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楚浩的国宴水准

第(1/2)页

  一道鱼香肉丝,你就算吃一百盘,它也是鱼香肉丝。
  但楚浩这一盘却跟别的不一样。
  食物像是在他口中跳跃,从用油讲究到用锅,用秘法腌制的二荆条红椒,自带鱼香口,以前有个传言,  不知真假,说是这道菜初创时,就是在红泡椒上下功夫,放入小鱼同腌,腌制出鱼香口。
  泡椒剁的很碎很碎,鲜气十足。
  用的正宗的郫县豆瓣,正儿八经三成蚕豆瓣经历了六个月以上的腌制,  发酵而成,并同时保留了泡辣椒的香、辣、鲜三种口感。
  葱姜蒜三宝气味浓郁,姜少,葱蒜多。
  用的后腿肉,切成漂亮的肉丝。
  炒制时有独特并且拿捏精准的糊化反应,水淀粉形成一层保护膜,锁住肉丝中的水分不流失,口感更嫩,他并非是严格按照教科书上用青笋制作,随心所欲的加入了青椒、胡萝卜、木耳、冬笋等配料。
  火候都把控的非常好。
  因为这些材料不像青笋容易成熟,有时候肉丝容易炒老,这说明楚浩的用锅非常厉害。
  添的是正宗保宁醋,与这道菜完美融合,有微微的甜味。
  而还有一点最看功夫的是淀粉挂的好,许多老师傅可以信手拈来,但别忘了,信手拈来并非随心所欲。
  楚浩就更多的给人一种下功夫随心所欲的感觉。
  这是天才的专属和特权。
  很少见到能把一道鱼香肉丝炒出仙气的厨子。
  方道光是见过神仙的,在他心里,  钟老钟师傅,  他就是神仙。
  但现在,  也可以见得,这个小楚师弟,同样也是个神仙。
  怪不得,师傅会如此看重他。
  ……
  天天在顶级饭局里混的国宴选手陈池先也是懵了。
  他刚才吃了一口干烧鲤鱼,瞬间就被征服了。
  这道菜,妥妥的有国宴水准。
  选用的是江鱼,而并非养殖鱼,从体型就能看出来,没那么宽,身材很细长。
  所谓金丝金缕,江鱼鳞片微微发黄。
  整条鱼大概三斤多,剪开脊背和鱼尾塑形,处理的也非常干净。
  香菇冬笋片成均匀厚片,用水焯过,热锅凉油两面一煎,用雪花猪油炒的大料,汁儿里还泡着鱼的精华,鱼泡,  只不过没人敢夹。
  他只是吃了块鱼肉,便为其风味倾倒。
  这条鱼的选用,可以用‘千挑万选’四个字来形容。
  正常野生江鱼甚至没有这种肉质以及其完美的体型。
  更别说是出自大师之手。
  若非亲眼看见楚浩,不知道的话,甚至以为是老厨子做的。
  这种手法、烹饪技巧、调口、调料汁儿的技艺,十分超绝。
  而且,回归了传统,做法本身许多人都能掌握,但大师和普通厨子做出来的菜肯定是不一样的。
  陈池先甚至有种,做这道菜前,楚浩在后厨抠了无数细节才完美呈现出来的那种钻研劲儿。
  他不禁问道:“鱼哪儿来的?”
  楚浩笑道:“这条鱼是沈老送钟老的礼物,今早刚捞上来,钟老嘱托我一定要做这道菜。”
  一旁的钟成林笑道:“沈玉海不知从哪儿搞来的一条好鱼,即便是野生江鱼也是难得一见的材料,若非是为了款待你们,我还舍不得呢。”
  陈池先笑道:“师傅还是心疼我们啊。”
  钟成林板着脸说:“食材,奠定了一道菜的底色,也决定了一道菜的上限,你们认为,这道红烧鲤鱼,有没有国宴标准?”
  陈池先还没点头。
  凌顶山便淡然开口:“够了,此鱼难见,此菜更难做,小楚师弟手没抖吧?”
  楚浩微微一笑,并未说什么。
  李长青的确是有点害怕的。
  他的确看出来这条鱼的非凡之处,但楚浩那驾轻就熟的技艺和举重若轻的态度,让他震撼。
  若是他来,心情肯定没有那么淡定如初。
  陈池先微微点头,“这道红烧鲤,应该是这两年吃过最美的菜了,谢谢师傅。”
  钟成林摆了摆手,笑道:“这个鱼泡,你们不吃,我吃啦。”
  众人相视一笑。
  钟成林又扭头看向楚浩:“站着干什么?坐下,一块儿吃。”
  楚浩也不谦虚什么了,带着李长青一同坐下,跟身边的大佬们,拉进了距离。
  李长青十足乖巧,双手放在膝盖上,筷子也不敢动。
  楚浩倒是自然而然的捧碗拿筷,不过他吃自己的做的菜,没什么特殊的感觉,因为他都能看见,那些食材的‘气’,正如熏香一般,气凝如柱,缥缈而起。
  这是极品的象征。
  一般而言。
  普通食材的‘气’是散的,并且飘曳上升的同时会经常摇晃,并带有不够自然的烟色色泽。
  而极品食材,气如柱,飘曳笔直,烟色纯净。
  质感上,比如水龙头里的自来水,与清澈的山泉水,是两个概念。
  而这条鱼……
  在楚浩眼中,竟带有一丝金色。
  它犹如一根纤细金线,掺杂在烟色当中,升腾而起时,又在无垠缥缈当中消散,好似挂为一片宽阔银河。
  桌上的其它菜品,没它那么有威势,也占据不了那么大的地盘。
  这条鱼确为极品当中的极品。
  在制作它的时候,就连楚浩自己,都颇为享受,甚至在成菜时,还想进行一种祈祷仪式,让它变得更加美味听话。
  当然,真的祈祷却也不至于,楚浩只是在心中,默默与它对话,加剧了这条鱼的特殊之处。
  ……
  大佬们纷纷下筷。
  落点皆在那条鱼身之上。
  一块块鱼肉被夹起,送入口中,一桌人都在享受,仔细的咀嚼,生怕错过哪个细节。
  就是红烧鲤的调口,他们吃过无数遍了。
  但食材本身的出色,吃起了仍然能做到出类拔萃鹤立鸡群,让人进口后都能觉得舒服倍至。
  加上桌上的大佬们,喝的又都是好酒。
  01年的佳酿,这两瓶喝了好几天没喝完,大佬们都是浅尝且止,不会过度,拿出来的时候着实是让秦绛衣心疼了好一会儿,不过千禧年之后的佳酿并不算珍稀。
  她的收藏室里还有四五十年以前的陈酿,绵如药,沉淀下去的柔,舍不得喝,用来压箱底。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