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大食来使

第(1/2)页

第685章  大食来使

        开府仪同三司、襄邑王李神符薨,享年七十三,陪葬献陵,追赠司空、荆州大都督,谥号“恭”。

        恭为上谥,尊贤贵义、敬事供上、尊贤敬让、既过能改、执事坚固等谓之恭。

        咦,好像有什么奇怪的词混进来了。

        李神符与他兄长李神通相比,缺了配享一事。

        原因也简单,太宗兄弟争锋时,他兄弟各站一个阵营,待遇自然不一样。

        像当时的薛万彻在隐太子阵营,薛万均则为太宗阵营,这种风险操作可谓屡见不鲜。

        所以,“既过能改”还真不是误用。

        侍中、燕国公于志宁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兼刑部尚书、北平县公张行成为尚书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三品,犹不入衔。

        中书令兼检校吏部尚书、条县公高季辅为侍郎。

        “犹不入衔”四个字的意思,《旧唐书》的译文也略过,就不知道真正的用意了。

        高季辅为侍郎,则是在左迁了,也不知是因何过而贬。

        薛万彻重新启用,出为宁州刺史,治所定安县。

        宁州依旧在关内道范围,与雍州之间隔了一个邠州,在长安西北四百四十六里。

        这个距离,足以说明永徽天子对薛万彻还是保留信任的,否则早送他离开千里之外了。

        左候卫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率军讨伐阿史那贺鲁。

        白水蛮(云南武定、禄劝、元谋一带)秃磨蒲、俭弥于部寇麻州(宣威到寻甸),诏令左领军将军赵孝祖、郎州都督任怀玉讨伐。

        九成宫更名万年宫,玉华宫废为佛寺。

        从此,更名帝闪亮登场。

        闰九月,《永徽律疏》颁布天下,对《贞观律》缺漏之处打上了补丁,对今后千年的律法都有深远的影响。

        十月,晋州再震。

        十一月,定襄又震。

        晋州似乎真与“永徽”年号相冲、与永徽天子相冲,愣是从天子登基后,没有一年不震。

        值得一提的是,大食国的使者阿慕尔·伊本·阿斯前来朝贡。

        按照范铮的想法,朝贡是假,大概率为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预估一下大唐的战斗力,然后决定与大唐是战是和。

        正统哈里发当任时,已经七旬,正常情况下,接近八旬的他显然更求稳。

        民众可以狂热,但上位者必须保持头脑冷静。

        阿慕尔·伊本·阿斯是大食名将之一,征服北非、阻止拂菻收回埃及,也是战功赫赫的人物。

        简单对比一下拂菻与大唐的战力,阿慕尔·伊本·阿斯觉得,还是拂菻这个柿子比较软些。

        另外,路途太遥远,对粮草的需求太多、负担太大,不划算。

        打仗除了兵力,最讲究的就是钱粮,即便是突厥人也得驱赶牛马为食。

        有说阿慕尔·伊本·阿斯此次是带教义入大唐,为大唐清真伊始,这个说法不一定准确。

        如果从朝廷层面而论,大概还算正确;

        从民间而言,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亦建于唐朝,孰早孰晚真不好说。

        <div  class="cont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