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东宫之议

第(2/2)页


        哎,当家难,范铮终于理会得“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的精髓。

        诸县处理争水的群殴,还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按律令,至少得杖数十人的。

        可正是农忙时节,杖伤了人,不得误了农时?

        蓝田尉薛奉镬代县令至光德坊州衙,上书认错,对岱峪水争水处理不及时表示认罚。

        这就是官面文章。

        蓝田令也是贼精,知道范铮对薛奉镬观感好,就让他来顶缸。

        范铮有气无力地摆手,实在没兴趣装了。

        “行了,回去告诉蓝田令,好生安抚黎庶,遇事让衙门官吏跑勤快些,别来本官面前走过场。”

        务虚这种事,也不能完全否认其意义,但不能凌驾于务实之上。

        别说蓝田县,整个二十县中,有几家不是手忙脚乱?

        包括泾阳县在内,哪怕在泾水有郑国渠之类的水利设施,也架不住水位下跌,不少黎庶是一边抹眼泪、一边担水浇自家的薄田。

        别问范铮怎么知道的,敦化坊虽然作坊略多了些,也不是没有零星的菜畦。

        ——

        东宫,显德殿。

        太子欲下太子令,招濮王及濮王妃入长安。

        左庶子于志宁梗着脖子,面红耳赤地咆哮:“此乱命,不可从也!濮王居均州郧乡县,乃圣命所为,殿下不能以太子令抗诏书!”

        道理是绝对没错的,可于志宁说话的态度,却让太子生厌。

        这也就是太子并不暴虐了,否则,凭于志宁的恶劣态度,杀了也就杀了。

        至少,大唐已不能再换太子了。

        左庶子许敬宗抚须:“殿下……兄友弟恭,实乃仁君。然现为多事之秋,陛下圣体欠安,濮王入京,非时也。”

        看看,意思差不多,你于志宁自己对比一下许敬宗,是个啥态度,说的是人话吗?

        大家都知道太子孺慕之情,却只能生生说成兄友弟恭,也是别扭之极。

        少詹事高季辅和稀泥:“殿下情谊,令臣等叹服。唯时下朝中方下诏令,命诸藩、诸牧各守疆域,全力整治民生,无诏不许出界,故不合时宜。”

        “依臣所见,殿下可赏赐濮王及濮王妃物件,并手书相慰,异日再重聚长安,可好?”

        牧,指州牧、刺史。

        太子中舍人李义府沉声道:“殿下,臣以为少詹事之言老成持重,可效之。”

        莫看话语各不同,主旨就一个,濮王绝对不能动!

        在这风起云涌的时刻,连闲置在长安的彭王都为范铮保举,出任澧州刺史,欢天喜地出门去了。

        别说是濮王了,整个雍州范围,没有一个亲王的存在。

        原因,自是为了保太子顺利承嗣。

        李建成、李承乾两桩事情,让大臣们胆战心惊,万一这传统再上演,可真热闹了。

        太子似乎屈服了,让李义府代太子舍人拟太子令,宣慰濮王府,唯赏赐之物多为脂粉、紫熟绵绫。

        唯有李义府因角度之故,瞥见太子目中那一丝笑意。

        太子并非不知,此时不宜、甚至未来也不宜召李泰入长安城,无非是借此讨价还价,赏赐物件给李泰、阎婉。

        同时,也是隐晦地向他们报平安。

        至于大位,太子也不可能让李泰染指。

        九一八!勿忘国耻!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