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互通有无

第(2/2)页

有的是乐器、有的是首饰……

        单独取出一个小型空间,把技能书和制式武器都装进去,交给寒云,宁真逸拉着殷淑雪关上门,开始分赃,啊不是,是开始打理行头。

        光是伞就有五把,有两把是男人用的素面大伞、三把是女眷用的各色花伞,腰带们有的是鞭子、有的是软剑,乐器有能吹出飞镖的笛子、藏了琴中剑的古琴,至于那些首饰,那就花样繁多了,什么能藏药粉的珍珠钗、能当长钉的蝴蝶簪、能当弯刀的项圈等等等等,连一个小小的耳坠,摘下来都能当做石头打人。

        搞这么多首饰,是考虑到作为女眷的殷淑雪,不可能每天穿同一套衣服出门,日常配饰不更换的话,很容易让人起疑。

        宁真逸和殷淑雪两个人,这次真的武装到牙齿了。

        倒也不是宁真逸被害妄想,主要是他跟着殷华清干的是要杀头的事,不趁早把自己武装起来,等皇帝察觉了什么,要对他们下手的时候才想起来要武装自己,那基本上就凉了呀。

        总而言之,这一次,殷华清获得了巨大的加强,宁真逸获得了可以投入使用的暗卫,大家都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

        殷华清虽然是镇国公的孙子,但他没有爵位,算是白身。

        勋贵们爵位的传递,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最常见的,老国公去世了,身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儿子受封成为新的国公,然后新国公的儿子成为世子。第二种也不算少见,老国公老了,想要退休,向皇帝提出申请,自己退休了,要把国公的爵位传给儿子。

        一般来说,如果皇帝同意了,会顺手把新国公的嫡长子封为世子。这算是约定俗成的做法,并不是必须这么干,只是,如果没有封新世子,那……这里面的含义可就多了。

        镇国公向皇帝提出好几次申请了,说自己老迈,想要安心养伤,不能为国尽忠,不愿意忝居高位,希望可以把镇国公的爵位传给唯一的儿子。

        皇帝每次收到这种申请,都会放下身段,亲自跑去镇国公府,拉着镇国公表演一段:“我爹死得早,全凭叔叔照顾,晚辈才能有今日,希望叔叔看在我爹的份上,多照看照看我这个孩子吧!”的戏码,顺便还要流几滴眼泪。也不想想自己都一把年纪了,再扮嫩有多令人犯恶心。

        但皇帝不是无缘无故不让镇国公退休的。里面的弯弯绕绕挺多,简单地说,就是一旦镇国公退休,现在的镇国公世子成了新的镇国公,那按照惯例,就要封殷华清为镇国公世子。如果不封,那傻子都知道皇帝对镇国公府不满了。

        世子们作为法律承认的爵位继承人,他们有权利给自己招揽上限为一百人的护卫队,还可以招揽门客。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处,但皇帝最在意的主要是这个。

        皇帝忌惮殷华清,不愿意让他名正言顺地上位。不能名正言顺地上位,殷华清就只能在京中当一个闲散纨绔。玉公子再如何名满京师又怎么样?他仍然只是个白身。

        而一旦镇国公退休,镇国公世子上位成为新的镇国公,那么皇帝就得顺手让殷华清成为镇国公世子。到那时候,老镇国公威望尚在、新的镇国公拿到了权柄、新的镇国公世子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始发展自己。以殷华清在京中的名望,只怕追随者排成队,能在京郊绕三圈!皇帝光想想这个未来就感到窒息。

        镇国公对大昭的功劳大得过分,建国后又一直安安分分从不惹事,就算皇帝想污蔑镇国公府谋反,那也得有人肯信啊!否则,随便乱来,败坏的就是皇家的名誉。毕竟,若镇国公真的想谋反,那建元帝根本登不上皇位。

        不能解决掉镇国公府,就只能稳住他们。这也是皇帝每次见镇国公申请退休,都不得不放下身段去跟镇国公哭的原因:他必须让大家都以为,皇帝对镇国公府十分亲厚。

        皇帝是真的傻啊,若殷华清成了镇国公世子,作为法律承认的镇国公府继承人,他就有义务上朝干活,到时候丢一大堆活儿给他干,整天忙于公务的殷华清就没有那么多闲工夫搞七搞八。

        而且,作为太子的嫡系——太子的母亲,沈皇后,她是殷华清母亲的姐姐。而殷华清的妹妹则是太子妃——只要太子不死,殷华清都得为太子卖命。

        对殷华清来说,这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系统任务有没有给出时限,也没有硬性规定了具体操作,是二三十岁做皇帝,还是五六十岁做皇帝,甚至若是他命长,七老八十了还能成为皇帝,那系统都是认的。到时候太子上位,作为新帝嫡亲的表弟、大舅哥,他必然会得到重用,同时也能多出好几十年的发展期。到时候还可以把太子的儿子或者孙子教傻一点,哄孩子禅位。

        退一万步来说,系统任务又没有失败惩罚,就算殷华清不舍得对自己的亲外甥下手,安安分分做个名臣,好好辅佐表哥、外甥做皇帝,他镇国公府一样可以多活个好几十年。

        怎么都比主动篡位,让后世人骂他乱臣贼子来得好啊。

        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太子必须能顺利坐上皇位。

        一旦这个前提不存在了,那么镇国公府和皇权之前,就没有了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由此也可以看出,皇帝对于太子这个继承人,心中是有疑虑的,他并没有百分百确定要把皇位传给他。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