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适合自己的才最好,但鲜有人能找到。

第(1/2)页

“我去,这什么?!”姚言、赵嫣、周子言聚在一起看着各组组长交上来的小纸条。

        “超a学霸组:一班一班,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勇往直前!”满满的正能量,就是有点太正了。少了点痞气。

        “牛鬼蛇神组:一班出马,独一无二;激情飞扬,勇创辉煌!”有点一般了。

        “冰火人组:志斌在手,什么都有!一班最牛,炸遍全球!”太浮夸了!而且谁这么大胆敢直接拿老班名字用

        三人一个一个否定了这些口号之后,终于到了“颜王组”的口号。果然,一看到“制霸一方”,两个男斗士和一个女战士眼里都闪过了一道光。

        就它了!

        定下口号后,就到了第二重大的环节——挑班服。到了晚自习的时候,老胡一改往日严肃,脸上带着某种不易察觉的兴奋开始动员大家选队服。只见他有些激动地打开投影仪,带着蜜汁自信向讲台下认真埋头的同学们安利自己挑选的“男生蓝色短袖配黑色裤子、女生粉色短袖配黑色裤子、统一白色运动鞋”的一套团购打折、干净利落又整齐划一的班服。

        台下无人应答。几个本身就是如此穿着风格的大佬自然不在乎这些。他们是无论发生什么大事,都会戴着端正的眼镜岿然不动地做着自己的功课。可姚言是坐不住了。这简直是在他的审美雷区蹦迪啊!是可忍孰不可忍?

        身为文艺队队长的他果断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举手说道:“这是我们一班第一次运动会,是同学们增进友谊、强健体魄、争夺荣誉、展现本班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气质的好机会,所以,我提议,大家多多参与,每个人想一下班服,我们还是以纸条的方式上交到我和两位副队长那里,然后借用胡老师的手机投屏展示一下,现场投票决定,大家觉得怎么样?”

        老胡也看出了场面的一丝尴尬和大家虽不言明却暗流涌动的不情不愿,也聪明地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可以。今晚一次性把这些事情定好,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这个时候就不用都绷着学习了,该玩的时候也得放开玩,就按姚言说的办!”

        号令一发,仿佛是打开了花果山的禁言术。班里立刻嗡嗡一片。不过学霸毕竟是学霸,不出10分钟,全班人的纸条都已经收齐,大家也是泾渭分明,交完后立刻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老胡按照纸条上所写的开始在淘宝上搜,除了几个平平无奇的运动套装之外,还有什么“美少女战士装,男女统一”、“葫芦娃套装”、“野人套装”、“哈利波特斗篷”、“王子与公主”,一颗颗垂下的脑袋慢慢抬起,更多的目光聚集在屏幕上,有人开始交头接耳,三言两语到窃窃私语,还有人捂着嘴偷偷笑,直到看到“猛男肌肉短袖”的时候,全班“哈哈哈哈哈哈哈”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老胡也跟着笑了,难得和善地转过头面向大家:“这是哪个人想的馊主意?要穿你自己穿。”

        无人认领。倒是“拼搏组”的几个男生开始对着组内另一个瘦小的男生偷笑。

        罪魁祸首不言而喻。

        最后,大家终于从众多奇奇怪怪或普普通通的班服中选定了定制班服:红蓝两色自选,上面印上全班七十个人的迷你动漫头像。既独特又符合老师想要的整齐大方简洁不作妖。老胡让大家给组长自己的尺码和颜色之后统一交给姚言,让姚言回去网购,大家每天再把钱带来交给他。

        搞定班服和口号两件大事之后,就剩下一个“绝活展示”了。每个班的方阵如果能有那么几个人在最前面和最后面表演上个诸如“花式轮滑”、“翻跟头”、“胸口碎大石”之类的东西,那可是会大大吸引高台上俯瞰的领导老师们的注意,搞不好还能加个分,要知道队列也是有分的,整齐度、口号的响亮与否、整体设计是否别出心裁,都能成为考量的标准。

        令老胡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这个宏志班居然还真的藏龙卧虎。姚言自荐表演一段边走边跳的街舞展示力量,还呼吁“有谁感兴趣的一起上啊,我们还差两个人,保证教会。”“小蝴蝶”姜冉自告奋勇,表示自己学了六七年的民族舞,可以穿上舞蹈服在队尾来一段惊鸿舞做漂亮的收尾。

        老胡连连赞叹,心想这个运动会看样子能成气候。心里对姚言的观感也好了不少,觉得这个孩子还是会来事儿的。

        愉快地决定了之后,姚言就开始拉帮结派找同伙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卫智作为姚言的同桌很幸运地被抓去当一号舞者。虽然他有些无奈地表示:“我不会跳舞呀,是大舞痴。”姚言却潇洒地一挥手:“那你这长腿长手的白瞎了?没事你帅,我教你你绝对能会。”堵住了卫智的嘴。

        按照身高和整体气质,姚言又去找周子言,礼貌询(威)问(逼)这个高高瘦瘦长相还算耐看的男孩子。周子言不忍拂了姚言的积极性,便也答应下来。

        搞完运动会的事之后,姚言也没飘到外太空,马上想到了期中考试,还有答应卫智的帮他进步。经过两三日的观察,姚言发现,卫智上课的时候看上去听讲很认真,笔记也没在停,字也很工整,错题嘛也有按时整理,人呢本身也不是什么浮躁的人。感觉挑不出什么错的样子,就问:“你平时回家打游戏吗?玩手机吗?”

        卫智答道:“不太玩,作业都那么多了,也没有什么时间呀。”

        这就怪了。姚言想,难道他是在做表面功夫?表面上看着听课很认真,笔记也没少记,可会不会心思时不时跑了他自己也不知道?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姚言不但顾着自己的听讲,还时不时注意着卫智的动向。下课后会“拷问”他刚才老师讲了什么,有空了还会从卫智的错题本上随机抽一道题让他再做一遍,还会搞突然袭击抽查某个必须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姚言发现卫智的思维经常不是连续的。

        比如姚言听课重点不在记笔记,他会记关键词,宏志班的老师讲课都很有逻辑、条理清晰,其实只要像听故事一样跟着老师听一遍下来,不跑神、不为了记笔记而导致逻辑链条的中断,其实一节课下来都会收获满满,新课就会像过电影一样地串成串放映一遍,这个时候只要抓好课后的“黄金三分钟”,自己对照着关键词静默一下刚才所学的,梳理的过程中要是发现在哪里卡了,或者上课就没听懂,一定要及时问周围的同学或者老师,当天的问题一定要当天解决。否则越积越多,到后面自己都懒得管了。而差距,就是在这一天一天,一点一滴之中拉开的。反观卫智,他的笔记倒是多,字呢又追求工整干净,像是有什么强迫症,当然也可能是姚言太不拘小节,所以导致卫智每次听课的时候会为了记笔记而错失老师的讲解,逻辑链条一断,老师讲课节奏又快,他就很难再续上。人要学会取舍与选择,他选了笔记的“看上去多且工整”,然而又没有足够快速的手速和可以一心多用的大脑和收放自如的注意力,那这个方法自然不适合他,本末倒置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