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水关岩茶

第(1/2)页

北征军那边的事情暂且不管,反正殷华清不会吃败仗。有商城在手,他啥都不可能缺的。

        收拾了那些小世家,宁真逸又开始修改当地的法规。

        大昭朝廷的大昭律是一部综合了宪法、刑法、民法等各类法律法规的庞大法典。不过地方官员可以在不违背大昭律的前提下,根据地方需要,补充一些地方法律。

        贪官污吏最喜欢以各类名目增加赋税。

        宁真逸对着那本不算太厚的地方法规翻了一遍,发现真的把这上面写的税全交齐,老百姓手里会只剩下收入的四成。另外六成,根据账本上的记录,只有三分之一上交国库,二分之一会被拿去贿赂上官,还有六分之一则被之前的郡守拿走。

        鉴于实际操作当中,衙役们也会揩一遍油,老百姓真正被搜刮走的收入,比例只会更高。

        敲骨吸髓啊这是!

        宁真逸叫来了相关人员开了个小会,把这上面没必要的、不合理的项目全给删咯。这个过程当中,底下有个不怎么参与贪污活动,因此逃过了清洗的老账房一直在抖。

        宁真逸有些纳闷,问他:“老王头,你很冷吗?”

        老王头重重抖了一下:“郡守大人,这些赋税全删了的话,只怕年底跟户部不好交代啊……”

        宁真逸把上半身前倾,眯着眼问他:“是谁对户部不好交代?”

        老王头:“是您。”

        宁真逸:“那跟你有什么关系?”

        老王头:不敢说话。

        郡守大人自己都不在意赋税减少被户部责问,老王头有什么好多管闲事的?反正他已经提醒了郡守大人了,将来就算出了什么差错,跟他老头子也没有关系。

        水关郡和番禺城同为南方,纬度相差不大,然而经济水平相差却很大。这不是自然发展的原因,而是雍朝那位睿王带着苏贵妃逃亡之后,隐居在海宁州常博郡。

        刚开始,常博宁氏只是一个小乡绅家庭。但睿王和苏贵妃是一对手握系统的母子,系统带给他们的便利,使得常博郡的经济文化等方面,迅速发展起来。

        后来,宁氏族人越来越多,常博郡当地已经不足以承载宁氏族人的野心,就陆续搬迁到附近的郡城去。

        水关郡就在常博郡隔壁,所以水关郡受常博郡的影响非常深。

        水关郡本地也有宁姓大族,而且他们只是搬来水关郡居住,并没有跟常博郡那边分宗,对外也称常博宁氏。因为宁氏一族这样那样的家训,水关郡这一支的宁姓家族同样不出仕,只老老实实当地主。

        这一天夜里,约莫亥时,宁真逸迎来了来自宁家的访客。

        来人是个五十来岁的老人家,身形富态,面目祥和。

        老人家名叫宁开泰,若是从宁氏族谱上来论,是宁真逸的孙辈。

        幸好宁真逸和常博宁氏分宗了,否则被一个比自己大三十几岁的老人家喊叔祖,那场面一定很好看。

        明明不管是身份还是辈分,都是宁真逸大,不过宁真逸还是感觉有些拘谨,僵笑着请客人喝了茶,才等着他说明来意。

        两个人端着茶杯大眼瞪小眼了半晌,终究是宁开泰沉不住气,先开了口:“小老儿日前收到了减税的通知,不知……”

        宁真逸一脸淡定地看着他不说话:不知什么不知,说话干嘛吞吞吐吐的!

        宁开泰在这样的目光中卡壳了许久,最后还是咬咬牙问了出来:“不知大人是否有其它的加赋?”

        啥意思?我减税了你反而不安心了是吗?

        宁真逸好奇道:“莫非宁老爷想要加赋?”

        宁开泰唬了一跳:“不敢不敢,小老儿只是想,之前的郡守收税七成,宁大人收税却只收二成。是否……是想要通过其它方式增加税收?”

        果然,衙役们也偷偷揩了一层油!不过这会儿清算活动已经结束了,说好了不再追究,那就不能再追究,否则会影响自己的信誉。

        宁真逸坦荡道:“增加税收是肯定要的,但增加税收的方法却不一定。”

        宁开泰终于问出了最想问的问题:“莫不是,宁大人想提高商税?”

        宁真逸微笑道:“宁老爷莫要担心,本官说了两成就是两成,不会提高,也不会从别的地方找补。宁老爷若是没有别的事,还是早些回府歇息吧。”

        宁开泰看起来似乎不太相信,不过郡守大人已经这么说了,为免激怒大人,还是不要多话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