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水关郡!

第(1/2)页

五公主在京中怎样捶胸顿足姑且不提,宁真逸到了水关郡那是真的懵逼。

        无它,宁真逸到达水关郡之后,探查了本地的情况,发现此地的盐政何止是糜烂,那简直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有了之前番禺城的经验,宁真逸这次赴任没有再大刺刺地进城,而是伪装成行商,在水关郡郡城中租了个小院住下,四处打探消息。暗卫们尚未靠近水关郡城便隐匿起来,在外人眼中,就是一个老爷带着一个管家俩小厮,直接跑水关郡来做生意。

        京城和水关郡相去千里,天高皇帝远的。虽然可以走很方便的海路,但官府的控制力并没有到达海岸线上。也就是说,官府若是想要走海路南下,得自己掏钱。若是官员走陆路,走官道不用交钱,住驿站也不用交钱,一般大臣们都选择陆路的。

        万幸南边水路众多,坐官船、从江河湖海行走,半个月时间赴任,堪堪够用。也就宁真逸这种不差钱又想要早点到此探查消息的人,会选择走海路,三日就到。

        天高皇帝远的结果就是,地方政务全凭当地官员的良心。

        水关郡是沿海地带,在宁真逸前世的时候,这个地方盛产的是茶叶、海鲜。不过大昭这地方整个制茶行业还不够成熟,水关郡的茶叶没啥名气。至于海鲜那更没得搞了,什么海鲜,拉到别的州府,全都该开始发臭发烂了,哪能跟二十一世纪一样,海鲜坐飞机去内陆啊?

        水关郡只有一个盐,产量还算可以。

        盐铁官营,大昭的金属和盐矿都是官府的产业。可是官府的产业它总得要人来打理啊!

        水关郡这个地方管理盐务的多是世家的人,世家仗着自己的特权,做了很多手脚。

        大昭官盐的单位是“锭”,就是把制好的盐放进模具里压实,压成类似银锭的形状。一锭盐的重量约等于十克。而且这种刚刚出仓,没有做过手脚的盐卖得贼贵,一锭单价五十两啊!普通老百姓根本吃不起,只吃得起被反复掺了杂质、价格降了百倍的盐。对,没点财富、地位,你买到的盐里面都掺粉掺砂。这也是宁真逸刚穿越过来那会儿,迫切地想要提高社会地位的原因,官府给的俸禄里,有发盐。

        虽说水至清则无鱼,可是宁真逸万万没想到,那帮世家的人,揩官府的油竟然敢那么狠!一亩盐田的月产量为28锭,他们就敢直接抹零,上报20锭,剩下8锭全都自己昧下来!简直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减产!

        水关郡有百来亩盐田,一亩偷8锭,按百亩来算……

        这群混账一个月就能抠官府四万两银子!

        至于什么克扣盐工的薪资伙食供应、虐待盐工、病了不让看病,致使每年盐工死亡率高达二成之类的事情,那更是数不胜数。

        宁真逸听着暗卫们的汇报,两眼发黑。水关郡这帮人可不是番禺那边那群没地位的乡绅豪富,他们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跟他们作对,呵,那得先看看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啊!

        作为郡守,管理盐政也是他的工作之一,可盐政不是那么好碰的。

        他若是管了,就会把水关郡本地这一票世家全得罪死。这帮世家在朝中肯定有人,到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宁真逸小小郡守,未必受得住朝中大臣们集体围攻。

        他若是不管,将来东窗事发,那这事就得变成他宁真逸从政路上的重大污点。皇帝为此剁了他宁真逸的脑袋,宁真逸都没资格喊冤。

        可是这事要收拾起来,那是真难。宁真逸总不可能像是在番禺那边一样,把整个水关郡也重盖一遍吧!

        宁真逸倒是想缓缓地来,可若是他收拾这帮管理盐田的家伙动作慢点,又不知要死几个盐工。他宁真逸等得起,那些在盐田中被奴役、被折磨、苦苦煎熬着的盐工们等得起吗?

        思来想去,也只能先装出狮子大开口的姿态,把这些盐田管理人事、后勤的位置抢下来。至于管理人员的话,可以先找殷华清要。

        先把盐工们的生活待遇提高起来,至于别的事情,那倒是可以缓缓地来。

        呵呵,一个小小的水关郡,势力竟然这么复杂,有宁王、懿王、显王、靖王等派系。除了太子和惠王以外,成年皇子一个不落全掺和进来了!

        还有一些没战队皇子的官员,理论上来说该是保皇党,结果人家是抠皇党。

        从皇帝身上抠好处的派系。

        绝了。大昭到底是如何支撑到现在的啊?

        派出暗卫们寻找世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