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惟道独尊清天下

第(1/2)页

长安城有两座皇家宫殿,分别是大兴宫和大明宫。两座宫殿相邻而立,距离非常近。
大兴宫原为隋朝皇宫,坐落在长安城中轴线的北端、大明宫的西南面。
它建在长安地势最低的一块洼地上,每当夏日雨季来临,大兴宫里潮湿燥热,不适合长期居住。高祖皇帝退位之后,太宗皇帝为表孝心,决定在龙首山九一高地,给他修建一座避暑行宫。
龙首山位于长安东北,山脉自长安西南的樊川一路北走,横亘六七十里,被誉为八百里秦川的关中龙脉、天下之脊。站在这里,长安城可尽收眼底,隐隐约约还能看见连绵不断的终南山。
工程刚开始没多久,高祖皇帝驾崩,这座宫殿的建造也随之停了下来。直到龙朔二年,李治天皇命司农少卿梁孝仁重启了大明宫工程。
第二年,大明宫基本建成,李治迁入大明宫执政,自此,这里成了大唐王朝最重要的视朝听政之处。每逢朔望之日,他会移步大兴宫会见群臣;遇登基、殡葬或告祭等国家大典,也会移于大兴宫进行。
李治听说叶法善天师已经入京,撑着病体,在大明宫宣政殿接见了他们。
他身形高大,剑眉朗目,隆准高鼻,八字须,一缕短须垂于燕颔。头上一顶漆纱幞头,身着赭黄色捻金满地日月纹圆领袍衫,腰束九环带,脚蹬玄色六合靴,端坐在龙榻上。
“福生无量天尊!”叶法善天师走到御前,叉手行跪拜礼,“微臣多年未见到陛下,心中甚是挂念!今日应召得见,咫尺天颜,雄姿英发,依然不减当年!”
“依稀记得,叶卿离开长安,已有十三载了吧?”李治走下大殿,将他扶起,上下打量着,“朕患病多年,早已霜发斑驳,只是被这漆纱笼冠遮住,看不见罢了。倒是你,这么多年,没长一道皱纹,没白一根发丝,依然是一副神仙面貌!”
“微臣已到耳顺之年,无所违碍于心,皓首苍颜是迟早的事。”
“叶卿素有神仙之名,哪有这么轻易老去呢?”李治粲然而笑,“朕还得感谢你将叶法师推荐到宫中,在他的悉心照顾下,朕的风眩症大有起色,发作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那是师叔的功劳,微臣不敢冒功!”
叶静能法师道:“侄儿,陛下原本计划公主大婚后,马上启程回东都洛阳颐养圣体,听说你来了长安,特地推迟了行程。”
“感谢陛下厚爱!”叶法善天师听了,急忙叉手作揖,“臣有一事要向陛下请罪,由于时间紧迫,臣尚未淬炼成护国圣剑,请陛下再宽限一些时日。”
“此事不急,宫中不能淬炼兵戈,等到日后再说吧。”
君臣相见,叔侄相见,自是欢喜,有说不完的话。
当晚,李治在麟德殿举行了一场宴集。
…。。

席上,高朋满座,鼓乐齐鸣。叶法善天师环视四周,除了师叔、程务挺、薛元超等人,并没有几个相识的老面孔。座上侍中裴炎、中书令崔知温,还有一众人叫不上名字的官员,都是活跃在朝中的新臣。
他侧目低语,问同坐一桌的叶静能法师:“师叔,今日席上没有见到天后和太子殿下。”
“公主新婚,天后殿下有很多事要处理,不能出席。原本,陛下也请了太子和太子妃赴宴。但太子妃韦氏身怀六甲,行动不便,所以没来,只有相王殿下应邀出席了。”
“哪一位是相王殿下?”
叶静能法师向御座下方悄悄一努嘴。
纱帘低垂,半遮半露。叶法善天师依稀看见一位男子,面容清瘦,净白无须,发束漆纱远游冠,插了一根黑犀骨顶簪,一袭素雅的芦灰色水波纹袍衫,腰束玉扣鞶带,蹬一双羊皮短靴。
浑身上下,干干净净,没有一件多余的配饰,去衬托他的俊秀之貌。
相王李旦是天后幼子,太子李哲的同母胞弟。叶法善天师离开长安时,李旦大约五六岁,只记得他温恭内敛,见谁都是文质彬彬的样子。
“相王殿下刚到舞象之年,未行冠礼,为人处事十分低调,不喜欢朝歌暮弦、飞鹰走马,太子殿下数次邀他出去玩,他从来不去。到长安这么久,师叔从未有机会与他说上一句话。”
叶法善天师不由得多看了几眼。李旦久久都未举杯动箸,也不与人交谈,流露出几分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沉静和忧郁气质。
酒过三巡之后,李治想起了薨逝太子位的李弘和关押在秘所的李贤,心中哀伤不已,不知不觉竟然泪下两行。
全场肃穆,众人静静地看着他的泪水从青筋隆结的指缝中洒下,滴滴都是痛心入骨。
李旦无动于衷,依旧默默地坐着。也许,他在痛恨自己的父亲,身为一国之君,为什么连自己的儿子也保护不了。
李治天皇的第一任太子李忠,为宫婢刘氏所生,非嫡非贵,惨遭废黜,改封为梁王。显庆五年,又废为庶民,迁居黔州。麟德元年,右相许敬宗受武照天后指使,构陷李忠与宰相上官仪、内给事王伏胜谋逆,李忠被赐死在黔州居所。
显庆元年,天皇五子,天后长子李弘被立为第二任太子。上元二年,李弘随帝后出行东都洛阳,不幸猝死于洛阳合璧宫绮云殿,年仅二十三岁。
李治悲恸欲绝,追封其为孝敬皇帝,以天子仪礼,厚葬于恭陵,配享太庙。随后,沛王李贤被众臣推立为第三任太子。
李贤和李旦一起在宫中长大。那时候,李贤对小他七岁的李旦格外照顾,教他识字,读书,骑射、蹴鞠,亦父亦兄,亦师亦友。在他立为太子之后,日理万机,还不忘辅导他的功课。
李贤的性格任性刚烈,处事果断有胆识,且不为旧礼所拘。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跌倒了就爬起来,哭是没有用的!李旦觉得,李忠和李弘都是死于太仁慈,二哥李贤的锋芒多刺,应该能为他披上一件结实的铠甲。
…。。

没想到五年后,二哥李贤照样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他的人生轰然落幕,再无爬起来的可能。
三哥李哲被推为太子之后,兄弟俩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担忧。
程务挺将军见状,急忙劝慰道:“陛下,孝敬皇帝在太子位时,慈惠爱亲,仁孝闻于四海。不幸遇难,陛下几度追怀哽咽,父子情深,普天百姓俱痛也。斯人已去,还请陛下不要过于哀痛!”
叶静能法师道:“新太子殿下,仁民爱物,心怀天下,这是大唐之新福。请陛下节哀!”

叶法善天师也好言劝慰了一番,并说了括苍神人传太上之命,令他辅佐大唐天子一事。李治天皇听了,才转悲为喜。
“太好了!玄元下降,紫气浮天,灵飞太鹤山洞天。陇西李氏之家得其庇佑,已经几百年了。朕很久很久未听到如此激动人心的消息了!”
李治因常年风眩头重,视力模糊。但此刻,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无比激动的光华。天地共尊的太上老君显圣人间,亲自为大唐王朝的兴盛点兵点将,李唐王室作为神仙之苗裔,得到上天庇佑,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隋末,四海鼎沸。隋失其鹿,天下群雄争相逐之,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滚滚而起。
大业十三年六月初五,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茅山宗道士王远知、潘师正等人四处预言,声称李渊为真龙潜世,太上老君亲赐镂金冠子、紫丝霞帔,命他起兵,拯救天下苍生。
他们率军进入关中,著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