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风起关东

第(1/2)页

  话说刘荣献上新式农具,大汉的尚方、工官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无数的工匠,跟随着丁缓学习制作工艺,然后开始大规模的推广。
  这些农具首先在内史地区的官田当中得到了应用。
  这时候大汉刚刚开国不过几十年的时间,朝廷手中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地主。
  这些面积广袤连成片的官田,就好像国营农场一样,  给了这些新式农具发挥作用的舞台。
  实验效果很好。
  播种的效率直线飙升,播种完成的时间,比往年大大的提前。
  这一切,都证明了这些农具是有效的。
  从这一年起,刘荣的农具正式跨入了历史的舞台,逐渐推广到全国,在大汉掀起了一阵农业革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汉的农业走上了机械化之路。
  只不过,这些机械有些古老罢了。
  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刘荣得到了极大地关注。
  关中百姓称其为贤者,朝中官员夸赞其聪慧。
  刘荣的风头一时无两。
  。。。。。。
  刘荣的春风得意,自然也刺痛了一批人,尤其是他那些对太子之位有所觊觎的弟弟们以及团伙。
  刘彻的母亲王娡就是其中之一。
  她对于刘荣的得志十分不满,总想着找机会打击刘荣一下,以为她的儿子刘彻增加一分成为太子的希望。
  众所周知,刘彻是汉景帝最喜欢的儿子。
  汉景帝曾经不止在一个场合提起,“彻儿类我”,大有昔日刘邦宠爱刘如意的架势。
  这段时间,刘彻又因为一件小事,显示了其才智,赢得了汉景帝的称赞。
  事情是这样的。
  朝中有一个名叫严庆的官员,他的妻子李氏为一日之间为他剩下了两个儿子,也就是一对双胞胎。
  这对兄弟落生的时间相差无几,怎么区分二人的大小就成了问题。
  严庆乃是侯爵,  号西门侯,  大儿子能够继承他的爵位,小儿子就什么都没有了。
  因此,  这个问题关系重大。
  有人说先出生者为大哥,后出生者为二弟,这与后世的区分方法相同。
  还有人说体重大者为兄,体重小者为弟,这是从体重上进行区分。
  还有人更绝,说是先出生的是弟弟,后出生的是哥哥。
  原因是后出生,说明其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位于上方;先出生,说明其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位于下方。
  上为尊,下为卑,以此判定二人的关系。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这件事情在长安不胫而走,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谈资。
  人们议论纷纷,讨论到底谁才该是哥哥,谁才该是弟弟,十分火热。
  后来,这个事情传到了宫中,  传到了汉景帝耳朵里。
  当时,汉景帝正在王夫人的寝宫,于是拿这个问题考教刘彻。
  没想到,  刘彻分析透彻,说的头头是道。
  他引经据典,从多个角度说明了先出生者为兄。
  汉景帝闻言,十分欢喜。
  这个事情虽然简单,但是刘彻的学识却不简单。
  小小年纪,就精通各种经典,可以说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