纷围上前来,想听听关于分班的具体细节。“怎么分班?”有人急忙问道。观望的一群官员此时也忍不住凑上前来,竖起了耳朵。

    随着林小风的深入讲解,靖江帝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大臣们也听得如痴如醉,每当讲完一种图表时,都能引发一阵热烈的讨论。尤其是那些经常需要处理大量数字统计的高官们更是兴奋不已,他们仿佛看到了工作量大幅减少、效率显著提高的美好未来。

    如今,皇孙的入学事宜已经安排得井井有条,林小风急切地想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太子。他想象着太子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喜悦与欣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然而,当他真正站在东宫的大门前时,那份喜悦却被一种莫名的紧张所替代。

    然而,林小风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深知教育的道路漫长而艰辛,需要付出无数的努力和汗水。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使我们为孩子们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也不能保证他们每个人都能顺利通过考试。因为考试的结果不仅取决于我们的教育水平,更取决于孩子们自身的努力和天赋。因此,我要向大家承诺:凡是进入尖子班的学生,如果按照我们的教育计划未能实现考中秀才或举人的目标,我们将在毕业后全额退还你们本期的学费!”

    李秋炎见状更是气恼不已。他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能够扳回一局让众人看到他的才能和贡献。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意识到朝堂上的气氛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们聚精会神地倾听着,唯恐错过任何关于尖子班的重要信息。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这个特殊的班级,接受更好的教育,为未来铺就一条坦途。

    然而,在人群中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响起。白永元和李秋炎这两位大臣站在陈曙光旁边脸色铁青。他们显然没有料到陈曙光会如此高调地赞美林小风。在他们的眼中林小风只是一个后起之秀根本不足以与他们相提并论。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队伍中响起:“陛下,微臣有话要说。”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他名叫林小风,是朝中一位新晋的官员。虽然他的官职不高,但是他却以敢于直言而闻名于朝野。

    “那么,尖子班的教育计划是怎样的呢?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教学方法?”有人迫不及待地问道。

    林小风一听这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气。他眉头紧锁,沉声道:“书大人,您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我给您找来的可都是正经的大专毕业生,他们在术数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这个表格法就是他们一起研究出来的,他们的能力和学识可不容小觑。”

    他的话语刚落,朝堂之上便有几人纷纷附和,表示赞同。这些官员心中都清楚,如果皇孙去了爱靖小学,那么他们家的孩子,或许也能有机会与皇孙同窗共读,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即便退一万步说,林小风真的背信弃义,降低了教学质量,他们也有足够的理由去找他算账。因此,这件事情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就在这时,李秋炎的嘴角轻轻上扬,他感受到了一丝胜利的快感。他身旁的人们也仿佛被这股笑意感染,虽然没有人笑出声,但他们的目光都紧紧锁定在林小风的身上,仿佛在等待一场精彩的表演。

    李德贤看着林小风,无奈地叹了口气。他放下了手中的小棍,走到一旁坐下。那眼神中的愤怒和失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疲惫。

    “老林啊,你不知道啊。”李德贤叹了口气说道,“这孩子啊,教他枪法他不学,教他学问他也学不会。我实在是没办法啊······”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和颤抖,仿佛要将所有的辛酸都倾诉出来。

    林小风听了这话,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同情和怜悯。(本章完)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