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心肺复苏

第(1/2)页

那年,儿子读一年级。

        分班。

        我去学校送他。

        送下后,我在教室门口站了一会,看看儿子是否适应?

        就在此时,隔壁班有个女家长,缓缓倒下了,巧的是她旁边有个家长眼疾手快,接了一下,头没有磕碰到走廊上,我见状后,急忙跑去找校医。

        校医不在。

        我又折返。

        众人除了拨打120之外,都束手无策。

        有位家长拨开了人群:让一下。

        专业选手。

        她先检查了患者的呼吸、心跳,然后给患者换了个姿势,侧卧。

        让大家帮忙扇一下,降降温。

        问大家谁有糖或巧克力?

        众人手忙脚乱的,弄来了水,饼干……

        苏醒了!

        楼道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120也来了。

        患者说不用去医院,怀孕了,低血糖。

        医护人员反复确认:晕倒时,有没有磕到头?

        她说,没有。

        我以及当时扶她的那位家长给做了证明,的确没有磕到。

        既然如此,也就不需要去医院了。

        那位抢救她的专业选手,是位助产师,给她科普了一番,意思是越是孕反的厉害越要吃饭,否则孩子哪有营养?可以少吃多餐,若是实在吃不下?则要补充孕妇奶粉。

        患者,点点头。

        那问题来了,她的专业体现在哪?

        第一、没有第一时间掐人中,当时好几位家长在喊,掐人中、掐人中。

        掐人中有用吗?

        没任何用!

        第二、先确认有没有呼吸、有没有心跳,而不是上去就咣当咣当给人做心肺复苏,虽然心肺复苏很重要,但是那玩意只能给心跳骤停的“人”做,不能给活人做。

        第三、她让患者换为侧卧,这样做的目的是预防呕吐导致窒息。

        她做的很少,就是因为做的少,才专业!

        特别提示,孕妇是低血糖眩晕的高发人群,该助产师给出的建议是非常专业的,一句话:少吃、多餐、适当补充孕妇奶粉。

        低血糖眩晕最大的危险,来源于二次伤害,例如头撞墙上了,后脑袋着地了,这也是为什么120急救人员反复询问有没有磕到头。

        这个,说实话,不算惊心动魄。

        毕竟,离死亡还很遥远,只是眩晕而已。

        我曾经在文章里写过一个背影,是栖霞市人民医院的王亚萍,有个人“猝死”在医院电梯前,当时一群医护人员去抢救,这个叫王亚萍的护士跪在病床上给患者做胸部按压,最终把人给救活了。

        我看了那个视频,觉得太伟大了。

        今早,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后来找到了一个宣传版的,配上了字幕,王亚萍本人也出镜了,我觉得反而不如监控版的震撼。

        我当时都有去拜见偶像的冲动。

        这是2016年的事。

        我刚才特意在抖音搜了一下,发现类似的“医生骑床抢救”视频还是不少的,但是都没有我当年看到王亚萍时震撼。

        这个真是从死神手里把人抢回来了,心跳没了,呼吸没了,硬把人治好了,这个人命好,倒在医院里……

        心脏骤停后,抢救回来的概率有多少?

        1左右。

        因为,心脏骤停只有6分钟的黄金时间,能被抢救回来的,要么发生在医院,要么发生在球场,再远一点都不行,例如马拉松也配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当有选手猝死时,也很难抢救成功,因为,从接到指令到赶到现场,可能已经超了6分钟。

        去年,丹麦球星埃里克森在欧洲杯上突然倒地,心脏骤停,这就是标准的心源性猝死,两边队医联手抢救,把他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现在康复的很好了,已经复出了。

        当时,现场是怎么救的?

        使用的除颤仪。

        除颤仪是个什么玩意?

        消除室颤的。

        室颤是心跳骤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室颤发生时,心肌细胞失去统一的指令,各干各的,使心脏不规则抖动,每分钟可达200次以上。然而,这种毫无规律的收缩,无法形成足够的压力把血液泵出心脏,整个身体会瞬间失去氧气供应。

        这就如同龙舟比赛。

        过去,大家跟着鼓点有节奏的去划。

        室颤呢?就是大家各划各的,甚至反方向划,那龙舟能走吗?

        除颤仪的作用,就是重启电脑,再次统一节奏。(除颤仪是利用两个电极片之间发射一股电流穿过心脏,这股电流,是心脏的「重启信号」。)

        所以,即便抢救成功,一般也会让患者安装心脏除颤器,预防后患,这个手术目前在国内做的不多,一年不到1万台。

        死里逃生去安的少,基因预警去安的多。

        看个新闻:郑州,何女士,6年前母亲睡梦中猝死,2年前哥哥猝死,10年内,5名亲人猝死。自己体检一切正常,基因检测发现两个心脏病猝死基因突变--brugada综合征,家族10人接受基因检测,发现5人有猝死基因可疑突变,于是何女士植入微型自动心脏除颤仪,避免猝死发生。

        丹麦球星埃里克森有没有安装?

        装了。

        那问题来了,有人突然倒地了,怎么判断他是眩晕还是猝死?

        第一、无论是谁晕倒了,都不要急于扶起,避免加重伤情。

        第二、先检查有无意识,若是意识清醒,则继续询问、检查,做出对应的处理。若是无意识,则要检查是否有呼吸。

        第三、若是无意识、有呼吸,如开篇低血糖的妈妈,应立刻采取“稳定侧卧位”,以防窒息。若是无意识、无呼吸,立即做心肺复苏,尽早使用aed。

        aed就是除颤仪。

        有时,有呼吸也需要做心肺复苏,这种呼吸不是正常呼吸,而是濒死喘息(一种张口样、时间间隔较长的呼吸状态)。

        专业选手往往通过颈动脉搏动来判断是否还有心跳。

        注意:急救指南不推荐普通人去判断患者脉搏。

        有没有可能,人家心跳好好的,被做了心肺复苏?

        很有可能!

        所以,医护人员经常呼吁:请不要给活人做心肺复苏。

        意思是,别看到人晕倒了,上去就是咣当咣当一顿操作,尤其是一些学过皮毛的,别的没记住,只记住了一点,按压要用力,要按下去5~6厘米,于是把人家的肋骨给干断了。

        那问题又来了,心肺复苏会不会干断肋骨?

        属,常见现象!

        有个新闻,救人压断老人12根肋骨遭3次起诉索赔,大家对家属一片骂,意思是不懂医学常识,人家救了你家人的命,你竟然恩将仇报?

        你用你读过初中的脑子想一想,家属有这么幼稚吗?

        很大程度是该男子没有做前面的判断,上来就是一顿猛按,看通稿里一个细节,男子按了两分钟,老太就苏醒了。

        这明显不是猝死。

        大概率,只是低血糖。

        有些新闻,只是为了让我们更撕裂,意思是,看,这群忘恩负义的人?试想一下,咱的爹娘猝死了,被路人通过心肺复苏给救过来了,在医生给我们科普的前提下,知道心肺复苏的确可能会压断肋骨,我们会计较吗?

        不计较,反而全家去磕头,感恩。

        但是,若是咱娘只是低血糖眩晕了,让个半瓶子醋给压断了12根肋骨,咱能不起诉他吗?

        那法院该怎么判?

        要考虑社会影响,若是判赔,以后谁还敢上街救人?

        好消息是《医师法》里规定:医师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注意,是医师!

        对于我们路人甲而言,遇到有人晕倒了,咱能帮着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