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再次被贬

第(1/2)页

就在宁真逸感叹生活安逸的时候,平地一声惊雷,把京城震了一震——建元帝病了!

        那时正是秋收,按照大昭的风俗,皇帝要办一个丰收祭祀,用于感谢上天风调雨顺,祈求来年继续丰收。文武百官和京城百姓都会参加。

        结果祭祀进行到一半,皇帝忽然在高台上倒下去了!满京城都看着呢,皇帝病倒的消息根本瞒不住。

        朝廷罢朝了三日,百姓别的不知道,只知道大臣们一大清早都不上朝了,那皇帝醒没醒,不是一目了然吗?

        三天后,皇帝终于醒了,醒过来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朝中重臣和成年皇子。

        事后宁真逸收到了殷华清那边传来的消息,说皇帝中风了,现在让太子监国、重臣辅助。

        宁真逸心中一沉:其他王爷们搞事的机会来了!

        皇帝还没死呢,太子监国肯定比较老实不怎么敢搞事,但他的兄弟们这时候不搞事拖后腿,要等啥时候?难道要等太子登基以后再搞事吗?那不搞笑呢?太子登基以后再搞事,那叫谋逆、乱臣贼子,把太子掀下来自己做名正言顺的储君不是更好?不过只搞太子是不可能的,还有那么多兄弟呢,若是辛苦把太子弄下来,却被别的兄弟背刺了,那岂不是亏大了?

        于是,朝中今天爆出懿王亲戚放印子钱、明天爆出宁王亲信草菅人命、后天爆出显王爱妾娘家贪赃枉法……总之那叫一个群魔乱舞。

        躺在启元宫中的皇帝,每天听着这些乱七八糟的消息,唯一的想法就是:朕还没死呢!这些小混账就开始蹦哒了?

        完了以后还要欣慰一下:还是太子靠谱,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

        哪里是太子那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是殷华清从妹妹成了太子妃那一天,就接手了东宫一系的人事:谁谁谁家多少多少亲戚,都是干啥的,有没有贪赃枉法的事,全是殷华清手底下人在盯着。发现不对,当时就处理了,哪能让他有机会闹到朝堂上。

        再说殷华清经常打着各种旗号往东宫送礼,太子不缺钱花,自然不用搞那些乌七八糟的小动作。

        太子看殷华清这么贴心,对他信任得很,全然没有想过,殷华清钱多到能替他养活亲兵、人多到能替他监管臣属,自然也有本事替他坐稳皇位……

        这些事情跟宁真逸也没什么关系,他反正按部就班兢兢业业每天上班打卡下班回家,从来不参与什么宴会,只偶尔跟同窗们出去吃吃饭、聊聊天,偶尔参加个诗会文会,交流一下信息,暗戳戳引导一下言论。

        谁能想到参加诗会还能出事呢!

        柳怀书院有一学长,如今已经官拜三品,是礼部侍郎。那厮闲来无事爱好就是写写诗、作作画。不知道他哪一首诗戳到皇帝的肺管子了,被皇帝判为逆诗,皇帝躺在启元宫里下令把礼部侍郎及他那一系的官员全抓起来,交由刑部和大理寺严查!

        宁真逸因为参加过一次礼部侍郎开的诗会,也被抓进了天牢。

        奉命调查的官员很快在宁真逸家中发现了《仙途》、《侠客》、《阮滢传》的手稿。

        《仙途》里的故事虚无缥缈得很,主题也是与命运作斗争,不为一时的落魄自暴自弃。这是鼓励奋发向上之言,找不出错。

        《侠客》讲的是豪侠们锄强扶弱、劫富济贫、砍贪官污吏等故事,反正倒霉的都是坏人,这就更找不出错了,难道你要说压迫百姓的黑心地主不该受罚?还是贪赃枉法、和乡绅同流合污的贪官污吏不能砍?大昭的礼法是鼓励百姓替天行道的,只要你拿得出铁证,该剁头就剁头,官府不但不抓你,反而还要给你发锦旗发奖金,表彰你为民除害。

        至于《阮滢传》,故事才进行到:女主角被见义勇为的侠客救下,暂时由侠客的妻子安置在家中,并且派人去女主角家中寻亲呢,这就是个软绵绵的言情故事,别的啥也看不出来啊。

        倒是宁家的账本,明明白白写着宁员外郎的合法收入——写话本子、卖田地、庄园产出——一丁点不对劲的地方都没有!人家宁员外郎家中的产业是凭本事挣的!根本没有传言中,靠老婆嫁妆致富的事情!

        没几天,宁真逸全须全尾地出来了。

        满京城的百姓等着吃瓜呢!很快,关于“宁员外郎就是江湖夜雨先生”的消息传得满京城都是了。

        虽然这个消息在锦丹城不是秘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爱看话本子,“江湖夜雨”原本的知名度还没有那么高。如今这事等于是给宁真逸打了个免费广告:宁员外郎,年轻有为——二十岁的六品官,全大昭也就那么几个、人品过硬——能从天牢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