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而动(28)

第(2/2)页

家一起联络聊天,各抒己见,好不热闹,彼此的距离就显得更近了。

        歌曲《鸿雁》从蒙古乌拉特民歌变成宴会之歌、再进化成流行歌曲,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转化过程,就变成了流行与民族的完美结合。歌曲的结构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就很神奇的如同建设的人生轨迹:因为父亲的南下之路,自己就成了宜昌之子;在宜昌有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也有了少年时代的好朋友;回到河北老家,有了差一点被炮弹炸死的惊险,也有了参军入伍的经历;有了大学的深造,也有了从工人到老总的发展过程;有了保定陪着孙女读书的忙碌,也有了打乒乓球、吹单簧管的乐趣;有了如今每天围着孙女转的节奏,也有了夜深人静之时,看着手机、听着音乐和远方的朋友在网上聊天的快意。

        那首深沉而又充满回忆的音乐在深夜寂静的房间里缭绕,就有了些如泣如诉的沧桑:"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颤,草原上春意暖。"

        建设感觉自己就是那只每年冬天都会南飞北归的鸿雁,和洪升所说的那样:"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可是在他的那些身在宜昌的老同学、小伙伴眼里,建设退休以后经常的南北奔波,就是北周庾信在诗里写过的那种单飞雁:"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更易勾起他们的伤感之情。其实,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作为个体都是一只只的单飞雁,在属于自己的飞行过程中书写自己的历史,而那些老同学、小伙伴因为曾经在不同的时段和他同飞过,了解他的过去,所以就有了共鸣,也有了感情,越是年龄越大、岁月越长久,这种思念就越显得珍贵和重要。

        《鸿雁》的歌声在建设的房间里继续回旋上升,就有了些高昂的情绪:"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好一个"不醉不还",这就是建设的期盼,也是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其他所有退休老人们的共同期盼;昨天的成功或失败、幸福和痛苦、清醒与迷茫、欢愉与离别都已经翻篇了,说是"最美不过夕阳红"也好,"活出个人样"也罢,重要的就是活着,有尊严、很愉快的活着,活在自己平淡如水的生活里,也活在老同学和小伙伴为数不多的交往中。闲暇之余,一个人,一支烟、一杯酒、一杯茶,独对窗外,想一想曾经的过往和几乎看得见目的地的归属,就让《鸿雁》悠远的旋律直抵内心,在各自的心底里荡气回肠!

        "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急就于2016年10月18日晨)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