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时人不识农家苦

第(2/2)页

上一任帝王分为江南道,浙江属江南东道。皇上大手一挥,分江南东道浙江分属浙江西道,浙江东道。

    他们一行人,出了树林搜顺。从一开始信心满满,再到后来,实在是走不动。赵喜宝一个人,身形敏捷,不一会儿就消失不见,只能留下小桃子和西成在半山腰。

    宁王爷提步轻功,不一会儿就追到了赵喜宝。

    赵喜宝正蹲在地上,看树木被砍伐的痕迹。这批被砍的木料,到哪儿去了?难道是没有送来,或者,根本就是孙国舅更换木料的目的。

    既然在山中已经看到新线索,她必然会去解决这件事情。太欺负人了,贪得无厌的人。赵喜宝磨磨牙,哼哼呼呼的在满地狼藉的大树旁边站着。最恨贪字当头的人。

    赵喜宝明天招人来问一问,砍伐的事情,一般人都会有印象。当务之急,不能再住客栈,客栈的条件,着实不习惯。

    比如隔音效果,真的是难以启齿。隔壁的小动静,听的一清二楚。包括做某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一晚上男女哼哼呼呼的。早上起来的时候,宁王爷的精神,显然是颓废无力的。

    在浙江,赵家的产业分布,并不算多,但是每一条街,或多或少,有她赵家的招牌。

    大宅院处在钱塘县城的下游,需要大木料时,都到县城去购买,回程时利用钱塘江这条水路运送木料。

    “王爷,不如,我们明天亲自去看看吧,弄清楚原理,我们才能更靠近真相。”宁王赞许看了赵喜宝一眼,她的成长速度比自己想象中更快速。

    赵氏未来掌权人,不是浪得虚名。

    恰巧,明天又有人准备运送木料。“王爷,你发现没有,放排人手持竹杆,沿着溪堤一路跟随,遇到拐弯或浅水滩,木料在水中打旋或搁浅时,用竹杆轻翘一下,把木料引到主水道。”

    赵喜宝圆溜溜的大眼睛放光,好一个省时省力的法子。

    宁王看着放排人沿着溪堤时而慢行,时而小跑,有时甚至要涉水作业,到达目的地后,用一个钩子搭住木料,把货物拖上岸,再通知货主。

    她们看到的都是单人作战的情况,还有的放排人通常几人合作,组成一个小团体,价格根据木料的数量和路途远近来确定,一旦谈妥后就在木料上号上主人的姓名和地址,再用绳索捆扎,放入水中,顺流而下。

    这种方式,是小集体合作,适用于以后搬运批量大型的货物。

    赵喜宝开始坐着与工人们闲聊,才知道山区乡民进城赶集时,常扛几根木料,半夜起身,点起灯笼,翻山越岭。

    天亮时到达木材市场,售完后匆匆吃点早饭,买一些生活必须品,然后徒步回家,待到下一个集市日再次前来。

    货主获悉后,组织若干亲友前来搬运,同时付清钱款,放排人怀揣着劳动成果,怼着一顿人,反而说完高高兴兴地步行回家。

    丹枢江属于钱塘江的分支,平时水量不大,有时甚至断流,因此必须等待时机。闲时上丹枢江口脚一带的村民把山中的一些杂木伐倒,锯成段状,再用斧子劈开,用藤条捆扎,堆积在溪旁待用。

    每当汛期来临之前,村民们开始集体行动,派出部分人员先到下游,选好截留木柴的地址。而丹枢江下游,这里溪面广阔,有一大片裸露的溪滩,是一处很好的截留木柴的场所

    打捞的人手拿大榔头,在主水道处打下一排木桩,用于拦截木柴,一切准备妥当后,上游的村民开始往溪水中投放成捆的木柴,一些村民沿着溪堤一路浩浩荡荡地下行,部分人员守候在拐弯或浅滩处。

    一旦木柴搁置,用长竹竿推送一下,就这样一捆捆木柴随波逐流,漂到了下游。守候在那里的人员早就摩拳擦掌,他们赤裸着上身,穿着一条小裤衩,手拿一根带钩的长竹竿,把一捆捆木柴捞至岸边,不一会儿就堆积如山。

    那打捞木柴的场面非常壮观,经常会有小孩子纷纷前去观看,有时水流较大,一些木柴被洪水冲走,观望的百姓为他们惋惜,但打捞的人不为所动,仍我行我素,专注着打捞上游漂来的木柴。

    宁王爷还有一个发现,买主在树市处选购木料,交易完成后雇人把木料扛至南桥头边,那里有一个埠头,有许多放排人候在那里,他们专门替人放运木料,收取一点费用,看到有生意前来时,一拥而上。

    “劳烦问一下,我们想买大料,没想到,好一点儿的大料,已经被运走了。可惜了可惜了。”赵喜宝一脸惋惜,实则是想套话。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