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斗争

第(1/2)页

番禺城附近的山坡上,一片热火朝天。

        宁真逸所规划的新城远远比旧的番禺城大许多,他圈起来的那块地附近的树木、植物全都被清空,土地被挖开。在开始建地面上的部分之前,地下管道等各种设施就要先建好了。

        殷华清派来的道士帮助宁真逸冶炼、打造出了坚硬的金属轨道,宁真逸将这些轨道从采石场一路铺到建城的地方,沿着划定的新城绕了一整圈,大大减少了搬运建材的人力。

        地下管道是宁真逸和杨静一起设计的。这位年轻的秀才多次科举失败以后,放弃了继续考的想法,专心研究建筑,从业多年,经验丰富。其中,排水问题作为建筑的基础,是被杨静重点研究的问题。

        总之,几个月前杨静就来了番禺城,并和勘测地质的工匠一起研究了许久,定下了合适的地址。如今几个工匠分别领了人各自带人搞他们负责的部分。

        张工带人修水库,作为以后城中的水源;李工带人挖地基,新城的地面全部铺设三层厚厚的青石板,谁也别想未经许可随便在地下搞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杨工则带人在已经挖好地基、敲实土地的地方铺设暗渠,这些暗渠就是排放生活污水的地方。另有一部分的管道是通往要建在新城下方的化粪池,这又是另外的人负责。

        毕竟农业是最重要的。

        所有参与建城的人员,都会根据贡献多少下发一种被宁真逸称作代币的东西,可以在宁真逸设置的兑换处兑换各种各样的货物。这些代币也是殷华清让他手底下的道士炼制的,硬度和工艺水平已经可以和现代的硬币媲美了。

        那兑换处只收代币,别的东西都不收。兑换处好东西很多,都是日常生活用的到、并且很好用的东西,价格还很便宜。

        工人们收到了代币,发现代币非常坚硬,难以破坏,而且拿在手中也很轻盈,不管是重量还是硬度都完爆市面上那些被剪过、被破坏过的官钱。渐渐地,干脆直接把代币当作流通的货币使用了。

        大昭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很乱。当初建国之时铸造的是一种叫做刀币的货币,刀币的制作工艺符合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破坏起来很容易,而且官方铸钱用的材料都是最好的。于是世家们纷纷破坏刀币,切掉刀币的边缘,用切下来的边缘铸造新的刀币,或者干脆削薄一半,一枚刀币变两枚。后来建元帝上位,世家就更肆无忌惮了。

        渐渐的,市面上的刀币越来越破烂,百姓也不爱用。现如今百姓交易用的硬通货是粮食和布料,不过粮食比较重,不方便携带,所以更多是用布料交易。如今宁真逸下发的代币横空出世,坚硬又轻便好用的硬币立刻取代了不好携带又不好保存的布帛,成为了新的货币。

        虽然精打细算的百姓们大多喜欢存钱,可是代币只能在下工必经之路的那一家店铺使用,官方并不承认,所以大部分百姓觉得存下来也没有太大意义,关键是不知道那一家收代币的店铺什么时候会关闭,于是纷纷把代币花掉。

        随着时间推移,大家又开始用代币互相交易,渐渐的,代币成功在番禺城中流通开来。

        由于代币的正面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大家觉得代币这个名称太难听,干脆将它叫做牡丹花币。

        不止旧县令和他背后懿王的势力,连当地的豪族都要疯了。

        豪族掌控一地的手段,无非就是土地和人口,当大部分的土地掌握在豪族手中,百姓没有足够的耕地,无法种出足够的粮食,交不起税又吃不饱饭,只好成为豪族的隐户,终生躲在庄园之中,成为豪族的奴隶。

        但是番禺当地的豪族发现自己根本拿捏不了这个年轻的县令:

        他拿出了高产的作物,只需要很少的人和地就可以种出大量的粮食!

        他拿出了好用的工具,开展建筑工事十分省力,百姓服徭役也很轻松!

        他甚至带来了全新的货币体系,豪族们库房里的布料和破损的刀币彻底成了破布和废铁!

        最可恨的是,当时宁真逸感觉番禺城里能服徭役的人太少,还发布了一个政令:没有户籍的人,只要到官府登记,就可以获得户籍。官府还给刚刚登记的人减免三年税收!还按人数给发三个月的粮食补贴!无论年龄大小,统一按照成年人的食量发放粮食!

        这条政令直接触及了豪族的根本利益,他们奢靡无度的生活就是靠盘剥底层人民来维持的。豪族能够用于拿捏官员掌控一地的手段,全部被这个年轻的县令打破了。

        隐户们听说了新县令颁布的政令,又知道了新粮的存在,纷纷逃离庄园,重新去做普通百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