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李家父子

第(1/2)页

按照他原本的打算,最好是不要帮李如松效力,而是进入兵部尚书府。这倒不是说,李如松比起兵部尚书这边地位低,而是王子晋的目标是立功,然后受封赏。也就是说,他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朝廷和国家,而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发展。

        在历史上,李如松是第一次明军大举入朝时的提督,拥有军事上的全部指挥权,如果王子晋这个知道很多朝鲜战争细节的家伙在他的身边出谋划策,而李如松又能从谏如流的话,这一场朝鲜战争很可能打出一个很漂亮的战果来,甚至一战定江山也未必可知。

        不过,在李如松手下有两个不好,首先就是李如松这个人不好伺候,他对于文弱书生的王子晋肯定是不会信服的,将门世家只会看拳头说话,徐渭那也是有了抗倭战争的战绩打底,才得到了李成梁的礼聘的。因此李如松会在多大程度上听从王子晋的建议,这是个很要命的问题,能谋而不能用,岂不要急死人

        第二点,就是李如松并不缺人。在他的手下,骄兵悍将有得是,而且已经是个很成熟的团体了。一个很成熟的团体,就意味着新来的人要想在这个团体中取得高位,难度要加倍提升,而不管李如松再怎么信任他,他的地位提升都会造成对现在李家兵将们的威胁。最终很可能造成一种结果,那就是王子晋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功劳却都落到别人的头上,他自己只能喝点汤水而已。因为李如松身为辽镇和宣府官兵的统帅,他也不能罔顾属下们的心意,随心所欲地提拔他这个外来户。

        所以说,能打赢日本人固然是一件大好事,可是没他的话大明朝最后也打赢了,况且打仗的地方又是在朝鲜,而不是在大明的土地上,这就让王子晋对于朝鲜战争胜败的大局观变差了很多。况且,大明的阁老王锡爵,能因为一件近乎莫须有的事情派人杀他,打压他,他又为何要牺牲自己来保卫大明

        而相反,兵部尚书石星手下并没有直系的兵将,所以历史上他才会招揽了沈惟敬这样的人,来办理中日两国之间的谈判邦交。在历史上,沈惟敬介入朝鲜战事的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李如松,李如松只不过是指挥了一年左右的战争,而沈惟敬前后足足混了六七年之久,往返中日之间就多达十余次,如果王子晋能在兵部尚书石星那里取得和沈惟敬同样的地位,甚至取而代之的话,这中间可供他发挥的余地简直大得难以想象。

        简单的说,在朝鲜战场上,大明朝并没有单纯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的把握,这是历史证明了的否则这一仗也不会要拖上七八年之久。在这种前提下,政治和外交手段就变得格外重要,可以说,那才是真正能影响到战争全局的位置。

        而王子晋要图谋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位置如此,他又怎么肯把自己和李家完全绑在一起不过话说回来,李如松在朝鲜的地位又会很特殊,不和他打交道是不可能的事,历史上沈惟敬就差点被李如松给砍了脑袋。因此王子晋思前想后,才意图把自己和李如松之间的关系确定在一个恰当的程度,既要有合作和沟通的渠道,又不是完全站在同一立场上。

        在向李如桢和盘托出自己的打算时,他的心里着实紧张得不行,手心都在一阵阵地冒汗,这要是惹恼了李如桢,人家可是锦衣卫,那北镇抚司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弄死自己这么个小书生还不是轻松写意

        哪知峰回路转,努尔哈赤居然会出来给他解围,听那话音还是得了李如松的吩咐。王子晋听得分明,脸上虽然没有那么惊诧,其实心里和李如桢几乎是上描写的他的性格啊

        不过话说回来,史书上人物的面孔,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呢毕竟历史更多地是记载一个人的作为和他的影响,而不是一个人的人品气量。

        虽然很不解,但李如桢还是很尊敬大哥的,也就不好去为难王子晋,只是鼻子里哼了一声,拿手指点了点他“王相公,在下也见过几个狂生的,像你这么狂的可没有,在苏州你敢跟我翻脸叫人动手,在这你敢顶撞我大哥,好,好样的我大哥要我放过你,算是你的运气,不过也不知道你明不明白,今天你错过了什么”挥手叫外面的李鱼儿进来,把王子晋送了出去。

        李如桢想想还是心里纳闷,抓着努尔哈赤就问“野猪皮,我说我大哥真是这么说的你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