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始皇帝惊喜,连荀圣都为国师折腰(求首订,求自定)

第(2/2)页


        而且孔子的主张,是一种几近于大同的理论。

        《论语泰伯》中讲:“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意思就是天下太平的时候,我们就出来做事。天下大乱的时候,学问用不上,就去做隐士。

        荀子也一样。

        想入朝,可却并非什么官都做!

        毕竟。

        一个读书人,花了一生的时间,去讲述自己治国之道。

        自然会想要入朝施展抱负。

        可往往这样的人入朝后,只认定自己的思想流派,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且不说其主张正确与否。

        他们都会不予余力的朝着他们的思想主张前行。

        哪怕冒着砍头的危险。

        都会和当权者正锋相对。

        这也是当初始皇帝很想请荀子出山,却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的原因。

        当到达了荀子这样一个境界之后。

        帝王的权术对于他是不起作用的。

        你就算拿刀砍了他们的头,恐怕他们也不会眨眼!

        而现在。

        始皇帝终于不用纠结了。

        因为。

        朝堂上出现了一个和他有君臣之礼,又有君子之交,而且才华横溢,能够让荀圣都折腰的人!

        那便是国师赵祁。

        如若说现在赵祁在声望上,还达不到孔子荀子,这般圣人境界。

        可!

        这仅仅是因为赵祁太过年轻。

        始皇帝无法想象。

        当几十年过去,国师赵祁究竟会有怎么样的建树!!!

        始皇帝眼神扫过众臣,道:“隐居已久的儒家荀圣出山,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没有第一时间说话。

        因为他们不敢妄言。

        而在场的人中。

        唯有李斯最有发言权,因为李斯便是荀圣的弟子。

        更是大秦丞相。

        李斯深吸一口气,道:“回禀陛下,臣以为,荀圣并非出山,而是国师变法是为天下学子谋福,更是福泽万民,从荀圣拜国师可以看出,国师如今当可为一国之师也,当科举制实行之后,从科举中走出来的才子,都将以国师赵祁为目标,标榜自身德行,此乃是我大秦之幸也!”

        始皇帝道:“说的好,推行科举制事不宜迟,此时就交由国师主持,丞相李斯为辅,尽快将我大秦之才能者,系数选拔出来!”

        李斯躬身道:“诺!”

        不得不说。

        赵祁的一系列动作,真的让人无比折服。

        在朝堂之上。

        赵祁的地位,更是愈加的稳固。

        而百官们也对赵祁敬佩有佳。

        这并非仅仅因为赵祁国师的身份尊贵。

        更重要的是,赵祁所做的事情,其对天下百姓,对读书人的这种无私的包容和引导。

        才是真正让人心悦诚服的根本。

        始皇帝一锤定音!

        开始推动科举制!

        随后。

        冯去疾站了出来,道:“陛下,臣有急报!”

        始皇帝道:“禀!”

        冯去疾道:“当初国师打造曲辕犁,陛下选择了几个郡县作为试点,如今第一季的收成已经完全结束,臣收集了各个试点郡县的收成情况,无一例外,相较去年收成,今年所有郡县的收成,都高达一倍有余!”

        嘶……

        听到冯去疾的话。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什么!!!!”

        “没听错吧?”

        “我记得陛下选择的几个郡县,都是每年收成最差的啊!甚至好几个郡县,每年都需要国库拨款救济!”

        “就因为曲辕犁的推广!”

        “今年就足足增加了一倍有余的收成?”

        “这……太夸张了吧?”

        “神器!”

        “这曲辕犁真乃神器也!”

        “国师之才,令吾佩服的五体投地。”

        “如此一来,这几个郡县,今年非但不用国库拨粮救济,反而能上缴税收!”

        “这样惊人的变化,竟然是国师随手而为之!”

        始皇帝眼神扫过众臣,众人都瞬间安静下来。

        始皇帝开口道:“好,李斯,将此事通过布告文书,昭告天下!”

        李斯的动作很快。

        因为昨天就得到了这个消息。

        所以。

        他已经拟好了布告。

        退朝之后。

        就直接昭告了天下。

        而这一布告。

        瞬间引起了大秦所有百姓的震惊!

        这种宛如惊涛骇浪般的震撼,如海浪一般,一浪接着一浪,在整个大秦疯狂传播起来。

        要知道。

        对于大秦最底层的百姓来说。

        什么是最重要的?

        是科举制吗?

        那是读书人的事,虽然会从百姓中选拔,可作为底层的百姓,至少十年内,也难出几个能和诸子百家和贵族竞争的对手。

        寒门出贵子!

        在大秦这样的历史环境中。

        起码要经过一轮思想上的变革!

        对于他们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就是能够填报肚子,让自己活下去的粮食!

        而现在。

        布告上的几个郡县,一直以来,都是收成最少,每年都要让国库拨粮的郡县。

        竟然超越了大多数的郡县。

        粮食收成翻了一倍有余。

        这对于依靠耕地为生的大秦百姓来说,无疑是最为震撼的!!!!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