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始皇帝惊喜,连荀圣都为国师折腰(求首订,求自定)

第(1/2)页

荀子!

        乃是战国末期的赵国人,他是这个百家争鸣时代的集大成者。

        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

        主张礼法并施!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

        荀子被尊为圣人。

        最重要的是,他熟知诸子百家思想的优劣。

        对于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思想,认为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治国思想。

        然而。

        在大秦却独尊法家。

        荀子对于严刑峻法颇为不削!

        故儿。

        隐士而居!

        别说是荀圣了。

        大秦如今的丞相李斯,便是荀圣的弟子。

        他一生著书立说,收徒授业。

        整理传承如诗经、尚书、礼、乐、春秋等典籍。

        荀圣可以说是盛名在外,在天下读书人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谁都没有想到。

        多年没有参与凡尘之事,一心只收徒授业,精于整理典籍的荀圣竟然出声了。

        而且!

        还写了一篇《致一国之师书》!

        这瞬间引起了天下读书人的震撼。

        那可是荀圣啊!

        就算始皇帝权势滔天,也得震惊,惊叹!

        当然!

        始皇帝并非是害怕荀子,只要始皇帝想,别说一个荀子,就算是诸子百家,他也可以横扫之。

        只是。

        荀圣乃是天下读书人的代表,其才能当时无人能及,始皇帝倒是曾经动过请荀圣入朝的念头。

        不过。

        最终没有达成。

        此时!

        天下读书人已经彻底沸腾了。

        “荀圣!”

        “好!妙!荀圣不亏是诸子百家集大成者!”

        “这篇致一国之师书,深刻的写出了,国师赵祁于百姓,于文人,于陛下,于国家之贡献!”

        “慷慨激昂!”

        “这篇文章,将大秦目前的穷途暴露无遗,丝毫没有那些大臣的拍马之嫌!”

        “角度刁钻,极为有远见!”

        “而且将国师赵祁推上了圣坛!”

        “还对国师赵祁三拜,以敬国师为国为民之心!”

        “能得到荀圣认可!”

        “能让荀圣折腰!”

        “国师之功绩,是天下黎民百姓的福音!”

        ……

        轰动!

        震惊!

        荀圣的文章,如靡靡之音,振聋发聩!

        原本那些跳脚的贵族一时间都闭上了嘴巴。

        要知道。

        一般的贵族,都自认为自己乃是高贵的,而且是有文化的上等人。

        而像荀圣这般的存在。

        基本上就是这些附庸风雅之辈,全力追捧的精神支柱。

        大多数人是达不到荀圣这种境界。

        可他们却需要借用荀圣之名义,为自己的附庸风雅找一些更有说服力的依仗。

        然而。

        当荀圣直接对赵祁下拜。

        这些自诩文人的贵族,只能无比的震惊。

        “这……这怎么可能!”

        “国师赵祁,不过就是有些小聪明,怎配荀圣折腰?”

        “完了,一切都完了!”

        “我竟要和贱民同朝为官,实乃是……哎……”

        “我们六国遗老遗少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暴君,这就是暴君纵容的结果!”

        “吾早就知道,暴君绝对不会放过我们,如今正是对我们下手的时候。”

        “暴君和国贼狼狈为奸!”

        “推翻暴秦统治!”

        “光复六国之威严!!!!”

        ……

        贵族们的叹息,六国遗老遗少的无能狂怒,并不能改变什么。

        科举制的推行势在必行。

        而且经过荀圣出面,更是形成了一种势!

        一旦形成了势!

        必然势如破竹。

        而始皇帝也召集群臣,在章台宫开了朝会。

        始皇帝身穿玄鸟黑袍,端坐在高台之上。

        可以看的出来。

        始皇帝精神抖擞。

        虽然表面没有露出笑容,可那是打心眼里的开心!

        如果问始皇帝。

        普天之下,谁最难搞定。

        那他必然会说是读书人。

        虽然!

        秀才起兵,十年不成,读书人大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

        带兵打仗,他们未必能行。

        可说起治国安邦之策,却能够口若悬河。

        而大多数读书人都有一种通病,那便是认为自己极具风骨。

        他们不为半斗米而折腰,不会向权贵卑躬屈膝。

        甚至可以一根筋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前行。

        死亡未能威胁之!

        比如孔子。

        孔子很想进入朝堂,可惜事与愿违,一生也不得志,周游列国十几年,却没有人肯重用他。

        为何?

        是因为孔子没有文化水平吗?

        不!

        是因为孔子太过有原则。

        他想要入朝,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实现他的治国蓝图,他一心想着推行仁道,恢复周礼,实现他的政治主张。

        如果不实践的话,他的那些主张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一点用也没有,并且也无法验证他的主张是对是错。

        所以,孔子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