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太子贤流配巴州

第(1/2)页

叶法善天师和澄怀站在子午驿外。
隆冬时分,秦岭山间万物枯寂,风摇寒枝,露出了铮铮铁骨。云起波骇,悠然出岫。峡谷两岸,两座苍崖直插天际,一条沣峪河从紧锁的峡间汩汩流过,激起清冽的浪花数朵。不时,有细碎的薄冰从河面上漂过。
茫茫子午古道,路随河流蜿蜒曲折,一直通往秦岭深处。
来驿站来为李贤送行的,只有太子李哲、相王李旦,还有太平公主和驸马都尉薛绍。
叶法善天师远远地站在他们身后。三两滴清雨落后,一股熟悉的花香飘然而来。
他正四处寻找着,耳边忽然传来一句:“冰胎梅骨,傲雪凌霜,香味清淡而持久,终究有别于那些喜欢争奇夺艳、芬芳馥郁的俗花!”
相王李旦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玉树临风般立在他的身侧。
他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芦穗色四角叶纹袷袍,软幞长靴,清朗俊逸。
“秦岭山间的梅花开得很早。在江南,梅花要到早春才会开放。”叶法善天师急忙作揖回话。
“叶天师虬枝峥嵘,苍劲如一枝卧梅,而有的人,看似枝繁叶茂,实则藏腑筋脉衰败,早已根朽枝枯。”叶法善天师侧目看他一眼,投以浅浅一笑。李旦一句话,让他回味了很久。
他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太子李哲身上。
昔日爱斗鸡的顽皮英王,已经成为顶天立地的大唐储君。也许是内心惶恐,也许是天气寒冷,他那略显肥硕的身子,在麂棕色的金叶纹袍衫中微微战栗着,寺人见状,在他肩上披了一件斗篷,才渐渐止住了颤抖。
过了片刻,几匹老马拉着几辆破车,从子午峪外橐橐而来。
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影跳下马车,向他们蹒跚走来。昔日少年雪白、意气风发的李贤,被囚禁了两年,饱经无妄之灾,变得皓首苍颜,面目全非,大家许久才认出来。
众人疾步向前。李哲拉着李贤的粗布衣衫,低声哀泣着,泪如泉滴。
他粗壮的手掌又惴栗起来,在李贤的衣袖上来回摩挲着。“眼下已经入冬了,哥哥一家上下,妻儿仆从,都衫履单薄,衣不蔽体的,如何能拖家带口,穿越崇山峻岭,顺利到达巴州?我回去就上书恳请天皇、天后怜悯,赐你秋冬衣物!”
此去巴州,要沿着子午古道,走过险峻陡峭的子午峪,翻过崎岖难行的秦岭山区和大巴山山区,才能从关中平原,走到千里之外的巴蜀盆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谁能肯定这一别,不会是永别呢?
“弟弟,不用了,哥哥从来不吃嗟来之食。好好当你的太子,不要落了两位皇兄的下场!”李贤倔强地伫立着,紧紧抓着李哲、李旦和太平公主的手,一刻也不舍得放松。
李哲道:“弟弟再无能,也不能冻着、饿着哥哥!”
…。。

两道乌黑的剑眉拧成了死结,李贤的眸子里燃烧着不甘和忿怒。
“曾几何时,宫中沸沸扬扬地流传起关于我身世的风尘之言,说我不是天后亲生之子,而是姨母武顺之子,如今想起来,我几乎相信这是真的!”
韩  国夫人武顺,是天后的胞姐,初嫁贺兰越石,丈夫死后,武顺以陪伴天后为名,经常出入宫禁,与李治天皇关系暧昧,一度传出了许多桃色绯闻。
如果李贤真的出于韩  国夫人之腹,那么,他的嫡子身份自然也就不存在了。他只敢独自疑惧,不敢说、也不敢问。
天后曾令北门学土,择撰《少阳政范》和《孝子传》送给李贤,让他仔细阅读,还亲笔写下书信,斥责他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之道。天后给予的无形压力、四处传播的流言蜚语,让李贤日日感觉四面楚歌,十里埋伏,内心惶恐不安。
“这只是流言而已。众所周知,哥哥出生于天皇天后祭拜太宗昭陵的途中。”李旦抓着李贤的肩膀,道:“我们只想知道,明崇俨是不是你派人暗杀的。如果不是,我们日后一定要为哥哥翻案!”
明崇俨是洛阳紫微城的内道场道士,洛阳偃师人氏,生得丰神俊朗,又精通道术、相术和医术,为天皇诊治风眩,颇有成效,深得帝后信赖,被封为正四品的正谏大夫。
李贤冷哼一声,道:“你们想想大哥的死,就知道明崇俨是不是我杀的!他被天后摆上了与我对弈的棋盘,处处高捧天后施恩天下,贬低我的相貌和业绩。关于我身世的各种谣言,就是他在宫中四处传播的!”
明崇俨曾对天后说:“太子殿下不堪承继,英王李哲貌类太宗皇帝”,又说“相王李旦相貌最贵”。
他遇刺之时,正在洛阳栖霞观里开坛讲经。那几天,李贤恰好到洛阳向李治天皇述职,住在紫微城中。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李贤就成了最大的嫌疑。
明崇俨活着的时候,没有帮天后把李贤赶下台,死了的时候,反而成了一步绝妙好棋。李贤最终被冠上一个刺杀朝廷命官的罪名,失去了储君之位。
兄妹四人悲愤难耐,泪洒驿站。
最是无情帝王家,薛绍第一次体会到了人性的险恶和人情的冷漠。他愁容满面,走了过去,也将手掌压在了他们的手上。“绍曾是东宫奉议郎,没能护佑殿下,这是绍的过错!”
“东宫奉议郎能做什么?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你再大,能大过那位一手遮天的女人吗?”李贤嘴里嗤笑着,将太平公主的手放在薛绍的掌心,“公主金枝玉叶,我们兄弟几个无比疼爱。贤走了,今后,由你代替我好好守护她。”
薛绍含泪颔首。如果可以,他只想和太平公主隐居终南山中,远离朝中的龙争虎斗。
…。。

“无上太乙救苦天尊!”叶法善天师走到近前,行了个叉手礼,“殿下此去巴州,跋山涉水,行路恐生不安宁,请带上这份六丁六甲护身金符,护您一路安然无恙。若有鬼神,可用此符箓召请六甲、六丁,并呼甲寅,神鬼皆可散走。”
“我早已被废为庶人,请叶天师直接称呼我名讳,勿唤我殿下了!”李贤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金符,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昔日,您曾在东宫教我研读道家经典。您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当时没能好好领悟这句话,才落了今日的下场。”
李贤是在哥哥李弘的璀璨光环中,被立为大唐太子的。一刚开始,他勤学苦练、夙夜匪懈,学习儒道经典,学习治国之策,学习为人处事。
但他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慢慢放浪堕落,经常率领东宫六率和府兵,到长安城外纵马游猎;与东宫户奴、乐姬们日夜歌舞升平,纵而无度;又豢养户奴赵道生为男嬖,长安城里人尽皆知。
东宫司议郎韦承庆等人,多次上书谏劝李贤,不要过度纵情声色、嬉戏宴游,应该博览经书以广其德,屏退声色以抑其情。可是,他却对此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
谁能明白,李贤作为大唐太子,未来的国君,整日犬马声色,放荡行事,只是为了向天后拱手让道,保全自己。
如今,  一切都成定局,无人能够逆天改命。叶法善天师纵然怜惜李贤,也只能长叹一声:“此是您命中定数,在劫难逃也。只望殿下能在巴州安然渡劫,后半生性命无虞。”
李贤单膝跪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