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惊喜

第(1/2)页

宁真逸发现自己又饿了。

        这一段时间,每次吃饭的时候,便宜二婶都要闹点事。坐在小孩子那一桌的真琦真泽倒还好,宁真逸是每一顿都没能吃饱,包括今天中午。

        确认过弟弟妹妹并不饿,宁真逸给自己加了个餐。煮饭是来不及的,幸好还有些面条,拿青菜和鸡蛋当配菜草草煮了一碗面,宁真逸一边吃一边打量村尾这个屋子。

        虽然村民都管它叫破屋,但是说它破其实有点不公平,它只是因为多年没人住,长了一些杂草、积了灰尘,才显得荒凉。它实际上是个用青砖盖的、有五间卧室、院墙三米高、面积足有三亩地大的院子。

        等把它收拾干净,看起来就十分宽敞了。

        吃完面,真琦过来试图收拾碗筷,被宁真逸阻止,安排她去带弟弟,然后自己挽起袖子收拾碗筷。真琦看起来非常难受,一直在念叨哥哥的手是写字的手,怎么能洗碗。

        宁真逸只好用“你人小没力气,我怕你把碗给摔了。”敷衍过去。

        然后真琦开始念叨自己真没用。

        宁真逸感到头大,连忙哄她:“你带好真泽就帮了大忙了。真泽比什么锅碗瓢盆重要多了呀!”

        真琦想了想,觉得是这个道理,高高兴兴地带着真泽回屋去了。

        宁真逸十分心疼真琦。

        真琦小小年纪知道什么“写字的手”?这话必然是李氏教她的。再看她很自然就过来收拾碗筷的样子,就能想象小真琦以前在李氏手里过的什么日子了。

        让六岁的小不点儿带三岁的小不点儿并不能让宁真逸放心,他手脚麻利地把厨房餐桌收拾好,便赶紧擦着手回屋看弟弟妹妹。

        宁真逸回屋发现弟弟妹妹在床上扮鬼脸玩,瞧着还挺开心的,松了一口气,然后坐到床边一边看孩子一边对着一屋子家当思索:现在分家了,家中没有长辈,他首先需要考虑生计问题。

        首先,这次分家获得的财物有:

        现银:五百多两

        贵重物品:家传宝玉一块、沉香匣子、小金砖十块、李氏的金银首饰若干

        不动产:田契十五亩、州府房产一间

        书籍:史书、医书、四书六经等

        家具:书房的家具一套、卧房的家具三套

        厨房用品:厨具、餐具若干,油盐酱醋糖

        其他工具:镰刀、背篓、柴火、小篓子、竹篾条若干

        食物:大米八十多斤、鸡五只、各种菜蔬若干

        先说价值高的这些。

        现银五百多两瞧着好像很多,问题是现在住的房子已经说好要买,白日里宁真逸屋前屋后转了一圈,感觉这个屋子要买下来保守估计得要二百两以上,因为除了明面上的五间屋子、厨房、柴房以外,还有大小不同的三个地窖,虽然只粗粗扫了一眼,也能看出当时挖地窖费了不少心思,即使这么多年没人住了,地窖里依然干燥阴凉,只怕挖地窖费的银子比地面上盖的屋子还贵呢。

        这样一来,剩余的银两就只有三百两左右了。

        三年守孝后,自己要念书考科举,真泽也要送去私塾启蒙。

        原主念的柳怀书院,是柳怀州最好的书院。南方文风鼎盛,柳怀书院在全大昭能排得上前三,束脩自然贵,一年二十两。但原主当年因为是小三元,入学的时候就免了束脩,不仅如此还有“奖学金”一年五十两。

        原主能年纪轻轻考出个小三元,自己却不是古人,科举之路未必能时时顺遂,更何况不管学什么都是越来越难的。真泽以后也要念书,天资再好,起码也得念个十几年,若是没什么天分……那就再说。

        幸好还有那五十两“奖学金”,即使真泽也进入束脩最贵的柳怀书院念书,也还是有赚。

        可是考科举又不是只有束脩费钱。

        这个平行时空,《乐经》并没有失传。穿越者皇帝推行科举制之时,本不想考《乐经》,然而那群士大夫咬死了不肯删掉《乐经》,说什么“礼乐礼乐,乐本就是礼的一部分,不通乐理等于无礼。”一群大臣又是死谏又是撞金柱的。皇帝见事不可为,便趁机多加了一门数学、一门物理在科举之中。

        所以大昭的科举还有一门音乐课要考,买琴的费用就是一大笔。

        再加上在学院里伙食费要钱、校服要钱、笔墨纸砚要钱、考试之前找保人要钱、去考场路费要钱……但凡家庭条件差点,都考不起科举。

        一家子人总得吃饭,按照家中三人的食量,一个月粮食总也得消耗六、七十斤吧?按细粮算,一斤大米如今是十五文,七十斤就是一两零五十文,一年就是十二两六百文,这还只是主食,菜蔬、蛋肉等都没有算。按现代人的营养标准正常吃的话,一家人一年怎么也得要三、四十两。

        降低伙食标准是不可能的,宁真逸不能接受。

        最后,他宁真逸不擅长古代没有电器辅助的家务活,而且他要在守孝这三年里把原主脑子里的知识化为己用,并没有多少时间承担家务。

        然而照顾两个儿童,其中一个还是幼儿,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小孩子会生病、会乱跑,病了不得要人照顾吗?跑得满头大汗浑身脏兮兮,不得给他洗澡换衣服吗?还有吃喝拉撒,哪一样不要人管?而且真琦是女孩子,按照男女七岁不同席的传统,他们兄妹俩明年就该开始避嫌。

        肯定要雇人帮忙带弟弟妹妹的,而且一个人绝对不够,这又是一笔支出。

        林林总总算下来,这三百两也花不了几年,再说总得留点钱应急。

        住在乡下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遍地都是食物,大部分配菜都可以从山林中获得,只要你认得那漫山遍野的食物。

        能吃饱后,考虑的第二件事当然是赚钱。宁真逸始终没有忘记现在是小冰河时期,天灾随时会来,未雨绸缪是很重要的。

        若是水灾,需要避难所。若是旱灾,需要有存粮。

        避难所尚且可以在山中寻找,存粮却必然要买——如今是四月上旬,家中分家所得的粮食肯定不够他们吃到秋收,还要在地窖里藏一批品质低一些、耐储存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那些祖传之物是不能动的。他们兄妹三人年幼,而贵重物品却过分值钱。若是被人知道,转眼便是弥天大祸,她身板太小,实在遭不住。

        今天分到的十五亩田地,自然是要继续给佃户种了。若是建元帝的幸运buff仍然生效,等到秋天,宁家就能获得一批粮食。

        由于自己是秀才,名下有三十亩地可以免税,地里种什么也可以自己决定,而要交税的地,就有一部分需要按官府的要求种植了。

        好在无论如何,佃户为了自己的口粮,必然会尽心尽力种地,绝不存在偷懒或者故意破坏的情况。

        府城的那套房子,现在可以出租,直接长租三年,等自己出孝后再收回来,租金也是一笔收入。

        还有便宜娘亲的首饰,这些东西男人用不上,等妹妹长大一些,直接给她吧,现在先收起来。

        画轴里的医书,要取出来放书房里。宁真逸并不打算做大夫,不过知道点医理没什么坏处。万一家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毛病,自己会抓药不比走十几里路去县城找大夫方便?

        宁真逸当即拿起画轴拧了拧其中一头。如原主记忆中一样,拔下一端的塞子之后,就能看见卷起来的小册子了。

        宁真逸在取医书的时候不小心让画轴上的木刺扎到手,嘶嘶地吸着气想把手指含进嘴里,却不小心把一滴血珠子滴到玉佩上,很快被玉佩吸收了。

        他其实看见血珠滴玉佩上了,本打算马上清洗玉佩,然而眨了眨眼却找不见血珠了,他还以为是自己太累,眼花了呢,疑惑了一会儿没有头绪,便把这事抛到脑后。

        理清完财物,宁真逸又去查看书箱,在其中找出了厚厚一叠密密麻麻写着字的纸张,似乎还有个账本。现在没空,先放着,等回头有空再看都是些什么。

        不过翻了半天是真的没找见便宜爹的私房钱啊,难道便宜爹赚的钱全部都上交家里了吗?离谱。

        贵重物品盘点完毕,再来说其它东西。

        油盐酱醋跟二婶对半分以后,数量并不算多,以他们三人的食量,大约能吃三四个月。可是宁真逸毕竟打算雇人,甚至有可能需要买人,家中多囤一点油盐酱醋,不会错的。

        那几只鸡长得瘦巴巴的,瞧着不是很健康的样子,又是老母鸡,不怎么下蛋了。他打算这几天陆陆续续把鸡吃了,鸡内脏还能尝试做饵料捕鱼。

        他可以找人定做鸡舍,在自己家里养鸡。等家里的几只鸡吃完,鸡舍怎么也该做好了,到时候买一批鸡崽养在家里,半大的小公鸡吃起来最是嫩滑,而母鸡养大了就能下蛋,岂不美哉~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也不知道古人守孝的“不能吃肉”具体是怎么个操作。但是大昭这里,规定了守孝不能吃畜肉。具体地说,是守孝不能吃牛羊猪这三种用于祭祀的肉,除此之外,天上飞的,水里游的,照样吃。

        宁真逸很感谢这一条律法。他自己上辈子早就给自己亲生父母守过孝了,还想让他来第二次!?反正他现在是哀思不起来的。而真琦和真泽的年龄又太小了,真的三年不吃肉,那要影响身体发育的。

        幸好啊,这个世界守孝只戒牛羊猪肉。

        宁真逸又收拾了其余的杂物,李氏的东西里找到了几包蔬菜种子,装种子的纸包上还标明了品种。既然有菜种子,就可以在院子后面开几分地出来种菜了。

        今天已经过去大半,现在是申时,也就是下午三点。他可不想晚饭就吃个炒鸡蛋、炒青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