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懂事的孙家

第(2/2)页

上头的崇祯给劝了下来。
  至于杨三生这边,他则是要求,所有经过琉球群岛航线前往倭国的贸易商船,全都需要去一趟旅顺口接辽东难民,当然,杨三生付出的代价则是,这些使用琉球群岛航线的商船,他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并且还保证这些商船的安全。
  杨三生的这一举动,顿时让不少沿海商人跃跃欲试,虽然这些商船从倭国到辽东旅顺口需要花费不少时日,但杨三生这边不收取他们的费用,还包揽了辽东难民的口粮,当然,这些商船只有把辽东难民接到笨港后,经过运送的人口统计才能领取这些口粮补贴,在这之前,还需要这些人商人自备粮食。
  这些商人得知一直消息,经过一番计算,一致认为此举并不会造成多少损失,纷纷表示愿意帮助杨三生从旅顺口接送难民。
  一月后。
  杨三生自己也派船只前往旅顺口,交付给东江军粮食的同时,也单独联系尚可喜,让尚可喜在辽东岛寻找优良种马和驯马师,并运送到济州岛安顿,并且尚可喜也在悄悄安排居住在旅顺口的家人前往济州岛安顿。
  当尚可喜发现杨三生真的有能力,能够轻松安顿数十万辽东百姓时,他当然不会让妻儿老小继续待在旅顺口这么危险的地方,如今,只有他们东江军自己才知道,辽东的鞑子有多憎恨他们,一旦旅顺口被鞑子攻破,必然是鸡犬不留。

  至此,笨港每月都会有近万或是数万辽东难民抵达笨港,当然,旅途中也会偶尔出现一些海难事故,虽然死亡的人数不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同时,笨港的粮食压力也陡然增大,好在台湾气候好,耕地面积也多,可以一岁三熟,再加上杨三生在内陆购买粮食,并派人去上海等地寻到了甘薯,扩展了粮食种类,增加了粮食产量,否则,领地内数十万人,人吃马嚼的,早晚把杨三生给拖垮。
  ………………………………
  此时,杨三生正待在笨港军营主将营帐内,研究着笨港等地,接下来的发展。
  目前,杨三生的主要收入来源,几乎都是依靠海贸,这些海贸得来的钱财,基本上都花费在民生和军事开支上,并没有剩余多少银子,好在最近有不少拥有贩盐资格的盐商找到了他,杨三生趁机扩大了精盐的产量,还顺利的把自产的精盐卖给这些盐商,虽然价格只有6两银子一斤,比起这些盐商在国内卖十两甚至二十两银子一斤来说,价格低了不少,但这么做,却减少了杨三生很多麻烦。
  这些盐商低价收了杨三生的精盐,高价拿去别处去卖,自然不会私下和外人透露杨三生在私自制盐,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不仅砸了自家的锅,还弄坏了其他盐商的碗,只要不是蠢货,没人会主动揭发此事。
  特别是松江府孙家,他们是扬州府孙家的主家,也是大明境内沿海地区的大盐商之一,只不过,他们孙家靠海为生,家业几乎都在海边城市。
  自从听闻孙忠在扬州府的种种行为以及派人劫掠过杨三生的船只后,吓得他们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派船只出海,就是怕杨三生报复他们,最后,担惊受怕的孙家更是派人押着孙忠当面向陈家请罪,并恳请陈家带着他们去笨港向杨三生亲自谢罪。
  看到对方如此诚意,杨三生也就放弃了对付孙家的打算。
  更何况还是孙家第一个提出,愿意花钱购买杨三生自产的精盐,按照大明律法,他们这种大盐商,私下购买大量精盐,事情一旦败露,必然是重罪,奈何孙家想要保住家业,必须拿出诚意,否则,说不定哪天倭寇又要入侵大明沿海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