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大逆不道

第(1/2)页

自从宁真逸知道,自家妹妹宁可继续装病,也不想隐姓埋名地离宫之后,天天都在催促殷华清赶紧篡位,他妹妹能忍,他已经快疯了!

        殷华清每次都说快了快了,但是有多快,不知道,啥时候动手,不知道。

        把宁真逸郁闷得要死。

        开春,北蛮果然如殷华清所料的那般,举兵来犯,而且这次比上次更加来势汹汹。

        前年北蛮举兵,是有选项的:抢到足够的粮食,或者死一批青壮。然而这次他们没有选项,在刚刚过去的严寒冬日,部落里的牛羊死了大半,许多老人孩子也没能熬过去,不是冻死就是饿死。他们这次必须抢到足够的粮食回去了,否则就要灭族。

        这一仗打得异常惨烈,两军在边境胶着了足足三个月,双方都死伤惨重。最后是殷华清又带了三十万人亲自去了前线,才把北蛮人彻底打趴下。

        事实上,就算殷华清不去前线,北蛮也差不多要撤兵了。他们离开部落之前,只带了少少一点点粮食,剩下的全留在族中给族人。他们是一路赶路一路打猎到大昭边境的,每个北蛮士兵都是一副饿死鬼转世的样子,根本支撑不了多久了,又跟大昭打了三个月,几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这时候撤兵,就是回去等死。

        但是,北蛮撤兵之前,肯定要孤注一掷给大昭来一下狠的。到时大昭军队的损失不会比北蛮少多少,对殷华清来说又有什么好处?

        所以他见势不妙就赶紧赶去前线救场了。

        临走前把国事委托给了三公。

        摄政王刚到边境,打了三场大战,就把北蛮人彻底打败了!

        消息传回京中,朝廷和百姓自然是欢欣鼓舞,摄政王一下子获得了“战神”的名号。再加上冬日里殷华清派人提防雪灾的举动,似乎是一夜之间,摄政王的威望就达到了全国百姓都只知摄政王,不知皇帝的地步。

        鸿嘉帝这时候已经快疯了:他还什么都来不及做,摄政王的威望就已经达到这种程度,他真的有机会夺回政权、掌握朝堂吗?

        然而就在百姓都在歌颂摄政王,等着看他将北蛮灭国之时,远在前线的摄政王却开始和北蛮商量议和!?

        大昭朝廷早就知道摄政王要跟北蛮搞边贸,一点都不意外,而且三公和各部尚书都跟殷华清长谈过,都已经接受了殷华清的计划,很积极地开始照着殷华清所说的来行动。只是民间百姓不大能理解了。

        照百姓的想法,这种三五不时来抢劫、动辄让人破家灭门的邻居,实在是太危险了,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竟然不把他们灭掉,还要跟他们搞贸易!?这实在是令人无法接受。

        摄政王的名声因此回落了些许,鸿嘉帝知道以后,很是欣慰。

        然而过了几个月,他就欣慰不起来了。

        因为:北蛮的地界,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黄金、宝石、煤炭……

        是啦,大昭也有很多金矿,但谁会嫌金子多呢?宝石也是一个道理。再说大昭的各类矿产资源早就有主了,跟北蛮那边无主的矿山怎么会一样?

        北蛮这次遭灾得厉害,暂时不怎么舍得卖牛羊,他们刚开始是拿着黄金来跟大昭商人做生意的。大量低价的金属、矿石通过商队进入大昭境内,所过之处,百姓欢欣鼓舞。

        大昭百姓知道了北蛮人那里竟然有这么多好东西,哪里还有心情埋怨摄政王?只知道高呼摄政王英明神武了!

        有这样的好机会,殷华清当然不会放过,他让自己的属下也参与到边贸里去。

        北蛮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偏偏北蛮人的文明约等于没有,他们如今还在用祭司来口述历史,文字也还没发展出来,更不要说什么科技。

        那些埋藏在草原之下的煤炭、稀土、石油、天然气……他们通通都不会用!

        其实大昭人也只会用煤炭,别的连听都没听说过,可殷华清知道啊!他知道这都是些怎样好用的小可爱,更知道该如何使用它们——他手里的工业、科技类技能已经蠢蠢欲动了!

        宁真逸得到消息也很兴奋:水关郡这地方,由于地形限制,其实很难发展得起来。海宁州是丘陵地带,除了山地就是海岸线,剩下那少得可怜的平地只占海宁州总面积的一成。不仅仅是路难修,别的基建工程也很难做。

        但是现在,石油出现了。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从前殷华清那里有一大堆图纸,因为没有石油,做了也没法用。现在可好了,殷华清手中的工业水平又要迎来一波突飞猛进的发展。到时候有各种机器帮忙,水关郡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也能迎来一波猛涨吧。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皇帝!

        光做个摄政王,殷华清做得再好都是替他人做嫁衣,最终还是要被大昭皇室收拾掉的。

        殷华清啊殷华清,你差不多也该动手了吧?

        正如宁真逸所料,殷华清在见到石油的时候,彻底坐不住了。

        明明他的属下,已经把各类器械研究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水准,然而他不敢把这些东西放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