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星团之赛”(3)

第(1/2)页

不仅只有堪称完美的舞步,甚至全程只放伴奏,亲自踩着节奏,全开麦演唱。

        声线带着丝少年音,低低的沙哑。

        咬字清晰。

        随着音乐停止,灯光彻底暗了下来,只剩头顶的一束直直打下。

        木舟结束了endingpose,朝台下习惯性地鞠躬,略弯腰,长臂一伸将鸭舌帽拿起,重新戴上。

        他气息比之前粗重,但依旧平稳。

        那张很冷漠的,天生爱豆相的正脸,又被掩去了大半,压着的刘海遮住锐利眉眼。

        好奇怪,一个人怎么能如此迅速地,在“仿佛我为舞台而生”和“老子谁也不爱”间,自如切换

        全场先是震惊,继而回神后,爆出此起彼伏的惊呼,掌声如浪。

        导师台同样惊讶不已。

        “好,非常好啊,这个少年。”张老师转头对另外几位道,毫不掩饰眼里流露出的欣赏。

        如果说面对之前那些,或多或少还掺杂着长辈对晚辈的宽容,有鼓励、给人台阶下之意,那么现在,只剩纯粹的,赞叹。

        毕竟,他其实对唱跳连皮毛也不知,只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能被木舟的表演感染,便已是对他实力的最直观肯定。

        秦笙眼底浮现出笑意,饶有兴致地仔细看起手上的资料,不置可否。

        苏皓小声嘀咕了句“这水平比我都强”,还是自告奋勇,拿起话筒,担任采访重任:

        “咳,木舟你今年才十九岁,年纪很小啊。”

        “资料上写,你从六岁那年开始跳街舞,之后又自学了许多其他舞种,还有声乐这么有能力和天赋,为什么没有获得过任何舞台机会呢”

        “这背后的故事,能跟我们讲讲吗”

        苏皓问完,略带期待地看过去。

        这是个导师抛出的,对练习生很有利的问题,答得好的话,不仅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还能在第一期就确立鲜明形象:什么努力啊、过去悲惨啊、被骗啊

        最好夸张点,怎么让人心疼怎么来。

        美强惨,选秀里人设天花板。

        他有意助对方一把。

        被众多目光锁定的木舟,绷着手臂肌肉,站得笔直。

        却是滚了下喉结,微微平复好呼吸,轻慢地道了一句:

        “不能。”

        闻言,秦笙从纸张上移开视线,抬眼。

        木舟掩在碎发下的冷漠眸光跟她对上,顿了顿,很快低垂。

        这会连雷杨也产生了兴致,双手支在桌面上,破天荒地神色无攻击性,头次没泼冷水式噎人回怼。

        大概能归咎为天才惺惺相惜的,奇怪傲性

        只剩问题发起人,满头问号。

        苏皓:“”

        他摸了摸鼻子,后知后觉这是人家隐私,来参加个节目好像确实也可以不讲,讪笑着,快把头发薅下来几根:

        “这,这小子,挺有个性哈哈哈哈啊哈。”

        倒没记仇,手上依旧诚实地,给出“s”等级。

        秦笙亦写了“s”,而雷杨打了“a”。

        张老师举着自己写下“s”的白板,拿起话筒,笑意满满总结,“木舟,你的表演真的有打动大家,恭喜你成为第二个进入s班的练习生。”

        “这既是对你的肯定,也是对你未来可期的好奇,期待你接下来的表现。”

        木舟鞠躬,点了点头:“嗯。”

        转身就朝台下走。

        嗯

        “不是,他这,啊!”苏皓凝噎,正常人不是应该先感谢导师,再抓住镜头随便说几句话拉票,为加深观众印象服务吗

        他心想。

        抓狂中,动作幅度有点大。

        秦笙被他胳膊肘碰到第三次后,放下笔,淡淡看他眼,“不是你说的”

        “木舟的确很有个性。”她评价。

        “看下一组吧。”

        接下来轻车熟路地收尾,录制得很快。

        一百五十位练习生,都已完成等级评定。

        录制大厅安静下来。

        几家欢喜几家愁,在镜头前不敢表现得太明显,都等着待会儿结束解散,回宿舍再慢慢聊。

        节目组正在忙着核对等级,登记分班结果。

        张老师扫了眼后面乌压压的人群,想了想,打算加热些氛围,便“大义灭亲”地,开口提议:

        “我们其他三位导师,要颜值有颜值,要才华有才华!现在正好闲着,不如请他们来展示一下,怎么样”

        “好!”

        “当然好!”

        台下登时反应激烈。

        而突然被cue的导师三人:“”

        张老师笑笑,以眼神示意大家不要着急,完全没有出卖队友的自觉。

        他基本已对雷杨的难搞性格,揣摩清楚,很有技巧道:

        “雷杨老师一歌难求,无论发声还是技巧都堪称教科书级别。如果大家想要在音乐上有所造诣,我觉得今天听一听现场,会颇有帮助。”

        “这也是我们作导师的责任。”

        “雷杨老师,您说是吧”

        台下掌声期待。

        勉为其难·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