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妙手回春得君心

第(1/2)页

叔侄二人出了麟德殿,诸位弟子正等候在不远处。
大明宫内疏风过耳,皓月盈怀,清气扬扬,翛翛自得。
众人缓步穿行在凤楼龙阙间。叶静能法师走在最前面,两位弟子蜷缩着身子,紧跟其后,脚边几缕影子摇摇晃晃,一路跟随着他们。
知厚虽不善言语,为人勤勉自律、安分守常,倒也深受叶静能法师的信任和器重。另一位弟子名唤无虞,是他来长安之后收入门下的,年纪与知厚差不多,据说是城阳公主的外甥。
出生贵族世家,无虞为人有些傲世轻物,说起话来,不知轻重。
叶法善天师清清楚楚地听到他的嘟囔:“师父,您博学多才、法术高强,不仅为一观之主,还是东宫太傅,在长安道界声名赫赫。您看,师兄没来长安时,陛下封他为元真护国天师。他回到长安,未建寸功,陛下又让他住持大内道场三清殿,这着实有点不公平啊!”
叶静能法师道:“无虞不可胡说!长安玄都观也是著名的皇家道观。朝廷许多重要的祈福、追福仪式,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当年,隋文帝杨坚命营新都副监宇文恺在龙首山置建都邑,长安所有规划,皆出其手。
朱雀大街南北尽郭,有六条高坡,象乾卦六爻。
九一龙首原,为“潜龙腾渊”之地,此地为禁地;九二“见龙在田”之地,宜置宫殿,作为帝王之居;九三之地“君子乾乾”,宜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四之地“或跃在渊”,适合达官贵胄、寻常百姓居住。
而九五贵位,属于“飞龙在天”之地,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能居住的,所以,宇文恺在此处立玄都观和兴善寺镇之。
九六之地在少陵原一带、为“亢龙有悔”之地,六爻高  岗末端,应和“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之象。帝王高官死后,由阳转阴,高陵大冢多埋葬于此。
无虞的嘴撅得更高了。“师父,玄都观再好,也只是外道场,地位怎可与内道场比拟?”
大内道场是皇宫里最重要的道观,朝廷各类修斋设醮活动,如设坛祈福、祈雨止雨、禳灾却敌、设禁除妖,还有授箓、讲经等等,基本都在此举行。能住持大内道场的道士,地位自然是非常崇高的。
由于身份的限制,大内道场的住持一般不会长时间居住在宫廷内禁,大多是在结夏时入内,或临时应请入内道场行道。叶法善天师能得到长驻禁内的恩赐,的确是非常罕见的。
叶静能法师感觉自己严重低估了侄子在天皇心中的分量,以及他在长安道界的巨大影响力。此刻,来自侄子的压力,让他心慌撩乱,如鲠在喉,甚至有点喘不上来气。
尽管心里有点不快,但他仍然不动声色地呵斥了弟子的抱怨。“你师兄不是寻常道士,曾为朝廷效力多年,陛下对他恩宠如旧,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

李治天皇供养过众多知名的道士,如孙思邈、潘师正、刘道合、张果、王希夷、明崇俨等等,个个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大德高道。
在前隋时期,年纪轻轻的叶静能法师也曾是长安道界的群龙之首。重回长安一年,他很快获宠帝后,沐浴圣恩,还被天后亲自任命为太子太傅,负责教习  太子学业。
身居北斗之尊,自然也能与这些大德高道比肩齐声。
如果此时,让他在侄子面前纡尊降贵,他心里似乎很不情愿。
叶法善天师有些许尴尬,走到师叔面前,叉手道:“师叔,今夜还早,侄儿不打算回玄都观了,现在就去三清殿收拾一下。”
叶静能法师默默地注视他片刻,点了点头,温和地说道:“那你去吧,师叔就不留你了。”
叶法善天师目送师叔远去,才启步向北。
澄怀紧走几步,追上师父,道:“师父,弟子觉得师叔祖有些不开心了。”
“不会的,师叔祖襟怀洒落,哪是如此狭窄之人?”叶法善天师当即驳斥了澄怀的话,故意岔开了话题,“明日三清殿收拾妥当了,师父准许你两日假期,回家探望父母。”
“太好了!谢谢师父!”澄怀欢欣雀跃起来,“弟子很多年未见到他们了。”
师徒四人很快走到了三清殿。
三清殿位于大明宫的西北角,太液池之北,靠近玄武门。它不仅是大明宫最大的禁内道场,也是长安最华丽的道观,建于四丈多高的高台之上,层楼叠榭、碧瓦朱甍,四角飞檐高高挑起,飞出云表。
涉阶而上,走进熟悉的三清殿山门,见到三座主殿,依次是山门殿、三清殿、玉皇殿。
三清殿东北有文昌殿、祖师殿、三官殿。西北有药王殿、救苦殿、斗姆殿。
主殿三清殿内,点着零星几盏烛火,幽暗疏落,阑珊将尽。微光中,依稀可见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高坐神位。他们仿佛正在默默地等待着叶法善天师的归来。
李唐皇室敬太上老君为祖神,在大明宫太液池东北角,还专门立了一座太上玄元皇帝庙,夜常燃灯,旦常香火,供奉太上老君的尊位。
众人忙了半夜,将上下安排妥当,才各自歇下。
入秋后,长安秋风骤起,所到之处,草木摇落,满城肃杀。九月三十日,李治天皇下令,将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阿史德奉职等五十四员突厥降将全部斩杀于街市,长安城中更是增添了一丝萧索之味。
永隆改元为开耀,并没有给李治天皇带来些许欢喜。
最近天气转凉,他的风眩症突然复发,身热多汗,上气喘逆,整日头痛欲裂,周身躁扰闷瞀。便让内侍监姚瑞德公公宣叶法善天师入紫宸殿,为他诊脉疗病。
…。。

李治身着浆白色的中衣,形容枯瘦,精神萎靡不振,有气无力地躺在卧榻之上。沉疴痼疾,久治不愈,让他的身心备受折磨。
叶法善天师为天皇仔细切了脉,三指之下,脉动虚滑无力,浮濡而缓。
他闭目沉思,片刻之后,才叉手奏道:“陛下风邪上乘十分严重,干忤经络,五脏六腑的精气不能上养诸窍,致使您常年头痛视弱。请容微臣用伏羲银针治之,为您疏通经络,贯通血脉,缓解一下风眩之痛。”
话音未落,帷帘之后传来武照天后微微含怒的声音:“天皇陛下是高贵之身,怎可容你银针刺身!叶卿,你是不想要项上脑袋了吗?”
叶法善天师立刻起身,朝着帷帘行了个叉手礼,道:“天后殿下,微臣旧日用针灸治愈过多例风眩病人,银针砭刺头部,微微出血,片刻即可见效。陛下周身不适,形容憔悴,与其百般痛苦,不如尝试一下微臣的疗法。”
李治头重目眩,不堪忍受痛苦,眉头紧锁起来。他一手捂着脑袋,一手连连摇摆着:“叶卿为朕诊病论疾,天后不可加罪!”
帷帘之后,不再有声音传来。
姚瑞德公公扶起李治,面朝北面,交跏趺坐在龙榻上。叶法善天师从药匣里取出一包伏羲银针,在龙榻前的几案上一一摆好,取了三枚银针,小心翼翼地刺于天皇的百会及脑刻穴。
过了片刻,李治果然周身舒畅,精神百倍,视力也清楚了很多,不禁盛赞道:“叶卿真是华佗再世啊!几针扎下去,就令朕豁然意解,感觉沉疴顿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