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朝中诸王

第(1/2)页

让我们先把男主角放到一边,看一看皇帝的儿子们。

        建元帝如今在位二十二年,一共生了十五个儿子,最大的今年二十二岁,最小的那个才两岁多。

        大皇子宁王的生母罗氏出身平平,是教导建元帝人事的宫女。谁知那一夕之欢竟就有了身孕。罗氏出身低微,容貌只是清秀,性情也温吞,自然不得宠。后宫里的人最是拜高踩低,罗氏不得宠,日子也不甚好过,只是好歹生了大皇子,宫人到底也不敢闹得太过分。在宫中苦熬十几年,直到大皇子成年开府封宁王的时候,看在宁王的脸面上,给晋封了正二品昭仪,从此才好过了一些。

        罗氏性情温吞胆小,宁王自己却很有想法。

        大昭的家产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即:

        嫡出的第一个儿子为嫡长子,第一顺位继承人,嫡出的第二个儿子为嫡次子,在嫡长子没有嫡出子嗣的情况下,为第二顺位继承人,如果嫡长子已有嫡出子嗣,那么第二顺位继承人就是嫡长子的儿子,即嫡长孙,以此类推。

        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家产继承按庶子的排行算。

        但沈皇后只生了一个儿子,换句话说就是:只要太子和太子的嫡子都死了,宁王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没人喜欢跪着,更何况那个位置至高无上,确实很难抵抗它的诱惑。总之宁王明里暗里动作不断。而且他的上位必然要以太子一系的落败为前提,所以宁王和太子之间斗得非常厉害,完全可以用水火不容来形容。

        二皇子是太子,中宫嫡出。当初先帝给建元帝定亲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皇子,若非先帝活活累死,建元帝的兄长们又斗得太凶死了个干净,建元帝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够到皇位的,所以先帝给他选的正妻也不是什么特别显赫的人家。皇后沈氏出生于清流中名誉极高但没有什么实权的沈家。

        但还没到婚期,先迎来了国丧,沈氏从准王妃嘎嘣一下变成了准皇后,那家世就有些难以服众了。

        幸好沈家培养沈皇后的时候,是作为宗妇培养的,教的就是管家理事那一套本事。沈皇后母族没有多少实权,却也省了外戚之患,再加上沈皇后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皇帝不见得多宠皇后,但对她还算尊重。至少宫权是一直牢牢把握在手中,任凭那些出身高贵的妃嫔如何闹腾,也没能抢走。

        太子作为中宫嫡出,受到的是最好的教育。给他教书的老师,都是久负盛名的大儒,单独拎一个出来,都可以让全大昭的读书人疯狂,但这些人只为太子一人服务,目标就是把他培养成优秀的皇帝。

        不过儒生嘛,自然是倾向于君子端方那一套,太子被他们教得正直有余,灵活不足。好在身边能人众多,虽然兄弟们搞事搞得花样百出,他愣是一直没中招过。

        当然了,这也和王爷们初期手段稚嫩,太子身边保驾护航之人太多有关系。

        三皇子懿王是淑妃所出。淑妃乔氏乃是左相之女,长相美艳又很会撒娇,再加上一大家子人都是白莲花型心机boy/girl,最擅长背地里做坏事,明面上装无辜。总之这一家子在皇帝心里份量很重,左相受皇帝信重,在朝中很有话语权,懿王也因此是争储的热门人物。

        是啦,太子是很优秀,又德行出众。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嘛,总得有个备选对吧?而太子的儿子如今年龄实在太小了。

        乔氏一族的行事作风,被懿王学了个十成十,在不知内情的普通人心里,懿王可光风霁月得很呢!谁知道这竟然是个敢于背地里给自家亲爹下毒,并且栽赃给弟弟的人呢?懿王对皇帝下手,主要是为了让老爹赶紧虚弱下去,这样,他才敢对太子伸手。皇帝身强体健、神完气足的时候,懿王是万万不敢对太子做什么手脚的。懿王贪心得很,面子和里子他都想要,就算做了再多的坏事,他都得是光风霁月的!

        四皇子惠王,母妃是德妃白氏。德妃白氏是一位性情温柔品行端庄的女性,其父是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祭酒白鸿羲,是一个醉心诗书、无心权势之人。为人谨慎、做事认真、滴水不漏,做了几十年的祭酒,从来没有出过纰漏。

        德妃所生的四皇子和二公主都随了这位祭酒,是醉心诗书、闲云野鹤之人。

        顺便一提,惠王妃姓卓,论辈分还能管宁真逸叫一声表哥。正是之前提过的定国公府三房的嫡女卓语秋。

        五皇子显王和七皇子靖王都是贤妃容氏所出。贤妃容氏乃是武将家的女儿,性情比较直爽,没什么心眼。容氏一族也是开国功臣,但他们比较苟,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