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新产业

第(1/2)页

宁真逸想:自己若是建元帝,军权已经从镇国公府收回来了,那真是死也不敢让镇国公府的人再碰兵权的,除非北蛮已经打到京城附近了。

        殷华清本就素有贤名,只要他到外面稍微打几场胜仗,名声就会变成威望,到时候殷华清在军中的势力也会迅速上涨。太子只擅长文斗,武功一般。等殷华清威望高过太子,皇帝有想过,一旦殷华清起了反心,皇家和镇国公府之间要怎么收场吗?他该不是忘了自己当初派人给殷华清下毒、派人刺杀殷华清的事情了吧?

        而且皇帝没发现太子现在是众矢之的了吗?殷华清在京城,太子一旦出事,殷华清可以尽快赶到,说不定还能及时救下太子。就算殷华清来不及救下太子,皇帝也可以以太子之死向殷华清问罪。虽然需要死个儿子,但这样的话,皇帝就有理由搞光明正大搞镇国公府。

        现在殷华清走了……哼哼,会不会出事,那可就要看太子自己的本事了。

        宁真逸这时候才开始庆幸,幸好自己被贬了。自己远在海宁州,若是太子在京城出了什么事,建元帝怎么迁怒都迁怒不到自己头上。

        唉,大昭眼看着就要乱起来了,只是苦了百姓。

        此时宁真逸已经在水关郡待了将近半年。这次的贪污官盐案,朝廷处理得格外迅速。那群贪污犯尽数被抓,已经关进天牢判了秋后问斩。

        噢,除了皇子们。罪魁祸首只挨了训,罚了几个月俸禄,关几个月禁闭就算完事。只有狗腿子们被抓了。

        真令人下头。呸!

        要说这个案子受益最大的人,还是宁真逸。首先就是皇帝那边,他这次对宁真逸的印象更加好了,觉得这小伙子果然是个可造之材,躺在龙床上坐都坐不起来了,还对宁真逸大夸特夸呢。收拾了贪官污吏,当场就下令说水关郡的盐务,由宁真逸全权处理。

        至于太子,太子爱死了自己这个连襟了,真是个年轻有为懂事能干的小伙子啊!

        京中来人抄家,知道宁真逸是皇帝和太子都宠信的臣子,很是跟宁真逸卖了个好。

        来抄家的都是军爷。军爷嘛,没钱怎么养活手底下的小兵?所以抄家这活,皇帝都会默许负责人拿一部分走。而负责抄家的都是皇帝的亲信,自然心知肚明,哪些东西能动,哪些东西不能动,必须送去京城交给皇帝。

        像一些小一点的庄园什么的,皇帝看不上,若是将领也没兴趣要,在当地就直接处理掉了。

        于是宁真逸又收获了一批小庄园。

        顺道一提,所谓的“小庄园”,是以皇家的标准来算。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那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宁真逸新收到的庄园们,面积非常大,占了水关郡足有六成的耕地,靠他原本那么点人肯定是种不过来的。自从知道吉祥牙行的人都是隐形的眼线之后,他也不是很敢买人了。

        十年前他刚来大昭那会儿,他买人是因为,一来他自己年纪小,二来家里还带了俩孩子。雇佣来的人,你没有能拿捏人家的手段,万一来人居心叵测,能反过来把主家仨孩子卖咯。可如今宁真逸早已长大成人,武功高强。一双弟弟妹妹年纪也不小了,武艺也很是不错,再也不用担心什么下人卖主家的事情。宁真逸几年前就把玉骨她们几个放了奴籍,让她们恢复了自由身。

        所以宁真逸这次没有打算买人,准备直接雇佣当地的百姓给自己种地。

        分成和之前在老家一样,不管种多少地,都跟佃户按比例分配。宁真逸拿两成,佃户拿八成。

        对佃户来说,这比自己种地交的税还要少。种自家的地,他们得交至少三成的税,给宁真逸种地,只用交两成。于是宁真逸两天功夫就凑齐了需要的人数。

        按比例分配是最省心的。佃户们为了自己能多拿点,那种地就绝不会糊弄。让宁福去给他们发发新粮、讲讲课,完事了。

        自从当地世家,被宁真逸搞了一大批之后,大家都乖巧得很。毕竟他还有番禺斗豪族的战绩,水关郡的居民见来了新的郡守,肯定要好好打探一番的嘛。

        所以现在那些牛鬼蛇神都不敢舞到宁真逸面前,想搞事之前,想想番禺的豪族,再想想本地曾经的世家,就会把蠢蠢欲动的爪子收回去。

        最能搞事的那一批老实了,宁真逸省心得很,腾出来的空就常常带人在水关郡到处巡视,寻找新的产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水关郡它不能只有一个盐务,他打算给水关郡发展发展别的挣钱的产业。

        老百姓们也不知道郡守成天在逛什么街,但郡守来了以后,他们的生活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起码以前成天在街上欺男霸女的那些恶霸不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