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清君侧

第(1/2)页

  吴国的国都,吴王府邸之密室。
  此刻,吴王刘濞正和自己的亲信们秘密集会。
  刘濞乃是大汉宗室里的老人了,是汉景帝刘启的父辈人物。
  他能够受封吴王、统治东南三郡五十三城,可不仅仅靠的是血缘关系,更是自身的本领。
  他的父亲是刘邦的二哥刘仲,受封为代王。
  汉七年(公元前200年)匈奴攻打代国,  刘喜不能敌,于是抛弃臣民,一个人逃到了洛阳,并因此获罪,被降为合阳侯。
  从此,他们家就丢失了王位。
  刘濞成年之后,  被封为沛侯,就是老刘家的老家那里,  位置相当不错。
  刘邦的用意,  大概就是让他二哥这一支继承家业,担任守护祖先坟冢的职责吧。
  毕竟,刘邦和他大哥那一支关系非常糟糕。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刘濞就将以一个侯爵的身份在沛县终老。
  没想到,这时候英布造反了。
  刘濞为人剽悍勇猛且有野心,认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尽起沛国士兵,跟随刘邦前去平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战败英布之后,刘邦意识到东南之地偏远,如果没有刘氏镇守的话,必定还会再生叛乱,于是就将刘濞封为了吴王。
  从此,刘濞一飞冲天,成为了大汉朝廷炙手可热的诸侯。
  本来,  刘濞对刘邦一脉是十分感恩戴德的,一直老实本分,  坐着他的东南土皇帝,  逍遥又自在。
  直到吴国太子进京,和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汉景帝下了一盘棋。
  从此,吴国和朝廷就结下了梁子。
  刘濞长期称病,再也不入朝了。
  之后,刘濞的杀子仇人汉景帝刘启继位了,刘濞的心里就更加不爽了。
  如今,汉景帝接连治罪了三位诸侯王,将矛头直指刘濞,刘濞坐不住了。
  朝中疯传,下一个要被削藩的就是吴国。
  吴王刘濞听到消息之后,分析了一下,觉得可信度非常高。
  他本来就和汉景帝有仇,以刘启那种小心眼,怎么可能放过他这个老叔呢?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于是,刘濞向关东各个诸侯派出了使者,商量着一同起兵造反,  将汉景帝拉下皇位。
  如今,各个使者都已经返回。
  。。。。。。
  密室内,  吴王刘濞坐在双方,下面坐着他的那些心腹们。
  中大夫应高第一个发言。
  不久之前,他奉命出使胶西国,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只听应高说道:
  “冬天的时候,胶西王刚刚因为卖官鬻爵被刘启小儿惩处,削去了六县之地,对朝廷心有仇怨。回国之后,他一直秣兵历马。”
  “臣此次前往胶西,亲自面见了胶西王,诉说了大王的心意,胶西王欣然应允,表示愿意和大王一起发谋举事。”
  “胶西王让我回禀大王,‘今者主上任用邪臣,听信谗贼,变更律令,侵削诸侯,征求滋多,诛罚良重,日以益甚。’”
  “‘胶西国和吴国,都是天下知名的诸侯,刘启忌惮已久。今日他以胶西封爵事有过,削胶西地;他日,必定会故技重施,针对吴王,到时候恐不止削地而已,事情就不会这么简单了。’”
  “胶西王还说,‘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求,同欲相趋,同利相死。’只要大王愿意举起义旗,他必然第一个跟随,请大王不要犹豫,速速动手。”
  吴王刘濞听完中大夫应高的话,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你这趟差事办的不错。孤早就听说,胶西王勇而好兵,诸侯皆畏惮之。如今有了这个帮手,大事可期。”
  中大夫应高继续说道:“大王,非但胶西王愿意举兵,齐地的其他诸侯,在胶西王的劝说下,全都愿意一同举兵。”
  “齐王、菑川王、胶东王、济南王、城阳王、济北王都说,刘启咄咄逼人,做的实在是太过分了。如今除了造反,大家再没有一条活路了。”
  “他们都愿意跟随大王一起行动,只要大王的义旗一举,他们就从齐地杀向关中。”
  吴王刘濞听了这话,大喜过望,连说了七个“好”字。
  随即,他说道:
  “高帝之时,齐国乃是天下第一诸侯,实力冠于关东。”
  “如今,虽然被一分为七,但实力仍然不可小觑,有了此七国相助,我们最少能增加三成的胜算。”
  “应高,你这次非但说服了胶西王,还说动了七地的其他六王,功不可没,就是当年的苏秦张仪也不过如此。”
  “本王要重重的赏你。你听好,我国起兵之后,你立刻就前去齐地,都督七国一齐起兵,事成之后,你就是头号功臣。”
  中大夫应高满脸激动,再拜称谢。
  。。。。。。
  中大夫应高退下之后,内史常德站了出来。
  不久之前,他奉命出使燕赵两国,替吴王刘濞进行联络。
  只听常德说道:
  “大王,赵王以为一点小错,就被汉景帝削去了支郡,心中十分不满,认为自己罪不至此。”
  “回国之后,他也曾说了一些发牢骚的话。不过,他的胆子没有胶西王那么大,不敢贸然召集军士,进行演练。”
  “小臣到了邯郸之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向赵王说明了其中的要害,终于坚定了赵王的决心。”
  “赵王说,冬日长安大雪,人民死伤过半,今春又起蝗灾,这全是因为刘启的倒行逆施,是上天的惩罚。”
  “他还说,如果大王愿意举兵,替天行道的话,他一定马上起兵,夺回被刘启夺走的土地。”
  “赵国兵力不及吴国,但也能召集十万大军,进攻不足,自保有余。这十万赵王军士,陈兵漳水之畔,最少能够牵制刘启二十万大军。”
  吴王刘濞闻言,点了点头。
  赵国的势力在二十多个诸侯当中,本就不算十分强大的。
  如今,又被朝廷砍了一刀,削去了许多土地,势力就更弱了。
  刘濞不指望他能帮上多大的忙,只要他能够在北方捣乱,牵制汉军,给他们向关中进发的时机,这就足够了。
  他又问道:“你也去拜访燕王了,他是怎么说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